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具备综合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劳动者,才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多方面的潜能。二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一批又一批跨学科、泛学科的能力强的扩展型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没有学科知识与内容的交叉与综合是难以实现目标的。
计算机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之后,如何通过计算机知识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在讲解互联网知识的时候,重点讲解搜索引擎的使用,能够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与解决问题的办法,使他们具有了综合的职业素质结构,能够从事多种职业的知识和能力,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过程中,能够适应企业的改造、重组、创新的需要。
五、“计算机公共课为专业服务”在教学中的问题
文化课为专业服务是一个新的课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问题。
1、不是所有的专业都能马上找到“计算机与专业结合”的好的切入点,比如我校的化工、机电等专业,目前来说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依然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2、很多计算机公共课教师对所教学生的专业缺乏了解,很难使自己的教学联系职业的实际。学校应组织文化课教师深入企业,了解生产流程、企业文化、业务范围、典型案例,编辑整理作为教学素材或编写成讲义。通过选取和设计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个案,把这些实例当作研究对象,让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编码和加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增长社会生产与生活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其整合的职业素质。
3、在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量是很大的,而这种校本的使用可能缺少延续性。这是有依据的,因为专业课更新换代比较快,在今年研发的专业文化课等到明年换了教材或者换了版本可能不是特别的适用,所以我们在换了教材之后,需要对校本做少许的调整,才能适应新的教材的需要。
4、这样的计算机公共课应该如何考核又是一个问题,我们也正在探索之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方向下,计算机公共课为专业服务是可行的,我们计算机教师要挖掘其它专业知识中对计算机教学的需求,努力以学生为中心,让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引导拓展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在计算机中得到与专业有关的信息,并加以运用。当然,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必然会有许多缺陷不足,我们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计算机公共课为专业服务的理念更加明朗清晰!
参考文献
1 张家恒,面向市场才能服务经济,教育与职业,1993-01。
2 吴坚 孙秉超.面向专业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C]..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布卢姆. 《教育评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4 路德泽.关于医学院校计算机深化改革的思考[C]..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王月明.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物解剖生理课教学[J].黑龙江畜牧兽医杂志,2007,(2)。
6 张晓明.素质教育的基本渠道:人文教育融入专业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7 肖其坤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 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1。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