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在对颜色词进行翻译的时候,我们必须分清颜色词使用的具体环境,同时也要注意区分颜色词在英语和汉语中的不同特点,不能只从颜色词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应更注重其所包涵的不同文化内涵意义和引申意义。具体说来,在翻译颜色词的时候,我们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在翻译颜色词时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词义的选择:1)根据颜色词所包涵的不同文化内涵和引申意义来选择词义,以white一词为例,在汉语中白色一般与丧事有关,而在英语中white多带有“纯洁,善良,幸福,吉利”的意思,如awhiteday(吉日),whitelie(善意的谎言),whitehand(诚实);2)根据上下文来选择词义,“shefailedintheexamandwasinablackmood.”在这个句子中,首先给的前提是“shefailedintheexam”,而“in…mood”表示处于某种情绪中,所以根据上下文,这句话可以翻译成“她没通过考试,情绪很低落。”;3)根据颜色词前后有无冠词来选择词义,普遍认为,如果颜色词前面没有冠词,则该颜色词表示具体的颜色,反之亦然,如agirlingreen(穿绿色衣服的少女),agirlinthegreen(处于青春期的少女),aboyinblue(穿蓝色衣服的男孩),aboyintheblue(忧郁的男孩)。其次,由于在不同的语言中,对同一事物或现象常常用不同的颜色来加以描述,所以在翻译时必须采用符合相应语言的习惯表达方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换色法,例如blacktea(红茶),greenwithenvy(妒忌的,眼红的),brownsugar(红糖,黄糖)。最后,在翻译颜色词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到不同民族文化的思维差异从而赋予颜色词相应的联想意义,如“戴绿帽子”(beacuckold),红白喜事(weddingsandfunerals),onceinabluemoon(千载难逢)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英语颜色词的翻译为例,巧妙地给学生穿插讲解一些翻译的技巧,以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和实战能力。
五、英语颜色词与词汇教学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一个人的词汇量
直接关系到他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翻译能力等各项语言技能。如果说初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主要是英语基础知识尤其是基础语法的学习,那么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则主要侧重于词汇的扩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实际的交流能力的培养。所以,词汇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大学英语教师在讲解颜色词的时候也可以巧妙地将其与词汇教学联系起来。在英语中,不仅表示颜色的词语丰富,而由此所派生和复合的词也数不胜数,所以在学习基本颜色词之余,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增加一些复合词来扩大的学生的词汇量。例如blackmail(敲诈,勒索),blackout(断电,停电等),blackguard(无赖,恶棍),blacken(使变黑),blueprint(蓝图),greenfield(未开发地区的,地产发展规划区的),red-hot(炽热的;激烈的,强烈的;热门的),brown-nose(谄媚,拍马屁),white-bread(普通的,一般传统的),whitegoods(大件家用电器),whitehope(被寄予厚望的人),yellowish(微黄色的,发黄的)。除了复合词和派生词以外,教师也可以从颜色词词组的构成入手来讲解一些词汇和句法的基本知识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并提高学生对语法和句法的实际分析能力。例如介词加颜色词构成的短语有:outoftheblue(出乎意料,突然,晴天霹雳),inthered(负债,亏空),inthepink(满面红光,容光焕发);冠词加颜色词加名词构成的短语如:aredherring(转移注意力的想法或事件),ayellowdog(卑鄙的人),awhiteelephant(昂贵而无用之物);动词加颜色词构成的短语如:putdowninblackandwhite(写下来),callblackwhite(颠倒黑白),beat…blackandblue(把某人打的青一块,紫一块,伤痕斑斑)。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将颜色词的讲解与构词法结合起来,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颜色词的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应透过颜色词的表面,多给学生讲述颜色词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并了体会英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同时也可以将颜色词的教学与修辞、翻译和词汇等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让学生真正深入地了解英语文化以及英语学习的一些相关基础技能,让学生真的学有所得,超越课本,真正掌握英语。
参考文献
1 张培基.英语声色词与翻译[M]. 北京:商务印刷,1964.
2 章银泉. 色彩描写词语例释[M].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
3 胡曙中.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4 辛晓玲.色彩的修辞[J]. 社科纵横,1996,(1).
5 梁晨.颜色的文化内涵[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3).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