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班主任论文

中学生逆反心理类型、成因及对策_班主任论文

时间:2012-08-22  作者:刘慧智

论文导读::中学生逆反心理类型、成因及对策,班主任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学生逆反心理类型、成因及对策
 

逆反心理是一种反常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主要表现为情感上的对立、抗衡和情绪上的嫌恶、不满。通俗地解释为“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的心理和行为,与中学生的执拗性紧紧相联系,是中学生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

逆反心理的存在,会影响中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造成中学生逻辑思维的紊乱,如得不到及时的矫正和疏导,久而久之就会积淀成固执、怪癖的心理习惯,极大地减弱了学生对教育的可接受性,增加了学生的对抗情绪,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对于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的逆反心理类型及成因

1.超限度的逆反:这是由于教师的教育容量过大,时间过长,或者教育内容机械,乏味,无间隔重复而产生的一种逆反心理。例如,学生对老师的教育内容本来抱有积极,肯定的态度,但因老师讲话无休止的重复、啰嗦,时间又过于冗长班主任论文,致使学生感到厌烦,转而形成消极的逆反心理。所谓“话说三遍没味道,戏演三遍令人烦”就是对这种超限度逆反的生动写照,是最容易诱发的一种逆反心理。

2.低信度逆反:教师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地不受到学生的监督和模仿,对学生起着表率作用,倘若教师的言行举止与他的教育内容相悖,则容易使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产生不信任的态度,进而产生逆反心理。例如一个老师的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对学生不负责任,却教育学生要有责任感。自己言语粗俗,上课迟到,却要求学生要语言文明、遵守时间。学生虽然不敢当面顶撞,但在内心深处会说:先看看自己吧。

3.劣动机逆反: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总是倾向于互相对他人的行为进行了解,且不单纯满足于了解其行为性质,有事,还要了解其产生行为的动机,倘若中学生了解到教师的行为不是利他而是另有所图时,就会产生心理对抗。例如:当学生发现教师对他的关心是为了利用其家长为自己办私事,教师鼓励学生学雷锋做好事是作秀是为了获得领导的表扬,把争当先进班集体荣誉作为自己晋升的资本时,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其积极性也就会急剧下降。

4.虚评价逆反:这是一种因学生与教师间的评价差距过大而导致的逆反心理。例如教师对学生过头的批评,不仅不会使学生接受批评,承认错误,而且还会使其他人同情被批评者,甚至为其错误辩护。过头的表扬也是如此。任何夸大其词,过分的渲染的言行,都有可能诱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5.禁无因逆反:心理学表明,越是禁止的东西,在没有充足的禁止理由时,就越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猜测,进而引起探究欲望,产生与禁止相违悖的心理与行为。例如,教师在对于一些不良书刊在不作说明而简单禁看时,会使得学生对其产生神秘感,一些非顺从型人格的学生会因此争相设法搞到而传阅,并以读过为自豪,从而形成一股偷看禁书的暗流。

6.对立性逆反:当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情绪对立时,即使老师所持观点、立场与学生无二,但学生也有可能对教师的教育引导进行抵触,甚至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明示自己与老师不合拍班主任论文,从而维护其心理平衡小论文。在师生情感不通,情绪对立时,往往会出现“凡是你赞成的我就反对”的对立性逆反。

7.求自主逆反:现代中学生心理研究告诉我们,中学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形成的最大特点是普遍具有成人感。处于独立自主意识迅速发展期的学生,强烈追求人格独立、自由支配的权利,希望得到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认可。同时,他们又处于性格形成阶段,自我控制能力差,而社会、教师、家长又常以性格不稳定为由缺乏对他们的信任。当他们对社会生活及其合理性缺乏正确估计而又坚持己见时,或对改变现状要求过高过急、遇到挫折又感到无能为力时,他们就有可能产生一种焦虑,从而故意与外界对抗,拒绝去做原本愿意干的事,甚至去做与要求相反的事。此时对他们控制越严,其反弹就会越大。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不是固有的态度对抗,而是教师在教育引导过程中某些特征诱发的结果,逆反心理使中学生对教师的教育采取逆向反应,在许多情况下,导致了教育出现零效果甚至负效果。

二.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则及方法

1.心理相容性原则

相当长时间里,我们的一些教师习惯于把中学生当做“改造”的对象,总是利用自己的想象,用固定模式去衡量学生,而忽视了时代及社会对中学生的影响,低估了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道德修养。从这点出发,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和中学生互相尊重和理解,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并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体会学生表现及变化的心理活动状态,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和反感。

2.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教师不论面临怎样的学生,只有在尊重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与其交流思想,才能把教师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把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学生的状况实事求是的理智的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要求既要严格,又要适时而不过于频繁,明确而不含糊,前后一致而不自相矛盾,以免引起学生的超限度逆反心理。

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去做学生的表率。实践证明,教师的言行风范很有影响力,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班主任论文,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避免因教师本人的品德而产生低信度逆反。

同时,还应该克服一系列习惯性的片面,如把学生当成只是接受说教的容器,把学生当成被管制、被压服的奴隶。对学生的评价应客观公正、准确,避免因没必要的不实而引起的虚评价逆反。

3.因势利导原则

由于教师在教育引导学生的时机、内容方式、个人示范作用、人格特征以及学生自身特征的不同,学生产生的逆反心理活动也各异,因势利导的原则要求教师必须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教育要符合学生年龄,个性特征及其兴趣爱好)因事(从所发生问题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已,因材施教。

贯彻这一原则,教师要深入、细致、耐心地听取各种不同反应,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出理智的客观分析,防止主观臆断、感情用事、追求形式、以本人的情绪、体验代替客观事实等消极影响。

4.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消除逆反心理,是长期、艰苦的工作过程,教师对此要有实事求是的估计,教育工作必须有计划、有组织,以保持各方面教育力量的一致性,给学生创造一个循序渐进、整体教育的环境。

当然逆反心理的形成,除了社会原因外,中学生本身的思想基础也是一个因素,所以消除逆反心理的同时,加强对中学生的理想、道德、纪律教育也是刻不容缓的。


参考文献:
1.冯忠汉雎文龙廖时人《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章志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林丁寿分析心理障碍探求教学对策《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12
4.陈皓排除学生逆反心理的实践探索《教学研究》1998.3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中学教师职业人格问卷》的初步编制_班主任论文
下一篇论文:让学生“出彩”_班主任论文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班主任论文
最新班主任论文
读者推荐的班主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