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指南 > 论文写作参考

全纳教育基本理念研究

时间:2016-06-17  作者:刘冰
所有学生都需要为进入主流社会做准备,所以所有学生都需要教育来学会如何在主流社会生活与学习。这种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儿童一起去学习,学习去一起生存。全纳教育就是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与正常儿童一起在普通的教育环境下接受教育,与正常儿童交流、竞争与共存。

(四)全纳教育所需的支持

全纳教育不仅是特殊学校,特殊教师的责任,而是所有学校,所有教师的责任;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不仅是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认可。社会是受教育者最终的归属,所以解决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有效参与的问题,必然会受到社会的重视。全纳教育所需要的支持不仅来自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教育工作者,这种支持同样来源于家长、个别学习指导者、专业人士与其接触的学生、社区相关工作者等多方人员。这种全方位的支持不仅来自于资源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全纳教育是对所有儿童的关爱,也是所有儿童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三、我国实施全纳教育的现状

   国全纳教育的实施可看成是“一体化”教育的实施。所谓“一体化”教育,就是要打破传统的隔离式的特殊教育的篱笆和围墙,将特殊学校学生整合到普通学校来,使特殊学生能和正常学生一起学习和活动,我国的“一体化”教育实施是从1989年开始的“随班就读”的实验。经过了十多年的实验,我国的“随班就读”仍然没有提升到全纳教育的高度,全纳教育的重点主要还是落在了有特殊教育需求的残疾人方面。我国的随班就读是指在普遍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因此,我国“一体化”教育(随班就读)的实施机构主要是普通教育机构,即普通中小学校。学生学习课程在普通教育中一般都有统一要求,但对于随班就读的学生,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课程的教材除学校的教材外,也可以选用特殊学校的一些教材。各科教师可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教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对特殊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和心理、生理缺陷的矫正和补偿。根据1998年邓朴方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的“盲、聋、哑、弱智儿童入学率由98年的6%提高到64.3%可推测特殊儿童的入学率大约为70%左右。据统计,2000年,在特殊学校就读的学生共计103124人,约占特殊学生总数的27.3%,在普通中小学附设特教班就读的学生20553人,约占5.5%,在普通中小学就读的有253922人,约占67.2%。(国家教委1995年特殊教育学校基本情况,1996年2—3月份公布)这说明随班就读已成为我国解决特殊儿童享受教育权利的主要方式。随班就读这种教育形式是比较成功的,它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它体现了以人为本、残健互助的原则和引导学校迈向全纳学校的一种策略,它大大提高了我国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率,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残疾儿童的身心发展与社会融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们教育观念的转变。虽然随班就读的教育形式还不是全纳教育思想的全部,只能是随班就读的低级阶段,所以随班就读为全纳教育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四、全纳教育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的教育界是赞同全纳教育理念的,同时全纳教育理念也在我国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和探索。很多学者都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总结了全纳教育的经验,提出自己建设性的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力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全纳教育还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尽管全纳教育的界说在国际上还没有达成一致,但是全纳教育的思想已经为各国所接受。我国的教育理论界还是赞同全纳教育的,也开展了一些有关全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然而,由于我国对全纳教育的研究不够,在开展全纳教育的其实和规模上以及在全纳教育的具体实施中与有些国家还存在明显的差别。目前尚无转么研究全纳教育的研究机构,专门论述全纳教育的专著也是少之又少。在许多领域上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特别是缺乏对国外全纳教育成功经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社会各界对全纳教育的理解不够。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论文:日本公务员制度:特征与借鉴
论文指南分类
论文怎么写
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最新论文写作参考
读者推荐的论文写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