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哲学论文

从福克纳之“人是不朽的”谈人性之不朽_哲学论文

时间:2011-06-09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以福克纳之“人是不朽的”为起点。论述人性不朽的缘由。福克纳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曾说“人是不朽的。
论文关键词:福克纳,人性,不朽
 

当今文学评论方法可谓“百花争鸣、百家齐放”,犹如商店里的女装,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若从“男性”视角来看,“看花眼”是结果。因此,本文依从释迦摩尼之佛偈“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①],以福克纳之“人是不朽的”为起点,论述人性不朽的缘由。

一、人兽之别

福克纳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曾说“人是不朽的,并非在生物中唯独他留有绵延不绝的声音,而是人有灵魂,有能够怜悯、牺牲和耐劳的精神”[1];应感而发,遂试论其人之所以不朽。

“人”是人所关心的永恒的话题,谈不完的永远是“人”。有关心人的物质生活的,如政治人物;有关心人的精神生活的,如哲人和文人。政治人物即统治者,诚如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所言,只让我们“猜测”不让我们“瞥见”;哲人关心的过于抽象。锡德尼《诗辩》中所说“哲人的知识过于抽象和笼统,若能领会足以使人欣慰,若能融会贯通并附之于实践则使人趋于至善。”(Forhis knowledge standeth upon the abstract and general, that happy that man whomay understand him, and more happy that can apply what he doth understand);“惟有学之士方能领会。”(thelearned only can understand him)[②]由此,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之间的距离拉大了,无法达到和谐。只有文人才能在其作品中哲学论文,使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达到和谐,并使人认识到“人”是什么。

虽然人摆脱动物行列几千年,但是始终摆脱不了与动物的关系,就像娘家永远是女儿的家一样。西方作品中常有将人与动物联系并加以比较的作品。《伊索寓言》中有一篇叫做《普罗米修斯与人》的故事。大概如下:朱庇特派普罗米修斯造人和牲畜,结果造出来的数量就像世道人心一样,太过偏颇,兽多人少。于是,朱庇特本着人本主义精神,命令普罗米修斯替“朱”行道,把“不公”的“不”字去掉。于是,普罗米修斯把多出来的那一部分兽的外形,改成了人形论文格式。至于内在,也就如此了事了。所以,一些人当中免不了存有兽性,也少不得一些诸如“混入羊群,披着羊皮的狼”了。托尔斯泰《复活》第一部分第14章的末尾有一段写:聂赫留朵夫也象所有的人那样,身上同时存在着两个人。一个是精神的人,他所追求的是那种对人对已统一的幸福;一个是兽性的人,他一味追求个人幸福,并且为了个人幸福不惜牺牲全人类的幸福。在这部书里面,托尔斯泰把人兽性的一面入骨三分地刻画出来。法院的法官、检察长、押解官、公爵等人的兽性全都如服务于诸国色情产业的男男女女一样,在摄像头前面曝露无遗。

“人”区别于动物之根本,其一,在于人有丰富的情感,如福克纳所说的爱情,同情,自豪,怜悯之心等;其二,在于人有道德,对于善的追求,对于恶的憎恶;其三,在于人有思想。《荀子·非相》:“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故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由此可见思想之于人的重要性。西方智者,如奥古斯丁(我之所以被它所吸引,不是因为它那精彩的遣词造句,而是它的思想内容);斯宾诺莎(“人有思想”);美国先验主义作家爱默森(“思想是一种机能,生活是那机能的执行者。”);帕斯卡尔(“人显然是为了思想而生的,这就是他全部的尊严和全部的优异。”;“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等,皆肯定思想对于人的重要性。

按阿奎那在《哲学著作》中曾说:善为一切人所希冀想望的东西。这里,他虽然没有触及其他道德品行,但也足以证明:凡此种种道德品行并不能代表人的本性,只是对于人性的一种设想,对于人性的愿望。然而哲学论文,情感、道德和思想,皆属于人之本性的“外延”,是人性的向外延伸,是人性的外在表现。那么,人性到底是什么?

二、人性的本源

西方基督教认为,人性是恶,人生是一段赎罪的过程,这是一种原罪的思想;;《古兰经》第十三卷说“人性的确是怂恿人作恶的”;中国儒家则认为人性是善的,如《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之思想源自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大学》“止于至善”; 西方哲人西塞罗在《论善与责任》中,也大书特书善的作用,并提出行善的原则。

然而,人性本无善恶之分。按《孟子·告子章句上》“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袂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诚如斯言。善与恶与人性并没有半点关系。人性,如斯多葛派哲人奥勒留所说的人整体的本性,归根结底是“欲望”:求生之欲,求财之欲,求知之欲。随着“欲望”的产生,善恶之心、同情心、怜悯之心、牺牲之心,吃苦耐劳之心等等便随之产生。诸如此类,都是“欲望”的外延。可以说,欲望是“母”,其余为“子”。而在“欲望”之前,还有一种东西,可以称作人的“前本性”,这就是“无”。按照顺序来说,应该是从“无”到“欲望”到“欲望的外延”。这三者的关系如同拉康的“Borromeanknot”,不可以把其中一项或两项单独提出来。其中的一项缺少,其它两项便不成立。只有“欲望”和“欲望的外延”而没有“无”,便无法完整地认识作为整体的人;同样,没有“欲望的外延”也无法认识“无”和“欲望”。人从“无”繁衍出来,产生了种种“欲望”;“欲望”产生之后,就形成了“欲望的外延”。福克纳所说的“怜悯、牺牲和耐劳的精神”;基督教、伊斯兰教所说的人性之恶;孔孟所说的人性之善都是欲望外延的证明论文格式。

福克纳之所以认为人是不朽的,人的诸种品行(欲望的外延)值得写,正是因为从这些欲望的外延中可以窥见人性的根本,一切都是由欲望而起。以下以福克纳笔下的恶人为例。《喧哗与骚动》中杰生·康普生的贪婪、自私、无请皆由满足抱负心而起[2];《我弥留之际》中本德伦一家送艾迪的遗体回杰弗逊,除了承诺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每个人的私欲可以实现[3];《圣殿》中凸眼为了满足自己无能的性欲而让人代理,强暴了坦普尔从而得到满足[4];《八月之光》的克里斯玛斯为了寻求自己的身份而终生苦恼[5];《押沙龙!押沙龙!》中斯特潘为了建立满足自己的野心---建立宏伟的“百里之园”并且保证血统的纯正,利用亨利杀死邦恩之后,设法再生一个儿子继以实现自己的“蓝图”[6]。

由此可见,福克纳笔下恶人的诸种行为都是由各种欲望所牵引或向东或向西,背后的推动力就是“欲望”。人性的根本---欲望哲学论文,犹如镜子一般;欲望的外延,则如镜上的浮灰。要想发现从镜子中看见自己,只有把镜上的浮灰擦去,自己的影像才能明白地显露出来。文人的笔耕不断正是努力为人们擦去镜上的浮灰,使人们在作品中直接地看到自己,发现自己的本性;政治人物是远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按卢梭《忏悔录》第九章所说:“任何一国的人民都只能是他们政府的性质将他们造成的那样”。他们只想教育出他们想要的那种人,因此不可能触及人性;哲学家的学问未免是象牙塔里的学问,能进去的人不多,出来的人更少。而文人恰恰处于中间地带,即不像政治人物那样,属于混进羊群的狼;也不像哲人那样曲高和寡。

三、结论

美国文人塞缪尔·西伯里在第四封《维切斯特农民》的来信中说:“人类的天性,无论世界各国基本相同。”相同的人性,就是欲望。总而言之,人性之所以是不朽的,并值得为之辛苦并不在于人性是否善恶、真诚、勇敢等诸种属于欲望外延的范畴;而在于人性之根本---欲望。欲望犹如一湍水,不停地向前流淌。自然,揭露人性的耕耘就不会停止。人性之于人的魅力也在于人可以不断地发掘诸种品行背后的欲望。欲望的外延犹如人的手背,而人性的根本---欲望---犹如人的手掌,翻过手背手掌自见,反之依然。对于人性的探索不外乎手背手掌之翻覆。因此,人性的永恒,即存在于不断的探索过程中。这是个没有结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人性才是永恒。


参考文献
[1]福克纳.福克纳随笔集[M], 梅里韦瑟编, 李文俊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1
[2]福克纳.《喧哗与骚动》[M],李文俊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3]福克纳.《我弥留之际》[M],李文俊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4]福克纳.《圣殿》[M],李文俊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5]福克纳.《八月之光》[M],李文俊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6]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M],李文俊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从宗教宽容到文化宽容_竞争
下一篇论文:从科学史看实验与实在的关系_哲学论文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哲学论文
最新哲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