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哲学论文

意识形态理论:从路易阿尔都塞到保尔赫斯特

时间:2011-04-23  作者:秩名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赫斯特针对“再现”和“虚构”两个概念,批判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对“认识论”之可能性的抨击。阿尔都塞保留了这两个概念,并把马克思主义视为一种科学,接受了主-客模式的认知结构。在赫斯特看来,阿尔都塞在坚持意识形态与科学截然二分的观点时存在着含混不清之处,一方面声称意识形态与科学的对立,另一方面又试图取消它们之间的对立。每种认识论是按照话语领域和客体领域间的一种关系建构认知的,还必须假定一种享有特权的话语形式作为衡量标准。当然这种假定只是体现和暴露了每种认识论都是武断的和教条式的。因此,在他看来,认识论对于意识形态理论的分析都是毫无必要的,因而主张必须抛弃认识论。
五、简要评述
我们可以看出,赫斯特和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无疑都推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进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阿尔都塞着重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来界定意识形态,开辟了研究意识形态理论的新的视角。就赫斯特而言,他试图通过阿尔都塞的视角来解读马克思,以其独具特色的论辩内容和论辩方式,更多是注重批判阿尔都塞,从而肢解盛行的意识形态理论。他质疑社会总体论中的三个“个案”的教条,通过摒弃“意识形态个案”的普遍理论,坚持意识形态的社会关系的多样性和非同质性,主张意识形态只有在更为广泛的基础才能予以重构,并认为迄今为止在马克思主义中盛行的意识形态理论不能为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重建和发展作出贡献。尽管几乎仅仅只是解释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观点,但是通过解释和概述阿尔都塞的思想,强调和澄清了阿尔都塞著作中那些经常被忽略或者难以理解的大多数观点,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其理论价值之所在。
同时,我们不可忽视的是,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与传统马克思主义是相悖的。阿尔都塞推崇意识形态的永恒性、相对自主性、想象性,认为多元的意识形态不能被简约为物质和阶级结构,试图颠覆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然而仍保留了经济对意识形态的最终决定作用。赫斯特则从法国后现代主义的话语分析出发,强调社会现实的话语构成和意识形态现象的自主性,反对把意识形态还原为阶级利益,认为马克思主义者错误地将“再现方式”简化为“被再现的”,其后果是导致了阶级结构和上层建筑之间“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因此,他们没有正确看待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试图从根本上否定了马克思所宣称的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分析和批判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赫斯特将理论触角延及马克思理论本身的,借用马克思主义概念意欲超越马克思,然而却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路向。
[1] 作者简介:肖小芳(1980――),女,湖南邵阳人,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西方伦理学理论研究
[2][法]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顾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P2
[3] Ideology.edited and introduced by Terry Eagleton. London : Longman, 1994.125
[4] [英] 乔治拉伦著,《意识形态与文化身份:现代性和第三世界的在场》[M],戴从容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p82
[5]On Law and Ideology. Paul Q.Hirst. London: Macmillan.1979.51
[6]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Ideology. John B. Thompson. Polity Press, Cambridge. 1984.92.
[7]On Law and Ideology. Paul Q.Hirst. London: Macmillan.1979.46
[8]On Law and Ideology. Paul Q.Hirst. London: Macmillan.1979.47
[9] On Law and Ideology,Paul Q. Hirst. London: Macmillan.1979.59-64
[10] On Law and Ideology, Paul Q. Hirst. London: Macmillan.1979.65
[11]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Ideology. John B. Thompson. Polity Press, Cambridge. 1984.93.
[12] [法]阿尔都塞:《列宁和哲学》[M],杜章智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0,P183
[13][法]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顾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P201.
[14]On Law and Ideology. Paul Q. Hirst. London: Macmillan.1979.71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试论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下一篇论文:《三国演义》的宗教观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哲学论文
最新哲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