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班主任论文

教师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承担的责任_教师责任

时间:2012-11-14  作者:佚名

论文导读::中学生心理脆弱。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承担的责任。
论文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师责任
 

中学生心理脆弱,反映敏感,渴望独立又在各方面不具备成熟条件,且学习压力非常大,所以,常常表现出叛逆思想或做出叛逆行为。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为了减少和避免心理障碍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调整和掌控好心态,主动的调适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开发潜能,提升学习成绩,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承担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理应是中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中学教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学生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为他们的学习任务非常重,必须集中精力投入于文化课学习,为高考能够考出好成绩,进入好学校做知识积累。从中学生在学校中所处的环境看,“教”与“学”即是中学生学校生活的全部内容。“教”即教师的教学,“学”即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包含着诸多内容,文化课是占比重最大的,但是教师责任,学校的教育方针是以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标的,那么,教师的“教”就不仅仅局限于文化课,其中,必定包含着“教”学生的品行,“教”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学生的“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管理,教师的引导和管理对学生的“学”发挥着稳定思想、调动学习积极性、保障愉悦的学习环境、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的保障作用。因为学校的每一项安排,每一项要求都要由教师安排并传达到学生中去,学生在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必须清楚了解,认真疏导和解决,这是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

从现实情况看,中学生心理健康发面的问题有着以下方面:

一是对学习的逆反心理和表现。中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大,这些压力从客观上看,是学习内容多,学习时间长,考试多,家长期望值高,教师要求严格;从主观上看,学生的情绪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害怕学习,但又想要好的学习成绩,心情常处于焦灼中。甚至于害怕或回避上学。在学习行为方面难以自控,学习困难多,记忆力下降,作文写不好,作业难完成,注意力不易集中。不愿表现,不想运动,自我封闭。有的开始逃学、斗殴、说谎、偷窃、抽烟、离家出走,沉溺于电子游戏机、不遵守纪律。 二是人际交往中的逆反心理和表现。常听到中学生的父母说孩子变了,变得不听父母的话,不尊重父母,与父母顶嘴,我行我素,与父母的要求背道而驰,这是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普遍表现。实际上,有时他们自己也能意识到这些表现不对、不应该,但不能控制和摆脱,深为焦虑和不安。他们往往存在着强迫观念。如脑内反复回旋某歌曲的旋律、别人对自己说的话;作业或考试后总觉得写错了字或做错了题,上学路上总疑惑忘带书或文具;总是担心考试失败、挨老师批评,看到老师或父母总是想辱骂、吵闹或打架,与同学间的沟通变少,甚至不合群。 三是情绪和精神上的压抑与忧郁的表现。这种情况下,是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和心理疾病开始有反应的状态,常伴有焦虑、沮丧、压抑、苦闷、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有这类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压抑、情绪苦闷,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他们兴趣衰退,对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对自己以前的兴趣爱好也基本丢失。缺乏自信。自我评价过低、妄自菲薄,不能进行复杂思考和较强运动。这情绪苦闷且封闭,不诉说也不写日记,觉得生活中一切都没什么意义,感到前途渺茫教师责任,无望、无助感强烈。易情绪化,思想不稳定,耐挫能力较弱,抗压能力低下,稍遇到一点问题情绪就会发生很大的波动,或意志消沉,颓废沮丧,一蹶不振,或走极端龙源期刊

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实则已被基础教育所关注,无论从学校还是从教师的角度都在开始关注、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但仍需强调教师应承担的责任,因为中学生对教师有着普遍的尊敬和信赖的情感,往往表现出教师说一句,强过父母说十句的效果。而且,教师与同学相处的时间也多过父母,掌握的教育方法和经验也胜过父母。

二、教师承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责任应做到“两个适应”

1个人修养上的适应

爱学生是教师个人修养的首要内容,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关心学生,不仅仅要教书,也要在教书的同时育人。面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的今天,教师首先应敏感的认识到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满腔热忱的为学生疏导心理问题。教师的政治素质是个人修养的本质内容,也是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学生中的思想问题虽表现多种多样,说到底都是同理想信念有关。抓住了理想信念教育,就抓住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要成为学生理想信念的引路人,自己必须有着坚定的政治信仰,鲜明的政治立场、观点,较强的政治鉴别力,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并将自身较高的政治素质转化为引导、教育学生的传导能力,影响带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理想前途与热爱国家、热爱民族,报效国家、报效民族联系起来,将自身修养与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和需要联系起来,加强自我意志品格的塑造。道德品质的修养对于教师说来。是能否在学生中具有人格魅力的底蕴。教师能否得到学生的尊重和认同,教师的教诲学生是否愿意听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道德品质的修养。因为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否则,就会形成说教与行为的“两层皮”,就会弱化教师的教育效果。

2.教育方法上的适应

一是防患未然,筑牢堤坝。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处于青春萌动期的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任课,有意识的向学生灌输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要留心和关心学生的情绪变化,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必要的指导。要引导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通过人际知觉达到相互认同,人与人交往中应该遵守的基本准则。让他们知道,只有当人们通过信息交流,相互了解,满足交往需要时教师责任,才能实现相互间的协调。教师要学会运用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对学生有良好的“期待”,并向他们指出努力的方向、途径和方法,激发学习与生活中喜悦、乐观、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情绪。二是抓住苗头,因势利导。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要善于抓“早”,指导学生学习交往的原则和技巧,引导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或通过交友故事、交友箴言的学习,或讲述自己与同学、家人乃至路人交往过程的得失。去感知建立同学友谊的原则和方法。学会真诚待人、宽容待人、关心他人。要提醒学生注意在交往过程中做到“五不”:不宜过分亲昵;不宜过分冷淡;不必过分拘谨;不要喋喋不休;不可太严肃。要注意纠正他们以偏概全、以貌取人、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认识偏向,发现人际知觉中的相似性,做到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和他人,认识彼此间在交往中的权力、义务、责任,正视差异,及时沟通。三是,加强交流,常抓不懈。中学生渴望被倾听、被理解,渴望心灵关怀和心灵慰籍,教师要特别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注意说话内容和语气。无论是个别谈话,还是课堂交流,必须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的评说和指导是客观的、真诚的,充满爱心的。教师要创造学生交流交往、展示自我、锻炼提高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多组织分组讨论、小组辩论;课外多组织文体活动,引导和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去,作为集体活动中的一员平等的沟通想法、交流意见,进而逐步学会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虚心的接纳他人的看法,客观的对待他人的评价。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关注学生评价,放飞创新的翅膀—通过课题学习评价激发学生的综合发展
下一篇论文: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阳--谈谈我的班主任工作_感恩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班主任论文
最新班主任论文
读者推荐的班主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