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指南 > 论文写作参考

生态:科学美学与文艺美学的维语

时间:2016-06-05  作者:金钱伟
[5]

道家的核心范畴“道”把人类置于自然世界的整体大系统中,从自然现象推及人类社会的道德行为准则,以及人类对自然界的态度。其思想路径和特征,与当代复杂性科学的生态趋向是一致的,从而有助于消融西方“力量型”科学范式的界限。[6]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人源于自然并统一于自然界,人与天地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作用,顺应自然,体现在实践上就是“无为”,道家的循“道”而为的价值原则与当代生态科学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生态科学的整体论思想、价值观原则都是主张要对自然过程作出自然的默认,让自然按照自己的节律运行而不要去破坏。道家的生态哲学与当代21世纪科学追求的最高境界都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整体境界。它要求人们的活动尊重天地自然,尊重一切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与生态科学的生态中心主义观念是十分吻合的,他们共同指向“天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境界。

今天我们提出科学生态转向的理论支撑点也在于此。

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现象学》指出,作为欧洲人根本的生活危机之表现的科学危机,根源在于科学观念被实证的简化为纯粹事实的科学,只见事实的科学造就了只见事实的人,从而丧失了生活的意义。只有把人、人的生存意义与科学活动统一起来,才能找到摆脱危机的出路。“生态”体现的科学美学与文艺美学审美超越的维语,扬弃了西方传统文化的历史局限性,也就能更好的为人类美好生活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生态观”,既要进一步加强科学自身固有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机制,深入发掘科学内在的的精神实质、文化意蕴和人文价值,也要以平等的态度善待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积极吸纳它们的思想精华和时代精神气质,同时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和话语权,积极推进全社会认识和重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对于社会健康发展和人的完善的意义与价值,并促成全人类正确认知它们对立而统一的关系。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只有这样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才能在和谐的氛围中和正确的轨道上使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珠联璧合,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相得益彰。“生态”,可谓“按照美的规律”连接了科学美学与文艺美学的一座桥梁。深奥的科学与直观的文艺雅俗共赏、理性与自由、感性和规则共舞,使得人类发展渐入收获共荣的“狂欢化”。“生态”维语有助于人们在价值取向上真正建构系统整体观念,切实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辩证关系,寻求人与社会、自然的真正和谐统一。帮助人类回归生活世界,推动人类幸福感的实现。“如果是这样,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7]

 [参考文献]

[1]李泽厚 刘纲纪主编.中国美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7:20.

[2]吴国盛.科学与人文[J].中国社会科学,2001(4).

[3]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王成兵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88: 224.

[4]李咏吟.文艺美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 4.

[5]吴国盛.反思科学[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23-24.

[6]李承宗,谢翠蓉.试论道教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影响与启示[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3(6).
[7]李振道.李振道文录[M].上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14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深孔钻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下一篇论文:突破技术创新瓶颈,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实现“弯道超车”战略设想
论文指南分类
论文怎么写
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最新论文写作参考
读者推荐的论文写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