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政治论文

高职生诚信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诚信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诚信对于高职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素质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关键词:高职生,诚信,问题,对策
 

一、 诚信素质与高职生成才

诚信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现代汉语词典》把“诚信”解释为:诚实守信,讲信用,守诺言,办实事。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诚信对于高职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首先,诚信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它要求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做到以诚待人,以诚行事,以诚立信,努力维系整个社会的规范有序与和谐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古籍《管子·枢言》指出,“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诚信是天下共识形成的关键,只有诚信才可能使社会形成一个统一体,进而形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诚信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稳定、和谐、富强的社会。

其次,诚信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素质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而诚信历来被认为是做人的第一要义,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所谓“人无信不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国学者李福君认为,“未来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掌握技能,更要拥有诚信、合作精神。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应该是这样的人。”[1] 因此,高职院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积极的贡献。

再次,诚信素质是成功就业创业的必备条件。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是各种类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最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支撑,是所有从业人员必须始终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毫无疑问,高职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中,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创业,要想在这个世界上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把诚信作为最基础的价值观和最基本的文明素养,作为自己的道德根基、人格底蕴、立世之本。论文参考网。

二、 现阶段高职生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处在一个社会全面转型的时期,旧的价值体系已经被打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时代要求的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加之学校道德教育的空泛化等多方面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职生诚信缺失和行为失范。当前,高职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费诚信缺失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学生应当履行按照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的义务,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的不予注册。尽管如此,在高职院校中学生欠费现象却比较普遍,已成为令学校感到棘手的一大难题。据河北省一所高职院校财务处的报告,该校1万多名学生中有近2000人欠缴学费,差不多每6名学生中就有1人不缴学费,甚至还有学生大学3年都没有缴学费。欠费学生中,除了少数确因家庭经济困难缴纳不起,相当一部分是因为缺乏诚信而恶意拖欠学费。他们把从家里带来的学费挪作它用,超前享受和消费,或者买笔记本电脑,或者买数码相机,或者买名牌服装,或者用于恋爱开销,等等,对自己拖欠学费表现出不负责任、不以为然的态度。

2. 学业诚信缺失

目前,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作为教学与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高职院校仍然以学期期末考试为主。少数高职生平时上课的出勤率极低,经常以各种借口“请假”逃课,甚至无故缺课,直到期末考试前几天才“临时抱佛脚”。有调查显示,高校学生的逃课行为与考试作弊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不想认认真真地耕耘,但想轻轻松松地收获,唯一的选择便是弄虚作假,以期蒙混过关。

3. 交往诚信缺失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言必信,行必果”,否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无论是师生交往,还是同学交往,贵在坦诚相待,彼此信任与合作。一些高职生由于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诚信,自私虚伪,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不和谐,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 求职诚信缺失

高职生就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高职生与招聘单位双方提供的信息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求职与招聘活动的成败。有的高职生不是如实地向招聘单位宣传自己和推销自己,而是通过制造虚假履历,试图获得面试和就业的机会。另外,就业协议书实质上是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经过相互协商后所达成的一项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有的高职生对待签约不够认真负责,签约后竟然擅自违约,给用人单位以及个人造成无谓的损失。

三、 新时期加强高职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高职院校应当把加强高职生诚信教育作为创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切实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第一, 重视加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树立诚信理念。

在当代中国,已经建立和正在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的信用经济。由于市场经济崇尚多元经济、多元利益,如何在多元之中有主导,多变之中有主线,多样之中有主体,坚持和弘扬以诚信为核心的价值观,无疑成了新时期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诚然,“任何个体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人的各种思考、判断以及选择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是一个学习、教育和实践的过程,它必须以人类的文化知识的积淀为前提。”[2](P76)这就要求必须充分发挥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高职生,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全方位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和引导高职生牢固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道德观,坚决摒弃金钱至上、重利轻德的观念和行为。

第二, 改革创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把诚信教育融入整个课程体系建设之中。

据国家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56%的职校生对所开设的基础性、常识性课程总体评价不满意,100%的人认为基础课程需要改革。职业教育实质上是就业教育,旨在“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高职院校应切实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办学方针,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使职业特点更加突出,使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一方面,要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能力为核心,进行职教课程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德树人,把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所有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实现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机结合。专业课教师应在传授技能的过程中渗透更多的文化内涵,教会学生做人的方法,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文化课教师应从学生的专业要求出发,教会学生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在教学方法上,注重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着眼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这是因为,“教育内容即使是正确的、科学的,也都要经过主体的情感过滤,才能内化为他们的心理成分。”[3](P290)特别是在对高职生进行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时,“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4](P117)

第三, 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注重诚信素质的养成。论文参考网。

“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文化力的载体,是高职院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师生价值目标、思维方式、学习方式、行为范式和生活方式的结晶。”[5](P81)它深植于全校师生的内心深处,对其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大力推进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建设。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从某种意义上讲,好的教师是一个教育基地,是一个动力源,是一所德育学校。”[6](P77)高职院校党政干部、专职辅导员以及所有专兼职教师都有育人责任,理应时时处处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论文参考网。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讲座、演讲、征文比赛、知识竞赛、书画摄影、社团活动等,立足高职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着眼实践,注重养成,把诚信观念变成高职生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三是发挥网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诚信教育要主动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校园网应针对高职生学习、生活、交往和就业中的具体诚信问题,有的放矢地组织有关诚信素质的学习讨论,把校园网建设成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使诚信教育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总之,高职生诚信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高职院校要以高职生成才为中心,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科学规划新时期加强高职生诚信教育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体制机制,形成全校上下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高职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建新:一道待解的诚信考题[N] 中国教育报,2008-2-16
[2]陈成文、阮剑兰: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5)
[3]章毛平:关于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理性思考[J] 东北大学学报,2006,(4)
[4]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5]钱勤元:论大学核心竞争力[J] 河海大学学报,2003,(12)
[6]田建国:高等学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几点思考[J] 思想政治教育,2006,(8)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高校团学工作的发展和创新
下一篇论文:高职院校构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探索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政治论文
最新政治论文
读者推荐的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