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哲学论文

关于“人性自私”谬误的批判_哲学论文

时间:2012-05-22  作者:赵先强

论文导读::通过对“人性自私”谬误的分析,揭示人性自私谬论产生的原因与危害,从而让读者领悟人性的本质,以科学的理论引导人生的正确道路,为建立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论文关键词:人性,自私,谬误,批判
 

一、“人性自私”理论的含义

“人性自私”理论有两个基本观点:其一,“自私是人的本性”,它与生俱来,不可消除。所有人,人的所有思想、言论和行为,无一不是自私的,普天之下概莫能外。其二,人本身具有的自然欲求,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外化为自私。人的利他行为是“曲线利己”,“吃小亏”实属迫不得已;甚至英模人物献身社会、献出自己的生命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信仰,即实现他们所追求的高层次的“精神利益”;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不过是扩大化延伸化了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近代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以论证“自爱”为其理论基础:自然从我们幼年起就铭刻在我们心里的唯一情感,是对我们自己的爱。这种以肉体的感受性为基础的爱,是人人共同的。不管人们的教育多么不同,这种情感在他们身上永远一样: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人们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爱自己甚于爱别人的。

二、“人性自私”断论的谬误

人性自私的断论的谬误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对自私的含义和人的自私行为理解有偏差,二是对人性没有科学地理解。

1.自私的表现种类

人们对自私有着片面的看法。将自私与大公无私完全对立,不大公无私就是自私,其实以此标准衡量他人的人才被自私熏染了。自私的观念在行动上主要有以下三类。

其一,为个人利益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利益。卢梭为此谈过,为烤熟一个鸡蛋不惜点燃别人的一座房子。清代唯物主义思想家戴震将利己与自私区分开来。他认为,欲生于血气,私生于欲之私,欲不流于私则仁,不溺而为匿则义,情发而中节则和;圣贤之道,无私而非无欲,君子亦无私而已矣,不贵无欲。戴震所说的“欲”即利己,“私”即自私。人们从来不把衣食住行、正当婚配、领取劳动报酬、维护和行使自身的合法权益指责为流氓、自私;而仅仅把那些危害民众和社会的利己,即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指责为自私。

其二,不为公众利益和他人利益承担责任。杨朱说“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也”即指此。伸出只手、温暖一片,视为吃亏,仗义疏财从不为动,在社会公益中坐享其成,只有得到而没有付出,别人点蜡,自己凑光,从无撑起片伞,遮风众人。或者为他人牺牲自己一点利益也企图补偿,在社会中从不折本、不白奉献,有劳必报。

其三,以个人为中心,扭曲他人意志。孔子云: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为掩盖自身(小团体)的不洁行为要求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否则就被冠之于单轨独行。在社会中表现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以我为准、唯我是从,否则被嘲为自私、独自顾己而不群。

不自私不一定就是大公无私,践行不自私也不是指将个人所有财产全部捐献给社会与他人。不自私既指大公无私,亦包括先公后私,公私兼顾。

2.人的真实秉性

人性是自私的断论就是指人有自私的特性。广义人性指的是人的全部属性;狭义人性指的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性(包括高级特性和善性等)。人性与人的本性是有区别的。人的本性指的是人本来具有的根本属性。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指出:从猿到人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劳动创造了人。整个人类区别于外在物的特质,马克思的名之曰“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人实际就是依靠有计划的社会劳动哲学论文,不断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包括人类自身),以满足全社会每个个人生存发展要求的高级动物群体。马克思主义理论总结指出每个人都追求幸福,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同时又指出人天生就是社会的生物,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的真正的天性。

其一,人天性自私论是违反心理学的。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瑞士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新生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一个婴儿看起来好像是面向周围世界的,但他丝毫也不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他甚至认为,自己的身体也是在他之外的一个事物。当一个婴儿好奇地看着他的脚在动时,就好像是好奇地看着一个玩具在动一样。婴儿越小就越是不能意识到自己。新生儿根本不这道何谓公私、利他利己,也没有自私观念,大脑中更没有“自我意识区”。佛教法师和太极拳高手发现,人在修炼入定和练功入境后,进入真性状态,无我无私。

其二,人天性自私论是违背社会历史现实的。人性是自私的即是指就像所有的酸都具有酸性一样,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这是把阶级社会特有的自私心理和行为夸大为永恒的客观规律,把局部的自私行为泛化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正是一代一代的人们对社会的奉献大于索取,整个人类才有进步繁荣。就是在剥削社会,鲁迅先生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人民的脊梁。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父母自私吝啬而儿女却义气大方的也十分常见。尤为指出,1976年1月8日,周总理与世长辞,联合国决定下半旗一周表示哀悼。当时,有的成员国代表表示反对,联合国秘书长讲了这样三句话:“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的总理终生只有一个夫人?有哪个国家的总理在国外银行没有一分钱私人存款?有哪个国家的总理,终生受人民爱戴!? 认为自爱为本的爱尔维修研究哲学,从一开始就受到专制政府和天主教会的迫害,书被焚毁,人身自由被限制,但他依然执著于启蒙思想的宣传和研究,以大无畏的精神,著述不止。这即如狄德罗指出的那样,这显然不是什么自私心及贪图荣誉、财富和追求肉体的满足所能解释的,这是一种追求真理和正义的热忱才能使之然。

其三,人性自私论是误读人的自然欲望主导论。人性自私论论者根据人的自然欲求断言人性自私也是荒谬的。荀子指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快”,“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 同时指出“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辩也”。“有辩”就是能思考,有理性。即人辨别善恶。孟子论述说,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而且称“四心”为仁、义、礼、智“四端”。端即端倪,萌芽的意思中国论文下载中心。孔子主张性相近,习相远。最初人的秉性是没有截然差别、善恶之分。通过后天高尚道德理论指导,人的向善性可激发出来。《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特别强调同情心是人最本质的东西。它开篇就说: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的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是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所有的美国总统就职演说,都毫无例外地强调他本人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忠诚,没有一个宣扬他自私的人性。就是具有自私行为的人而言,也不乐意与比其更自私者为友,表明人从内心是向善性看齐的。父母为子女的成长含辛茹苦,处处首先为子女着想,从不求回报,这就是对人性自私论的有力驳斥。狄德罗在为《百科全书》撰写条目时,曾这样深情地写道,但愿我们无可争辩地承认美德的文字书写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并以此为一条最高的准则。一些强烈的情欲,诚然使我们在某些片刻看不到这些文字,但是情欲决不能使他们磨灭,因为他们是不可磨灭的。

其四,人性自私论将人的某些自然本能完全等同于动物。人从动物演化而来,趋利避害也成为人的本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施之于人。人的社会属性已在这种本能上深深地打上社会的烙印。古人报国易子替死,当代抗震,武文斌赴难。敢死队决死队,自古不鲜。宽厚待人,克俭于己,平凡夫妇收养孤儿,普洒仁爱。泰坦尼克号悲剧的经历者里德帕恩,被丈夫送往救生艇,她不愿一人独活,紧紧地抱着丈夫不放,万分无奈中,丈夫一拳把她打昏,等到醒来,她已坐在小艇中。此后,她一直没有再婚,以报答亡夫的深情。雁类的站岗放哨、蜜峰的集体主义精神、蚂蚁的协同动作以及其他动物的结队猎食和自卫等,同样表现出动物具有明显的利他性。野马遇狼群,总有一匹或几匹公马挺身而出,与狼死拼,牺牲自己掩护整个马群。随着社会进步,人的社会性将逐步使人重义轻利,淡化某些自然本能。

其实,人类社会的自私行为和利己现象是社会对人性的扭曲。有人因为社会中的绝大多数统治者榨取人民、以权谋私,统治者是社会的代表和标牌,于是断定人受后天社会的影响哲学论文,向自私的方向发展。这是被表面现象蒙蔽了。贪官以权谋私,尽满私欲;如若退而为民,为私欲而偷而抢,这的确展示人性真是自私的。实际上贪官一旦削权为民,绝大多数老老实实,安分守己,克欲勤俭。人们常说当得好民,做不得好官,官久变贪,官场是染缸。这揭示了贪官以权谋私不是人性的自私,而是在私有制下,权力对人性的扭曲腐蚀、私有观念的畸形膨胀,即权力的异化、权力对私欲的放纵,时位之移人也。退而为民的克欲自俭确是人性的真实回归。

单个人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随着公有制的确立,社会权力得到有效监督,社会分配逐步趋于合理,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因互助合作呈现出新变化,私有观念渐次淡化,人类就逐步走向真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自白:“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自私生命的意义。”广大人民群众尽舜尧的善良真诚本性便显现出来。

三、“人性自私”谬论的危害

资产阶级的进步学者批判了人性自私论。马基雅弗利认为:“自私无论对他人还是自我都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培根说得更为深刻:“那种只知自爱而不知爱人的人,最终总是没有好结局的。虽然他们时时在谋算怎样为了自己而牺牲别人,而命运之神却常常使他们自己,最终也成为自己的牺牲品。因为自私使他们忘却了如何去把握命运。”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托尼·莫里森作品的精神生态批评_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试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实践意义_哲学论文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哲学论文
最新哲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