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文化课为专业服务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本文以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为例,分析了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必要性,并以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实践为基础,突出理论为职业技能服务的特色,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对计算机公共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探索。
论文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公共课,专业课,服务
我校是以机械、机电、冶金和计算机专业为主的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市场经济”为我校的办学宗旨,多少年来为钢铁、机械制造等行业输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校不断探索文化课知识与专业课知识相结合的方法,积极探索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途径,通过实践我们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了培养既具备机电、机械、冶炼等专业知识,还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服务于钢铁冶炼等生产一线的人才,我校在非计算机专业也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我作为一名计算机公共课教师,在这次“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改革当中谈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一、计算机教师与专业课老师共同参与制定计算机公共课的校本教材,明确为专业课服务的方向
各个职业学校所用的教材是千差万别,就是一个职业学校往往也存在着因为适应社会需求而同科目的专业课换教材的现象,并且社会上也难以找到一本为某个专业课而量身定做的基础知识教材。情况确实是这样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习者为主体,突出文化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结合文化课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需要我们职业学校的专业课老师和文化课老师联合起来,制定自己的校本教材(语文、物理、化学等校本教材已投入使用,计算机公共课的校本教材也在积极的研制当中),构建既能体现职教特点,又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必需基础的文化课课程,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文化课知识”,为学生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必须的基础和能力。
我们每学期在制定计算机公共课授课计划时,均请专业负责人或骨干教师参与,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充分了解各专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对课程内容及时做出调整,争取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做到与专业知识的讲授同步。
二、计算机公共课要突出实用性与灵活性,主动为专业课服务
中职学校培养的目标是中等技术工人。这种“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决定了中职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走向生产第一线,那么他们在工作中能否学有所用,将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最客观、最直接的尺度。因此,我校文化课教学突出实用性,努力研究文化课与专业课的“结合部”,并以此为“突破口”,注重文化课教学的实用性。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过程中,我们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按学生能力培养体系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将有关的理论课程整合、重组。这样就淡化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线,实行了知识整合、交叉安排,加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目的是更好的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服务。
凡是专业课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都作为重点内容去详细讲解,学校也鼓励教师积极听课,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的课。记得有一次听邵坤老师的电工课,内容是“家庭照明电路的设计”。当时我们正在学习WORD的自选图形,第二天我就把这节内容又搬到了机房。同学们既掌握了自选图形的使用,又温习了电工知识,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的热情也高了,反响非常好。通过和专业教师沟通,及时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为自己的教学找准方向,同时与专业课教师为解决难点问题共同努力,取得了较佳的教学效果。
三、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实施“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人的发展,是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张扬。诚如布鲁姆所说:“教育者的基本态度是选择适合于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因此,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者,必须选择适合于每个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实行分层教学。
实施分层教学,一般地说,可以分成三个教学层次。分别是“升学型”、“技能型”和“复合型”。我校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适应不同职业岗位的需要,实施了“分层教学”,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我校也开设了高考综合班,为那些具有升学潜力且又愿意继续深造的学生积极创造条件,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也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每个学生都是个性化的,也是出色的,学校里根本没有所谓的“差生”。多元智力论为职业学校进行分层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教育者应该让每一个学生在充分展示优势智力领域的同时,促进优势特点向弱势领域迁移,从而使个性潜能得到尽可能的释放。所以,我校在全校实施了“赏识教育”,主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比如:钳工小组、电焊小组、电工小组等等。在小组活动当中,同学们找到了发挥自己才能的天地,通过技能节作品的展示,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实施分层教学,既是解决职业学校存在的现实问题的方法,也是“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育目标的有效措施。
四、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改革,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所谓综合性,是指不同学科知识内容的融合。既指文化学科知识的综合,也指专业知识的综合。课程的改革不仅要重视专业性,也要考虑综合性。原因一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最大量的是中等技术人才,他们是将来社会的建设者和主力军。这些将来的劳动者,不是仅仅掌握一种职业技能,就能够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需要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