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政治论文

两型社会下的农民非农化问题研究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城乡统筹发展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它表明我国今后必须走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相统一,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武汉城市圈有着湖北51%的人口,其中农业人口高达3141万人。武汉城市圈的农民非农化进程在两型社会背景下遭遇了重重的现实矛盾。
关键词:两型社会,农民非农化,武汉城市圈,科学发展观
 

2008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十七届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重大战略。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的标志之一是绝大多数农村人口转入城市、现有的农民逐步非农化。城乡统筹发展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它表明我国今后必须走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相统一,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论文参考。武汉城市圈有着湖北51%的人口,其中农业人口高达3141万人。这一庞大的人口群体的非农化过程直接关系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成败。而现有的产业经济结构格局显然是与两型社会的要求不相符合的,需要不断的调整与完善。这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完善又势必会影响农民的非农化进程。武汉城市圈的农民非农化进程在两型社会背景下遭遇了重重的现实矛盾。因此,在理论上理清农民非农化进程中的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一、农民非农进程中遭遇的机遇与挑战

两型社会的试点给武汉城市圈的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在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中在武汉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武汉城市圈的经济结构将面临调整升级。这就给农民在家门口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农民将不再大量的远离故土飞赴他乡谋求就业机会。武汉城市圈巨大的农产品需求市场将促进农业产业化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农民将从产业化的经营中得到更多的经济实惠。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极大地改善,生活舒适程度将得到有效的提高。随着武汉城市圈相关的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农民的各项权利将得到切实的保障与维护。但在看到这些机遇的同时,我们必须指出农民非农化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农民非农化的进程缓慢。这些问题对农民非农化进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农民进城的组织程度过低。目前,武汉城市圈约有3141万农业人口。这些农业人口基本上都是分散无序的进入城市。他们基本上从事着二三产业。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他们流入的城市基本上以沿海、东部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为主,而本土就业的相对来说很少。据统计,20-40岁之间的青壮年农民约有61%流到省外,也就是说大部分青壮年农民流到“8+1”城市圈外。流入的形式基本上通过熟人介绍,亲朋好友的帮助。很少通过合法的中介组织、政府组织、民间协会的引导而流入。整个的农民进城务工呈现盲目无组织与无序状态。流入地生产旺季流入较多,生产淡季返乡失业的较多。再者,流入武汉城市圈的数量相对于流出的数量过少。于是,由于农民这种缺乏组织的流动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如工作中合法权益受损时得不到有效维护,择业时经常受到职业差别待遇,在流入地人格易遭歧视。

(二)进城务工社会保障缺失。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上只覆盖了城镇人员。广大农民没有被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由于一些流入地政府未能对用人单位采取强制性的投保措施,农民的自身投保意识淡薄,这就造成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农民进城务工存在后顾之忧。进城农民一旦病、老便无可奈何,举手无措。目前武汉城市圈的养老问题基本上以家庭养老为主,这就为本不富裕的农民增加了一笔不小的却不得不支出的费用。也使在外务工的农民担忧自己的老年归宿与经济来源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担忧所形成的社会心理在短时间内无法消除。现在,武汉城市圈的农村普遍推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民虽然有了医疗保险,但因为这项新农合制度的实质是集众人之财助少数人之急需,再加上现行的这一制度下的定点医院收费过高,积累率过高,报销手续过于繁琐对外出务工农民极为不便,无法切实保障农民的医疗问题,进而影响农民的非农化进程。如何完善武汉城市圈农民的医疗养老等基本保障成为农民非农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紧迫课题。

(三)农民自身谋生能力、发展能力过低。武汉城市圈里的农民文化程度构成为:文盲0.7%,小学10.4%,初中78.1%,高中9.8%,其中20-40岁之间78.1%的农民文化程度为初中。由此可见大部分进城务工的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在异地城市也基本从事着体力劳动的工作,从事的行业以劳动密集型的二三产业为主。其中,第二产业占49.4%,第三产业占49.8%。一旦这些异地城市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遭遇经济危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他们便无业可就。再加上物价上涨,生活水平提高,他们的生活压力加重。教育培训制度的缺失,行政分割的教育体制使他们与他们的后代发展能力过低。由此导致农民抵抗风险能力弱化,进城务工易手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由于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农民进城务工遭遇来自制度,市场与自身的重重阻碍。这些都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构建造成挑战。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构建必须经历一个农民非农化,农村城镇化的过程。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武汉城市圈的农民非农化问题。

二、影响武汉城市圈农民非农化进程的原因探析

(一)政府角色缺失。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为的应该是宏观调控,具体包括:制度的提供,信息的供给和相关公共产品的服务。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社会的试点是一个新鲜事物,它所遇到的环境包括制度环境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以前都是行政分割的条块管理体制。相关的制度,农民的组织,培训,转移都是带有本行政区域色彩的,没有一个从“8+1”城市圈的总体高度来判定农民非农化的具体步骤与措施,这就是政府角色的缺位。政府应该从舆论的政策导向上引导城市圈的农民逐步转移,从具体的制度层面规范农民的非农化过程,从具体的培训等操作层面去组织农民逐步转移。但是现在,政府虽然成立了相关的工作机构,可政府强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始终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原有的条块分割,多头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制约着农民的非农化进程。必须要打破这种禁锢的体制弊端,建立统一高效的适合武汉城市圈的行政管理制度。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立足新起点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学院党建工作
下一篇论文:略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政治论文
最新政治论文
读者推荐的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