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哲学论文

委婉语的心理认知机制探析_范畴理论

时间:2012-05-30  作者:李思思

论文导读::的作用。本文结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和图式理论分析了委婉语的心理认知机制,为委婉语的生成和接受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论文关键词:委婉语,认知机制,范畴理论,图式理论
 

一、引言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是语言使用中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具体来说,它是指在一定的言语共同体内,受制于特定社会文化域,为避免不便明说的意义和意图,采取婉转间接的语言手段进行交际的一种语言符号。(彭文钊,1999)就整个人类语言来说,委婉起源于人类文明早期的“语言灵物崇拜”(Word Fetishism),而语言灵物崇拜的心理基础是将语言符号等同于所指对象,如把鬼神的名称当作鬼神本身。(李国南,2001:190~264)根据Ogden和Richards的“语义三角”理论,语言符号经由人的思维与所指对象建立联系,当这种联系固化后,人们往往将“能指”等同于“所指”。如果“所指”的概念是负面的,不令人愉快的,那么语言符号往往成为禁忌语。这时人们通常会借助于其他语言符号对这种联系曲折化,这就是委婉语的作用。由此可见,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心理现象。对委婉语的研究离不开对其心理认知机制的解释。认知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理论——范畴理论和图示理论为我们研究委婉语的心理认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视角。

二、范畴理论视角下的委婉语

(一)范畴理论及语义范畴

认知语言学认为,我们感知到的世界是经过大脑自动地,无意识地重新组织的结果。(赵艳芳,2001:53)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总是按照自身的经验不断地对认识对象进行分类和范畴化。而对事物范畴化的结果必然通过语言反映出来。因此,语言传递的信息并不是关于真实世界的,而是真实世界经过大脑认知处理的投射世界。

传统范畴理论认为范畴是由一组充分而必要的特征条件决定的。某一事物如果满足成为某一范畴成员所需具备的特征条件,那么它就属于这一范畴,否则就不属于这一范畴。所以,范畴的边界是清晰的,范畴中各成员的地位是平等的。而原型范畴理论认为,范畴并不是由外在的客观的特征条件决定,而是由其内在成员的家族相似性决定的。对于某一特定范畴,能够满足其全部原型特征的成员可视为原型成员,处于中心地位,其他成员则为非原型成员,处于范畴的边缘,但是都与原型成员呈现家族相似性。因此,范畴呈现出围绕原型建构的,具有家族相似性,边界模糊的辐射状结构。(Lakeoff,1980:123~125)范畴可分为上义范畴,基本层次范畴和下义范畴三个层级。其中最重要的是基本层次范畴,人们正是从这个层面开始认识事物的。基本范畴成员具有明显的能被感知的对外区别性特征,且基本范畴中的单个事物能反映整个范畴特征。(赵艳芳范畴理论,2001:59)也就是说,在此层级上,人们的经验范畴与自然界的范畴最接近,人们可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信息。在基本层次范畴层级上,范畴根据不同的目的可系统地向上发展为上义范畴或向下区分为下义范畴。上义范畴是对基本层次范畴的概括和抽象,具有较少的范畴属性,一个上义范畴包含多个基本层次范畴。下义范畴是对基本层次范畴的具体化,具有较多的范畴属性,同样的下义范畴会触发更多的基本层次范畴。

认知语义学认为,任何概念都有与之相关的语义范畴。这一范畴同样具有层次性,其成员有原型和非原型之分。它们根据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其边界也具有模糊性。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们头脑中的语义范畴依据家族相似性围绕原型义项不断向外扩展,形成放射状结构。

(二)委婉语的生成机制

1. 委婉语与语义范畴

在由禁忌语和委婉语构成的同一概念的语义范畴中,禁忌语因其典型的家族相似性而成为原型义项,具有该范畴的全部原型特征。因此,人们往往容易将禁忌语直接感知为禁忌事物。为了避免禁忌,在语言的选择上人们尽量不采用禁忌语。另一方面,由于语义范畴能够围绕原型义项向外扩展,被禁止使用的禁忌语便有可能向上义范畴或下义范畴发生演变。向上义范畴扩展,用来指征禁忌事物的语言更加抽象概括,体现为禁忌语的语义扩大或者扬升。向下义范畴延伸,用来指征禁忌事物的语言更加具体细化,体现为禁忌语的语义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原型义项向边缘义项扩展,家族相似性削弱,从而拉大义项与禁忌事物之间的距离,进而达到委婉曲折的目的。这就是委婉语的生成机制,如图一所示:

图式理论

图一 委婉语的生成机制

2. 转喻——委婉语生成的认知工具

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我们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它是指在同一认知域内相邻两范畴之间的映射关系。Taylor指出转喻的本质是在特定的概念结构中同现的两实体间建立联系,实体间不需具备任何空间角度的邻近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喻是语义延伸的最基本的手段。(Taylor,2001:123~124)在转喻过程中,目标义的某些特征在源义中得到突显,而另一些特征则被隐藏。由转喻模式构成的委婉语中,禁忌语的禁忌特征被隐藏和掩盖,而一些非原型特征得到突显,从而弱化禁忌语的家族相似性,削弱禁忌语和禁忌事物之间的联系,达到委婉效果。下面以四类转喻对委婉语进行说明。

(1)整体代部分

I do not approve of any dresswhich shows the bust. (刘纯豹,2001:68)

Bust指半身像,在这里指女性的乳房(breast),由于直接提及breast这个概念容易引起交际双方的尴尬,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多用bust,bosom,chest和front 来表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这样,就使听者的注意力从身体器官概念转移到范围更大的身体部位概念,弱化了令人尴尬的相似性联想,使交际成功进行。又如,用the fact of life 来表达knowledge about sex,以上义范畴代替基本层次范畴,削弱关于性的禁忌特征,达到委婉交际的目的。

(2)部分代整体

英语中常用aspirin来代替anypain-relieving tablet,而aspirin只是众多的缓解疼痛类药物中的一种,体现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aspirin是最著名的缓解疼痛类药物,用它来指称药物能够突显药物的疗效特征而避免“pain”一词带给人的不愉快的感知经验。

(3)工具代事物

英语中的“to take the pipe”(抽烟斗)在很多情况下实际上是指“to take drugs”(吸毒),这就是借助转喻思维,以实施动作行为的工具来代替动作行为本身。这类动作行为通常是社会所禁忌的,必须加以掩盖,只能通过委婉方式来表达。

(4)事物特征代事物

事物的重要特征可以用来代替整个事物。例如,用black/non-white来代替“black people”。同样,在谈及疾病或身体缺陷这类禁忌话题时,人们倾向于用其特征来表示,如用lung affliction和white plague分别代替肺病和肺结核,用fatigue和nervous breakdown来代替抑郁症和精神病。

三、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委婉语

(一)图式理论及语言图式

图式的概念最早由康德提出,他认为把感官信息综合成可概念化的形式是图式的首要功能。(Kant,1929)20世纪3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Barlett(1932:201)将图式定义为“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人们从日常生活经历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图式可分为内容图式,语言图式和文本图式。其中,语言图式涉及句子结构,语法变化和曲折,文字拼写和标点符号使用,词汇,连贯结构等。(卢植,2006:147)委婉语和禁忌语都属于语言图式。

图式理论认为,认知是在人脑中的已有信息与外部世界新信息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已有信息是关于不同认知对象的有组织的知识结构,这些知识结构在人脑中构成不同的认知范畴,即图式。人们在接受一个外界信息时,总是将其与已有的图式匹配,以纳入某一个相应的范畴。因此,我们可以用图式理论来阐述委婉语的心理接受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委婉语的认知机制和更新机制两方面。

(二)从图式修正看委婉语的认知机制

1. 图式增长

图式增长就是在一个已有的图式的语境中记住新信息而不改变那个已有的图式。例如,breast这个禁忌概念可以通过语义扩大用bust来表达。Bust原意是指半身像,意义范围包含了breast,是breast的上义范畴。当人们最初接触到作为委婉语的bust时,头脑中呈现出与之相关的意义图式。显然,bust激活的图式要比breast激活的图式大得多。也就是说范畴理论,bust能够激发更多的已知信息。人们必须依据具体的语境和言语交际的经验,从中推导出恰当的意义图式。如图二所示:

图式理论

图二

2. 图式调整

图式调整是指当新的信息或经验不能完全适应一个已有的图式时,图式必须发生某些变化,以便与经验更加一致和协调。例如,黑人之前被称为“negro”,因为当时种族歧视问题严重,“negro”带有强烈的贬损含义。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黑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人们转而用“black”指代他们。Black 是negro的上义范畴,从negro变为black,黑人的概念由贬义转为中性,语义得到扬升。同时,人们头脑中关于black的图式也发生了变化,如图三所示:

图式理论

图三

3. 图式重构

当不能仅仅通过调整已有图式来容纳新的信息时,就会导致新图式的产生,这就是图式的重构。例如,人们可以借助转喻思维,用“to take the pipe”来指代“to take drugs”。在这个转喻中,“totake the pipe”向它的下义范畴“to take drugs”延伸,语义发生了转移。这时的语义与人们以往的关于“to take the pipe”的经验图式完全不同,人们被迫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新的图式,如图四所示:

图四

(三)从图式匹配看委婉语的更新机制

从以上图式理论可以看出,委婉语的语义通常与人们头脑中相应的语言图式不完全相同,只能与图式部分匹配。图式必须经过增长,调整,重构等修正,才能使人产生委婉认知。因此,运用委婉语能够增加人的认知长度,使人们在获得审美感知的同时达到委婉表达的效果。但是,当一个委婉语被广泛接受并使用较长一段时间后,人头脑中经过不断修正的图式就逐渐与委婉语义构成完全匹配。当人们遇到这个委婉语时,头脑中立即激活了与之匹配的图式,即禁忌语言图式。这时的委婉语便失去了委婉功能,人们需要采用其他的委婉表达来替代。于是,委婉语就处在不断更新的机制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认知语言学为揭示委婉语的心理认知机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范畴理论和图式理论可以分别用来剖析委婉语的生成机制,认知机制和更新机制。从委婉语的创造过程来看,以禁忌语为原型义项的语义范畴向外扩展,禁忌特征被削弱和隐藏,从而达到委婉的目的。从委婉语的接受过程来看,委婉表达的语义与人脑中已有的图式部分匹配,构成曲折认知,从而达到委婉的效果。当委婉语的语义与重构的图式完全匹配时,委婉语便不再具有委婉功能。随着人的认知经验的积累,委婉语必然会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Barlett. F. C. Remembering: A Study in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John R. Taylor. LinguisticCategorization: Prototype in Linguistic Theory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3]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词典[M]. 商务印书馆,2001.
[4]彭文钊.委婉语——社会文化域的语言映射[J]. 外国语. 1999,1.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搏击俱乐部》中灵魂对身体的反抗——从社会学角度浅析
下一篇论文:电子媒介语境下的宗教信仰与日常消费——以Z大校内大学生的宗教生活为对象的调查分析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哲学论文
最新哲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