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重要《数学》概念、原理等,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数学》概念和原理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我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和原理提出一些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2.4灵活地运用教材提高课堂效率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修改后,需要学生接触学习很多的信息,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信息量、实现学科渗透、乃至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是难以实现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与现象,它的生动性、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多样化的信息作用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观,使比较的抽象材料学起来也不感到枯燥,学生则以一种积极的主动方式自觉地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通过幻灯投影的演示、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电教化教学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生动的函数变换、曲线的坐标变化、平面几何图形的重叠、旋转;立体几何图形截面的形成、空间图形等等。这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形象观的视觉会给学习数学留下鲜明和深刻的印象。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时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很好地解决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时间增加而总课时相对减少的矛盾,更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数学知识以后,就会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因为教师应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创造一个自由、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而且,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开放,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之余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可以举办趣味数学小讲座、数学方法的专题讲座、数学学习交流会、出一期数学墙报、开展数学实习作业竞赛……等来调动各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结束语
总之,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教学中,如何既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相信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都有本人独特的做法,文中仅仅是本人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