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哲学论文

电子媒介语境下的宗教信仰与日常消费——以Z大校内大学生的宗教生活为对象的调查分析

时间:2012-06-27  作者:韩晗

论文导读::本文以湖北省Z大学800名在读大学生(含硕博研究生)为调研对象,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展现了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电子媒介对当下信教大学生的影响及与宗教日常生活消费的呈现。调研发现,电子媒介已经成为了当下大学生识教、入教与传教的主要工具与渠道,而且电子商务已经影响到了部分学生在宗教生活中的日常消费。这实际上集中反映了一部分学生意图隐藏自己信仰或宗教偏好的意图。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基督教,电子媒介,电子商务,传播
 

基督教在中国大陆高校的传播,是近十余年来一个颇为重要、敏感的社会话题。自本世纪初以来,一些学者已经开始了较为细致、全面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笔者通过对目前现有相关成果的阅读分析,认为当下高校校园的传教方式是一个颇为重要但一直被忽略的课题。

在对先前一些学者科研成果和经验的吸取之上,在2011年1月,笔者选取了湖北省武汉市某综合类大学Z大校内在读大学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为调研对象,调研分析了他们在电子媒介下如何识教、入教、传教以及进行与宗教有关的消费活动。

本调研只针对Z大各培养阶层在读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共发放匿名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654份,占总问卷量的81.75%,在统计学上具备真实有效性;从对基督教的态度看,其中承认自己“信基督教”者有86人,占被调研总人数的13.15%;“参加过基督教活动但不信教”者有207人,占被调研总人数的31.56%;认为自己“对基督教有一定兴趣”者有356人,占被调研总人数的54.43%;“反感基督教及其传播”者仅有6人,占被调研总人数的0.86%(见图一)。

大学生(图一)

从性别上看,在有效问卷中女生384人,男生270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为1.42:1;从生源来看,农村生源493人哲学论文,城镇生源161人,农村生源占调研对象的75.38%;从学历上看,本专科生(含网络、成教与自考)523人,硕士生125人,博士生6人,本专科人数占调研对象的79.97%;从民族构成看,汉族学生631人,少数民族学生23人,汉族学生占调研对象的96.48%;从所学专业看,理工农医类324人,文史哲艺类205人,政管经法类115人;从年龄上看,年龄最大者28岁,最小者17岁,平均年龄24.32岁。上述比例基本上与目前国内一般高校基本相当,因此在社会学上具备统计调研的意义。

一.如何认识基督教:互联网成为最大途径

在调研问卷中,笔者设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最早从哪里较为全面地了解到基督教的?有八个选项备选,每一个被调研者只能选择其中之一。八个选项分别是:老师讲课、书刊报纸、广播电视、家庭教育、互联网、宣传资料、参加活动、朋友介绍与其他。

其中,选择“老师讲课”的有45人,占到被调研总人数的6.88%;选择“书刊报纸”的有84人,占到被调研总人数的12.84%;选择“广播电视”的有101人,占到被调研人数的15.44%;选择“家庭教育”的有8人,占到被调研人数的1.22%;选择“互联网”的有298人,占到被调研人数的45.57%;选择“宣传资料”的有76人,占到被调研总人数的11.62%;选择“参加活动”有29人,占到被调研总人数的4.43%;“其他”仅有13人,占到被调研人数的2.00%。(见图二)

大学生

(图二)

通过对一般性大学生的广义性分析得知,他们对于“基督教”的了解,相对多数是来自于“互联网”,其次是“广播电视”,随着近些年宽带、3G等互联网通讯技术的普及,亦成为了这些学生获悉基督教知识的主要因素。

笔者同时观察到,在“信仰基督教”的86人中,有78人在上述问题上选择了“互联网”,占到了所有信教学生的90.70%,通过这类数据对比我们也发现,“互联网”是他们中绝大多数踏上信教之路的第一站论文怎么写。在这些学生中,有一部分有可能是主动通过“搜索引擎”有针对性地进行主动地搜索,也可能是在浏览其他网页时,看到一些与基督教有关的广告,而“被动性”地获得相关信息,譬如在Google网站上就长期会有一些关于基督教宣传的广告,当然,也有一些大学生会被动地收到一些群发的电子邮件,这些种种原因使得当下的青年大学生成为了基督教在虚拟世界的“被传播对象”。

“我现在对于基督教只是比较喜欢哲学论文,有时候会参加一些他们(信教大学生)的活动。”L同学,大二,男,来自于江苏南通,目前不是基督徒。作为选择“互联网”的受访者之一,在回访中如是说,“在上大学之前,我对基督教是抵触的,认为书上说它是‘精神麻醉剂’,但是我有一个隔壁宿舍的老乡信(基督)教,所以我也跟着他参加了几次聚会,也都是唱诗、祈祷之类,我只属于他们说的‘慕道友’,但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然后我就上网,上一些基督教的网站,看看他们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另一位基督徒S同学,女,来自于四川达州某县,大三,亦是选择“互联网”的受访者。“刚上大二的时候,我四级没过,党校推优也没希望,奖学金与助学贷款也拿不下来,真是什么都不顺,我爸妈当时在我们村里属于比较早信耶稣的,当时我也想是不是信耶稣后就会好点,然后我就上网查了一些资料,觉得信耶稣肯定比不信耶稣要好,正好我一个耍得好的老乡也信(耶稣),然后我和她们一起参加过两次做见证,去年底我也受洗了。”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基督教在当代世界里有了新的传播范式。一系列基督教网站的出现,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的免费下载,让基督教真正地实现了解域化、无阻碍的传播。从当下互联网的使用看,互联网传播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个人电脑(PC),一种是移动电话(Mobile phone),两者统称为“个人通讯终端”,随着近些年通讯技术尤其是3G技术的进展,多个通讯网已经合并,现在两者均依靠国际因特网(Internet)传播信息。

作为“海量的数据库”,互联网在信息容纳的层面上,有着其他媒介不能替代的作用。基督教作为西方文明的一种宗教反映,本身具备较为丰富的思想摘要的渠道。

二.电子媒介与宗教信仰双重背景下的日常消费

笔者又对298位选择“互联网”的受访者进行了问卷回访哲学论文,回收有效问卷241份,有效问卷率为80.87%,具备社会学的统计价值。

在第二次问卷回访中,笔者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通过互联网,你获得与基督教相关的哪种信息最多?答案有六个:一是翻阅《圣经》及相关经典典籍(下文与下表简称“翻阅典籍”);二是下载壁纸音乐或Flash等声画文档(简称“下载文档”);三是学习基督教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发展现状等理论知识(简称“学习知识”);四是寻找与自己同信仰的兄弟姊妹(简称“寻找同道”);五是网购与基督教有关的生活用品(简称“网购用品”);六是其他。

选择“学习知识”的有101人,占样本总量的41.91%,居于第一;选择“网购用品”的有68人,占样本总量的28.22%,居于第二;选择“下载文档”的有27人,占样本总量的11.20%;居于第三;选择“寻找同道”的有19人,占样本总量的7.88%,居于第四;选择“翻阅典籍”的有18人,占样本总量的7.47%,居于第五;最后仅有8人选择其他,占样本总量的3.32%。(见图三)

大学生

(图三)

“我比较喜欢网购一些与神有关的礼品。”G同学,女,大二学生,来自湖南株洲的她是一位刚刚受洗的基督徒,“虽然这样并不能真正地荣耀神,但毕竟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份在学校里是不方便被直接公开的。而且,这样做也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神。”

“搜索一些与基督教有关的知识,我觉得蛮有味。”F同学,男,研究生一年级,来自湖北荆州,“虽然我不信教,但是知识多学些总没有坏处,因为我女朋友信教,我觉得多了解一些以后和她在一起也有共同语言。我现在没事就喜欢去‘旷野呼声’灌灌水,那里有很多‘懂行’的内行,会为我们这些感兴趣的人解答一些困惑”。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委婉语的心理认知机制探析_范畴理论
下一篇论文:中国宗教短缺经济学论纲_哲学论文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哲学论文
最新哲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