| 
| 
| “职业导师制”困境探究 |  
| 时间:2016-08-10  作者:袁静 |  
|  |  
|  |  
| 职业导师制是一种人才培养及开发的机制,涉及职业生涯的指导,人际关系的调解处理等诸多方面,不能简单地被当成“师带徒”。在实施导师制时,应对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培训的实施,培训效果评估等每个环节都制定具体的规划和行动指导。同时,管理者应该密切关注导师制的实施情况,若发现问题应从导师、被指导者和组织三方分析,找到原因,及时改正。只有做好其中的每个环节,我们才能避免上述导师制所面临的困境,让职业导师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员工培训与开发。 参考文献:
 [1] 雷蒙德.A.努:《雇员培训与开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 孙健敏:《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2003年版。
 [3] 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 张正堂:《企业导师制研究探析》,载《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年5月。
 [5] 张正堂、金岚、刘颖:《完善导师制度促进新员工组织社会化》,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年4月。
 [6] 刘勇、高珊:《导师制的类型与功能》,载《企业管理》,2008年10月。
 [7] 余维田、赵希男、刘雷:《企业导师制的利弊解析》,载《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年第9期。
 [8] 廖辉:《内部导师制---企业人才培养的捷径》,载《人才资源开发》,2007年3月。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