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高效提问时,我们还要关注:
4.1被提问学生的代表性
对不同目的、不同难度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这样既可以扶持一些学业失败者、鼓励尝试回答者,又可以使学业成功者受到重视,对课堂教学进程很有帮助。如以巩固本课内容为目的的提问,应选择平时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回答,答对了,对所有参加学习的人能起到再次引路的作用;答错了,说明全体学生普遍存在类似问题。以检查学习或练习内容为目的的提问,应选择平时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因为是学过的内容相对较容易回答,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可以给他学习、思考的机会,并增强其信心。
4.2对学生回答的有效评价
教师应将激励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达到高效提问后的有效评价。对回答正确又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应该充分肯定,给予必要的赞扬;对于回答不够全面的同学,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在不伤及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应明确指出其不正确,并进一步启发这些学生的思维,切不能模棱两可,一味表扬和迁就学生。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创造的前提,是学习的首要前提。前苏联教育家斯特洛夫说过:“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正是我们高效提问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伊凡·汉耐尔著,黄洁华译.高效提问—建构批判性思维技能的七步法[M].福建: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27-30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