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层民主的角度来说,需要扩展实施民主的领域,将现有的党内高层民主拓宽至其它公共权力部门,如国家立法机关、各级行政部门、司法系统等等,在整个公共权力领域实行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规范权力的行使,保障公民政治权利不受侵犯并尽可能的实现政治权利的平等。在基层民主诉求上,应着眼于完善其实践形式,探索新的公民参与治理途径,深化基层民主的内容,提升民主水平尤其是制度化水平。重点应该围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努力。
3.民主政治合力的增强要求正确处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中所说的党内民主,是特指共产党内部的民主。人民民主是中国特有的术语,其涵盖的内容甚广,既指国家民主,又包括社会民主。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有相通之处:二者都将平等作为其精神实质;都隐含着权力制约思想;遵循多数规则,以反映多数人的意愿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这些共同之处决定了两者是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党内民主以人民民主为基石,在整个国家的民主环境中求得发展。首先,因为在特定时期,某一个组织内部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一个较高的民主程度,但不可能长期超越社会历史条件,长期维系高水平的民主,党内民主的实现不可能超越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其次,党内民主需要从人民民主中汲取力量与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的历程证明了一个十分简朴的道理,即党内民主的动力,源于人民的利益需要和推动。另一方面,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执政党来说,党内民主的发展,必然给整个人民民主带来新的活力。党内民主发展到一定程度,它在实践过程中获取的规范、科学的民主运作机制将对人民民主形成示范作用,能够引导和推进整个国家的政治文明建设。
因此,在社会转型期,由于许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把重点放在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来推动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切实可行、易于见效的途径。但党内民主解决的毕竟只是党内问题,而民主政治的涉及面远远超出于党内民主的范围,是党内民主无法替代的,也是单个政党无法独自实现的,只能说在一定意义上,发展党内民主有助于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进程。
民主既是目标,也是一种工具。它的本质在于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但它本身也是对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是迄今为止为人们在政治领域中所发明的一种最有效的制约武器,它通过严格区分国家与社会、权力与权利的界限,在人与人、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达成一种均衡。在这一实现均衡的过程中,高层民主推动与基层民主诉求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平行四边形中的一对重要作用力,两者如果能有效对接,将使其合力相得益彰,整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因此,从高层民主上讲,应该集中完善党内民主这个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党内民主的先导作用,用党内民主的先进性引导人民民主的发展;基层民主的推进则须牢牢把握村民自治的方向,用村民自治的广泛性推动整个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这样,从群众性的基层民主和以党内民主为起点的高层民主两个方向共同推进,将是中国民主政治逐步走向完善的一种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97页,人民出版社,1995
2 肖立辉,农村基层民主的现状、问题与展望,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4)
3 丁俊萍、邓旭峰,农村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探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1)
4 吴家骥、李景琳,村民自治:对完善党内民主的几点启示,理论前沿,1999(6)
5 王建芹,强化监督、制约权力,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
6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199页,商务印书馆,1965(1)
7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81页,商务印书馆,1965(1)
8 詹姆斯.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P.260—286,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