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语文论文

语法翻译法在中国的必然性_农耕型文化特点-论文网

时间:2015-02-10  作者:吴芳芳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介绍语法翻译法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及语法翻译法与其它教学方法的比较,说明语法翻译法不应该被抛弃是因为它的特点与中国国情相符。另外,本文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征,民族特点和教育制度方面说明语法翻译法成为必然性的历史渊源。最后得出结论:语法翻译法不应该被淘汰,它通过改进更能促进教学发展。
论文关键词:语法翻译法,交际法,农耕型文化特点,民族性格

1.引言

语法翻译法最早出现于18世纪晚期的欧洲,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该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德国学者麦丁格(JohannValentinMeidinger)和费克(JohannChristianFick)。这种教学方法提倡用母语教授外语、在教学中以翻译和机械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学习语法为入门途径、强调语法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从十九世纪末至今的一百多年里,语法翻译法虽然一直遭到排斥和否定,但依然是一种很盛行的教学方法。

2.语法翻译法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2.1.语法翻译法的概述

语法翻译法历史悠久,它是以学习语言的语法系统为中心的方法,通过先详细分析语法规则,然后将这些语法知识应用在目标语、母语互译的实践途径教授外语的方法。早期的语法翻译法教授外语生词和语法往往是分头孤立的进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后来在实践过程中,该法逐渐克服了语法教学和词汇教学严重脱离的弊端,并通过有意义的课文来实现教学目标。语法翻译法自产生起,就一直呈现出发展的态势,从开始的只注重词汇和语法教学,慢慢过渡到“以文字为依托,读、听、写、说齐头并进”(王铭玉,1999:104)的教学模式。到二十世纪中叶,语法翻译法又吸取了现代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发展成为近代的翻译法。语法翻译法对教学的影响力巨大,几十年来各种教学方法流派对传统教学法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是语法翻译法仍然广泛地应用于英语教学中。

2.2语法翻译法在中国的历史

语法翻译法在中国的沿用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晚清、民国时期、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语法翻译法在中国的沿用历史可追溯至1818年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英华书院,当时“初级班开设的英文课程为写作、翻译和语法等,而高级班的英语课程更是强调翻译和写作,除开设高级英语语法外,学生每天还必须从事大量的中英互译,并完成校长布置的写作”(顾卫星,2002)。鸦片战争之后,闭关自守的门户被打开,对外交往急需懂得外国语言的人才。为了培养翻译人员以满足涉外事务之用,自1862年起京师同文馆等一批官办外国语言文学学馆创办了,外语教学自然是重视翻译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也自然是采用语法翻译法。民国时期,由于战乱,英语教学标准几经更改。除了一些外国学校用直接教学法,大多数学校采用的仍是语法翻译法。解放后,外语教育不受重视,“这一时期的教学方法上,一般都归属为语法翻译法。因为当时的教材是严格按照语法的学习顺序编写的,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主要是分析式串讲,在大学里目标语串讲,在中学里用母语串讲,读重精读,写重造句翻译,说重沟通,听无专门训练,掌握材料靠机械背诵。”(张正东2000:34)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恢复和发展外语教育。外语教学上采用了听说法与语法翻译相结合的方法,注重练习句型,在教材编写上也按语法进展顺序。

3.语法翻译法与近年盛行于我国的教学法的比较

3.1交际法

交际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主张以交际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80年代以来,交际法对中国的英语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本世纪以来交际法的热度有所下降。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影响很大主要是因为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它的发展之所以下降是因为它存在弊端。主要弊端集中在几个方面(1)交际法要求教学要首先分析学习者的兴趣和需求。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需求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及模糊性等特征。而且随着大学的扩招,班级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水平更加参差不齐,这就使得教学很难满足众多学生的需求。(2)交际中杂乱无章的学习语法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交际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能力上,而且体现在教师的观念、组织能力等方面。与高要求相反的是中国的许多英语教师水平有限,尤其是广大偏远地区的英语教师。(4)中国的学生比较内向并且受传统因素影响他们大多适应了“老师灌输”的模式,这给交际法在中国的实施带来了很多困难。

3.2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TBLT),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各种任务或活动为目标,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因为它属于强交际法的一个变种,或者可以说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法的极端做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被广泛采用的。任务型教学强调语言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用语言去做事,去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法起源于70年代印度的Bangalore,发起人是N.S.Prebhu,在87年写了一本书叫做《SecondLanguagePedagogy》,大力宣扬任务型教学,但是至今并没有多少人认为这是成功的教学法。大家普遍认为,任务型教学只不过是一种练习形式罢了。在那些有语言环境的国家里,小班上课,又是听说领先,效果比较好一些,但在我国教情、学情不同,不宜多用。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听说能力要过硬,最好是英语作为母语的教师(NESTs)来承担,并且一定是小班教学,以听说训练为主要目的,课时比较充裕。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由庖丁解牛想到的—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切入点的选择-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当今的初中生“渴望得到”什么—关于一次检测作文的分析报告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初中语文论文
最新初中语文论文
读者推荐的初中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