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3-1  2009-2010年郑州市各区小学生均固定资产值(单位:元,%) 区(县) 中原区 二七区 管城区 金水区 惠济区 经开区 高新区 郑东新区 2009 3419 3799 3022 4175 3290 3325 2503 2578 2010 3922 3971 3071 4342 3299 3413 2659 3919 增长率 14.71 4.53 1.62 1.32 0.27 2.65 6.23 52.02 资料来源:根据2009、2010《郑州市教育统计年鉴》整理而成 表3-2  2009-2010年郑州市各区初中学生均固定资产值(单位:元,%) 区(县) 中原区 二七区 管城区 金水区 惠济区 经开区 高新区 郑东新区 2009 5410 6935 5354 7353 4820 7301 5010 6437 2010 7894 6303 6944 8311 7413 7487 6714 7518 增长率 45.91 -9.11 29.7 13.03 53.80 2.55 34.01 16.79 资料来源:根据2009、2010《郑州市教育统计年鉴》整理而成 表3-3  2010年郑州市各区小学和初中教师职称结构(%) 区(县) 中原区 二七区 管城区 金水区 惠济区 经开区 高新区 郑东新区 小教高级以上职称 69.67 65.26 64.03 71.24 62.53 58.62 44.58 45.91 中教一级以上职称 59.34 57.85 54.22 61.05 50.93 52.26 41.03 46.06 资料来源:根据《郑州市2010年教育统计年鉴》整理而成 表3-4  2010年郑州市各区小学和初中教师年龄结构(%) 区(县) 中原区 二七区 管城区 金水区 惠济区 经开区 高新区 郑东新区 小教30岁以下 22.02 23.75 20.93 24.91 20.99 18.92 18.21 17.48 中教45岁以下 81.64 78.90 79.02 83.65 86.33 81.21 67.25 69.75 资料来源:根据《郑州市2010年教育统计年鉴》整理而成 表3-5  2010年郑州市各区小学和初中教师学历结构(%) 区(县) 中原区 二七区 管城区 金水区 惠济区 经开区 高新区 郑东新区 小学教师本科以上 9.24 10.43 6.69 13.08 6.50 4.26 3.05 2.28 中学教师本科以上 39.22 48.06 35.95 46.50 39.04 39.22 32.38 35.38 资料来源:根据《郑州市2010年教育统计年鉴》整理而成 3.3.2郑州市义务教育的城乡差距分析 郑州市义务教育的城乡差距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城乡公用经费标准不统一。目前,郑州市农村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小学240元、初中390元,而郑州市城市生均公用经费则分别为300元、450元。公用经费不足困扰着农村中小学的发展,特别是规模较小的村办学校,不仅无力改善办学条件,维持正常的办学也相当困难。二是农村学校校舍状况较差。这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而且严重威胁到师生的人生安全。2009年,郑州市共查处危房318处,危房面积34万平方米,而90%以上的在农村学校。三是农村学校教学设施和条件比较落后。2009年,郑州市城市初中和小学基本上全部拥有计算机教室,80%的城市中小学已经建设校园网。而农村学校,80%的中小学没有计算机教室,基本没有建设校园网。四是城乡学校师资队伍差距较大。由于郑州市农村教师工资待遇过低,没有城市教师的住房补贴、地方补贴以及其他福利待遇等,导致目前郑州市农村教师的稳定性差、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表3-6和表3-7很好地反映了目前郑州市农村与城市教师队伍的巨大差距。 表3-5  郑州市城乡学校教师学历、优秀教师分配情况对比 学历情况 优秀教师比例 小学专科及以上比例 初中本科及以上比例 小学 初中 城市 78.9% 76.4% 9.9% 6.4% 农村 45.3% 46.8% 2.3% 3.5% 资料来源:根据《郑州市2010年教育统计年鉴》整理而成 表3-6  郑州市城乡学校教师年龄结构情况对比 初中教师年龄结构 年龄 30岁以下 31-35 41-45 46-50 51-55 56-60 城市 7% 21% 24% 10% 5% 2% 农村 20% 22% 11% 10% 12% 9% 小学教师年龄结构 年龄 30岁以下 31-35 41-45 46-50 51-55 56-60 城市 15% 24% 15% 13% 7% 2% 农村 11% 9% 8% 18% 26% 19% 资料来源:根据《郑州市2010年教育统计年鉴》整理而成 3.3.3郑州市义务教育的校际差异分析 郑州市义务教育的校际差异主要表现为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经费、基础设施、师资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距。其中教育经费的差异是导致校际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了更好地说明郑州市义务教育的校际差异,本文选取了郑州市金水区为例,拟从教育经费的差异对金水区各个学校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具体见表3-7和表3-8所示。总体而言,初中学校校际之间的差异不是很大,而小学校际之间的差距则比较大。在小学生均教育经费的比较中,最多的是工人第一新村小学,为2765元,最少的为金沙小学,仅965元,小学教育经费最高与最少相差近3倍。在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校际比较中,最多的是工人第一新村小学,为593元,最少的是金沙小学,仅为308元,两校之间相差近2倍。 表3-7  郑州市金水区2010年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校际比较(元) 小学 初中 区前三名学校 区后三名学校 区前三名学校 区后三名学校 学校 生均教育经费 学校 生均教育经费 学校 生均教育经费 学校 生均教育经费 工人第一新村小学 2765 北录庄小学 931 金水一中 3516 七十一中 2219 区实验小学 2757 金燕小学 941 十七中 2731 七十五中 2092 农科路小学 2289 金沙小学 965 五十五中 2651 七十六中 2017 资料来源:根据《郑州市2010年教育统计年鉴》整理而成 表3-8  郑州市金水区2010年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校际比较(元) 小学 初中 区前三名学校 区后三名学校 区前三名学校 区后三名学校 学校 生均公用经费 学校 生均公用经费 学校 生均公用经费 学校 生均公用经费 工人第一新村小学 593 北录庄小学 365 金水一中 628 七十一中 324 区实验小学 484 金燕小学 324 十七中 478 七十五中 306 农科路小学 462 金沙小学 308 五十五中 438 七十六中 294 资料来源:根据《郑州市2010年教育统计年鉴》整理而成 4成因分析:郑州市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制约因素分析 造成郑州市义务教育非均等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我国传统的二元体制有关,也与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建设不到位有关。但更多的与郑州市政府在义务教育均等化中的责任缺失密切相关。具体来讲,有如下几个方面: 4.1区县政府教育理念的缺失 郑州市区县政府公平教育理念的缺失是义务教务中政府责任缺失的根本所在。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形成了城乡教育发展完全不同格局。在城市,经济发展快,办学条件好,教育辐射面广,而在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办学条件差,教育辐射面窄。并且这种格局让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城市教育水平就应该比农村教育水平要高。这种观念不仅存在老百姓的心中,也存在广大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者头脑中。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纵容,教育不平等的现象呈现愈演愈烈态势。郑州市经过多年的努力,农村教育条件和教育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义务教育的非均等性仍相当明显。然而,这种明显的义务教育失衡现象,在接受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时,仍能得到表扬。在现实中,人们常常用极少数设备设施先进的学校来代表一个区域的教育发展水平。   5/9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