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很多高校(老师)利用微博来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微博思政仍存在信息发布定位不准、微博粉丝少和互动少等问题,降低了思政工作的实效。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微博对学生的吸引和关注、与学生粉丝平等互动以及正确处理好教育平台和教育空间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工作来提高微博思政的成效。
论文关键词:思政政治工作,微博,大学生
一、三点主要问题
(一)信息定位不准确。 一些思政微博信息大都是学校或者部门公告或新闻,使得思政微博成为“微缩版”校园网,与学生真正关心的问题有距离。同时思政微博内容“狭义化”,信息内容大都集中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如名人名言,道德楷模。很少发布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如学业困惑、贫困救助、情感生活、就业指导等方面。信息发布定位不准确、内容不全面导致了学生对思政微博不感兴趣和关注,也就不会有相关的学生信息反馈。这样思政工作者既不了解微博思政工作的具体效果,也不能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在思想、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思政工作失去了针对性,使得工作事倍功半。思政微博流于形式,网络优势无法发挥。
(二)粉丝数量少。思政微博粉丝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思政工作者不注重思政微博的营销。在思政微博“广而告之”中,内容介绍不全面不具体,如微博各项功能的介绍或利用;或者推广方式单一,如仅注重网络文字式的推广。这使学生对微博提不起兴趣或者因不会熟练利用而离开。其次,微博没有很好的经营。信息内容存在不足,如上所述。或者信息发布形式单一,大都以文字为主,这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互粉。同时思政微博孤立作战,缺少对同类微博的关注和未组建“大学生思政工作”微博群,乘势追击,扩大战果。另外,微博中的信息组织不力、与粉丝互动少等因素也会使原有粉丝离开。这样微博思政工作就失去了教育对象,思政微博也就失去了意义。
(三)与学生微博互动少。从思政工作者角度来说,一方面部分思政工作者缺乏对微博功能的全面了解和跟进,没有掌握微博技巧来开展信息的问答和讨论,最终因信息传播和交流的途径不通畅,产生了与学生粉丝互动少的局面。另一方面一些思政工作者态度不端正,工作敷衍。面对大学生的询问和质疑,要么置之不理,要么马虎应对,出现信息“官方化”和“空洞化”。大学生从微博中找不到自己需要的 “困难帮助”和“问题答案”,导致他们对“微博问政”失去了兴趣和互动。
另外,少数思政工作者在与学生微博互动中缺乏民主平等的心态。他们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和说教口吻与学生交流,对他们的提问和质疑给以嘲讽或打击,缺乏引导和宽容。这也导致学生不认可思政微博,微博思政工作难以开展和形成“常规化”。
二、三条主要解决途径
(一)提高学生对思政微博的吸引力和关注力。这可以从强化微博经营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两方面着手。首先,微博经营要以提高信息发布质量和微博推广营销为抓手。一方面思政微博信息要新颖丰富,具有时代感和针对性。除了传统的优秀人物及言论介绍外,还要与时俱进,发布那些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以及当前社会上先进人物事迹来阐述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使之具有时代感和亲切感。除思想道德教育外,信息还要涉及与学生当前和未来权益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入党、学习、生活、就业等。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增强信息针对性。思政工作者要主动搜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诉求,并进行统计归类,有针对性地给他们答疑解惑,提供答案,或调整自己今后思政工作的重点(方向)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思政微博的兴趣和关注,把它当成身边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另外,信息发布形式要多样化,可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让枯燥灌输理论或问题解决方案变得生动多彩,使之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和操作。
另外,学会微博营销。老师要充分利用与学生接触的每一个场合,如授课、班会、班级活动,或者利用黑板报、黑板墙、校报、校园网等静态信息载体来向学生介绍、宣传思政微博的内容、形式以及作用。总之,争取大学生对思政微博的关注与互粉是微博思政工作的重要前提。
其次要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一方面要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微博知识,特别是帮助学生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取舍能力和创造性的信息表达能力。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开通微博,主动搜寻和关注学生微博并与之展开积极互动。同时,要及时多手段地管理这些粉丝,把微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阿里巴巴理查德说:“我的观点就是要积累粉丝。粉丝过百,相当于班级黑板报;粉丝过千,相当于学校布告栏;粉丝过万,相当于行业内刊;粉丝过十万,相当于时尚杂志;粉丝过百万,相当于地方电视台;粉丝过千万,相当于中央级报纸;粉丝过亿,相当于卫视;粉丝过十亿,就是全国性电视台。”[1]
(二)平等民主,与学生微博亲切互动。第一,思政工作者要利用微博即时交流模式,了解学生思想困惑或生活难题,积极主动、耐心细致地进行心理咨询和思想解惑,讲道理、提建议、指方向、给答案。
第二,针对大学生的共性问题或当前社会热点事件开展“微博大讨论”,帮助学生分析社会现象,澄清思想疑虑,批判错误思想(思潮),树立正确观念,指导科学行为。对学生隐私话题,可通过微博一对一聊天功能进行单线沟通[2]。组建以老师和优秀学生为主体的“意见领袖[3]”。凭借个人威望及“同龄人效应”来影响粉丝的观念和决定。
第三,在与学生互动中要有平等和民主意识。思政工作者一方面要以平等的心态和粉丝交朋友。在灌输思想或答疑解惑时要注意文字表达方式和口气,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要有包容心,不怕“拍砖”。允许学生自由地质疑、发言和评论,包容一些不当、不妥,甚至偏激的言论。从另一角度看,学生的一些言论也能促使思政工作者审视自己,进而提高思政工作水平。
(三)要处理好两种关系。第一个是微博和平面媒体的关系。微博虽然能节约时间成本和空间成本,但这受到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和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因而不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大学生就处于微博思政工作的“盲区”。另外,微博受字数限制,师生双方都不能完整、深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利用微博做思政工作时,若要实现大面积的教育和深度教育就必须继续保留和利用传统的平面媒体。思政工作者要继续利用高校的宣传栏、报告栏、校报校刊等平面媒体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只有把两者各自优势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思政工作的立体化。
第二个就是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关系。微博是思政工作的一个新方式,却不能代替现实生活中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一些共性的思想(问题)可通过微博的宣传、引导和讨论,起到教育一大片的效果。但微博不一定带来教育对象的互动。现实教育则弥补了这个缺点。在现实中师生双方能彻底交流交心,过程中学生的思想的反复,情绪的波动,行为举止的反映,都便于思政工作者及时了解工作成效,调整工作思路和具体方法,牢牢掌握思政工作的主导权,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大学生“听其言,观其行”。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服务还需要思政工作者在现实生活中一步一步地去做,并且要做出成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护,反过来才能促进微博思政工作的健康发展。
总之,通过微博来开展思政政治工作才刚刚兴起和流行。这需要思政工作者边学边做,边做边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思政工作内容和服务方式,提高微博思政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崔学敬.我国政务微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11(11) :P51-53
[2] 王雪婷. 高校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P130-132
[3] 钱珺. 浅谈微博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方法创新[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2) P:47-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