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哲学论文

论毛泽东关于矛盾转化的过程性理论

时间:2015-09-30  作者:向前

[摘要]毛泽东关于矛盾转化的过程性思想是他的矛盾转化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他继承了恩格斯、列宁等人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认为矛盾转化和其它一切事物、现象一样,只能在过程中存在;他还将矛盾转化的过程性思想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这些思想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矛盾,矛盾转化,过程

矛盾转化为什么是一个过程?这可以从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个基本思想得到说明。

恩格斯在高度评价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时指出;“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2]他在批判旧唯物主义把世界堪称“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时,又中肯地指出:旧唯物主义“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并由此引出了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思想:“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3]

毛泽东坚持了恩格斯的上述思想,认为矛盾转化和其它一切事物、现象一样,只能在过程中存在,“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4]而且进一步认为: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出现的,当作过程而向前发展的。并由此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对指导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巨大作用。

一、矛盾转化过程的具体性和特殊性

任何具体矛盾转化都有起始、发展到终结的变化过程,这就决定了矛盾转化存在着不同的阶段。矛盾转化一般都有三个较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起始阶段。它包括矛盾转化趋势的形成和转化的开始。这是整个矛盾转化的基础阶段。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它是量变过程或渐进过程。这是整个转化的中间阶段。第三阶段,是终结阶段。它就是质变、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及新质对旧质的否定。这是矛盾转化的终点。[5] 矛盾转化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也就是说矛盾转化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具体性和特殊性。认真分析矛盾转化的阶段性,以及矛盾转化的每一阶段的具体性、特殊性是促进矛盾转化的前提和基础。

毛泽东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比如,他在《论持久战》以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著作中,具体分析了矛盾转化的生成、发展、解决的过程中各个方面各个阶段的具体性、特殊性。并进而指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路线、政策和具体措施。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别的战争,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6]他在客观全面地对中日战争双方基本特点作了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之后,科学地推断了抗日战争必须经历三个发展阶段: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敌之战略防守、我之战略反攻;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从而达到最后的胜利。实践证明毛泽东的上述科学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毛泽东在反对我们党内长期存在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过程中,对矛盾转化过程的具体性、特殊性作了更为深刻、独到的分析。他多次告诫我们:“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7]我们必须时刻记得列宁的话:对于具体事物作具体的分析。” [8]离开具体分析,就不能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不能解决任何矛盾,当然也不能正确观察和处理矛盾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针对教条主义者在分析中国革命这一矛盾时的教训,他强调指出,对于矛盾的特殊性,应当从“各个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9]去加以研究,为我们如何从实际出发研究矛盾转化过程提供了指南。

在战争实践中,毛泽东在处理战争中矛盾复杂关系的时候,非常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当时当地条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化不利为有利,促使敌我形势向有利于我的方面转化。譬如,在内线与外线的关系上,毛泽东认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战略上敌人处于外线,我军处于内线,要化被动为主动,我军必须在战役战斗中转内线为外线,把敌对我之大“围剿”转为我对敌之小围剿;把敌对我在战略上的分进合击,转为我对敌在战役战斗上的分进合击;把敌在战略上的优势转化为我在战役战斗上的优势。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把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的矛盾有机地结合起来,指挥八路军、新四军大胆挺进敌后,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形成了中国军队虽然在整体上处于内线,但在外线主动地打击侵华日军的主要力量。在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等作战方式上,毛泽东不仅在战略上能根据敌我力量的消长适时地转换,而且在战役战斗中也注意使其相互配合,使战局朝着有利于我的方向转化。又比如,毛泽东处理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这个战争基本矛盾,不怕丢掉坛坛罐罐,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最大限度地歼灭敌人以保存自己。在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他制定了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不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战略方针;把歼敌放在第一位,把保地放在第二位的重要原则。为了保存自己歼灭敌人,毛泽东正确处理了集中与分散的矛盾关系,在集中兵力的原则下也不排斥必要的分散。他指出,非主力的分散是为了主力的集中,次要方向上的分散是为了主要方向上的集中,当前的分散是为了下一步的集中。在战争指导实践中,他将矛盾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适度地运用矛盾法则推进矛盾转化,围绕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根本目的,时而化整为零,时而又化零为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毛泽东在研究矛盾转化过程的阶段性、具体性和特殊性时,还同时论述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这可以看作是对矛盾转化机制的实体性研究。他尤其对矛盾存在和转化机制的内在属性,即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及其相互关系做了更加深入的阐述。首先,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矛盾同一性的含义,着重发挥了对立面互相转化的思想。他说,同一性是指如下两种情形或意义:第一是说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是说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毛泽东特别强调同一性的第二种含义的机制。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实质上就是对客观矛盾的这种机制的反映。它揭示了客观事物中矛盾着的诸方面的同一性,本来不是死的、凝固的,而是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暂时的、相对的东西,一切矛盾都依一定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着。其次,毛泽东对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也做出明确的概括。他指出,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的东西就不能共居,也不能转化。所以说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而斗争性则贯穿于事物的始终,无论事物处于量变或相对静止状态,还是处于显著的质变的状态,矛盾双方的斗争都存在着,而且正是由于这种斗争才引起事物由量变发展到质变而达到矛盾的解决,使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没有矛盾的斗争也就不会有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所以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毛泽东在1930年研读艾思奇编的《哲学选辑》时对斗争性的绝对性作了补充说明。他指出:“具体的斗争形态也是在一定条件下的。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略论魏晋玄学的名教与自然之辨
下一篇论文:论毛泽东遇强更强的战斗精神及启示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哲学论文
最新哲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