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是当前影响擒敌术训练的几个问题。只知道按部就班的因材施教,而不去发散思维,比如一个动作除了按教材上的操作,还可以有什么方法在实战中可以运用,毕竟贴近实战才是擒敌训练的目的。
关键词:擒敌术训练,方法,对策
笔者认为,基层部队在组织擒敌术训练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可以提出探讨:
1.是当前影响擒敌术训练的几个问题。论文格式。
1.1组织训练中“练为考”与“练为演”的两个思想误区
1.1.1“练为考”的观念普遍增多
自武警部队新的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颁布以来,对各项军事训练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这无形给各级组训单位一个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在一些社会治安比较好的地方,少有“处突”的机会,考核便成了检查军事技能、评比各单位训练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这样的情形下,往往导致一些基层主官树立了,考核能过关或是能胜过兄弟单位就行的错误思想倾向。
1.1.2“练为演”的观念呈上升趋势
这种现象在基层部队还是比较普遍的: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擒敌技术表演必不可少;地方领导来部队过军事日,更是把擒敌当作武警部队的特色科目,展现在领导们的面前。有的同志还特地额外地编一些“漂亮”的动作让战士们去练,结果真功夫没学到家,花拳绣腿倒学了不少。经过这种长时间的误导,就必然会给部队执勤和“处突”任务埋下隐患。
1.2基层教练员对擒敌技术认识有很大的表面性和局限性
1.2.1教练员对教材吃不透、动作研究不够现象普遍
现在基层部队中,有部分教练员,对擒敌训练教材的理解不够,没有吃透教材的内容,领悟不了教材的精神。比较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同一本教材在同一个部队里,可以教出几种动作出来,可谓是五花八门。
1.2.2教练员对擒敌技术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
擒敌技术是一门涉及到各方面知识体系的一个学科:如人体生理学、力学、心理学等等。这就要求教练员必须有全方位的知识体系,但从目前现状来看,这种意识在部队中还比较贫乏,大部分教员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一味的练动作,而不知道这个动作为什么要这样做;只知道按部就班的因材施教,而不去发散思维,比如一个动作除了按教材上的操作,还可以有什么方法在实战中可以运用,毕竟贴近实战才是擒敌训练的目的。等等这些都是擒敌技术不能达到最佳境界的原因所在。
1.3部分基层指挥员违反训练规律、急功近利的思想比较突出
在组织擒敌训练过程中,有的基层指挥员为尽快的完成训练任务,忽略了基础动作的练习,直接进入技术性动作,进度虽快,但给动作的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动作虎虎生风,却华而不实。这些现象在基层部队还是比较常见。这无疑给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2.几点对策
2.1端正态度,提高认识
在组织训练的过程中,作为基层指挥员,必须树立居安思危的全局意识,特别是应当教育和强化官兵“练为战”的战术观念。坚决的克服片面的“练为考”“练为演”的思想。使官兵的思想统一到学好本领就是为更好的完成执勤和“处突”任务的思想上来。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官兵的练兵热情,为提高素质,完成任务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2.2教练员应当做到“精”与“广”
2.2.1“精”就是教练员必须对教材的内容研究要深,尽可能的做到吃透教材内容,领悟教材的精髓。在教学过程中多总结、多归纳,对教学内容应当做到精讲多练,尽量避免模凌两可的语句。以免战士难以理解或是理解错误。
2.2.2“广”就是要求教练员应当根据擒技术涉及面广的特点,立足于教材拓宽知识面。论文格式。加大对人体生理学、力学、心理学等各方面学科的研究,正确合理的运用各门学理,使之与动作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出擒敌技术最佳的实战效果。
2.3遵循训练规律,打牢训练基础
对于像擒敌这样一个技术性比较强的科目,作为指挥员,必须从基础动作入手,以模拟战术对抗为牵引,全力提高擒敌技术的可操作性。论文格式。特别要注意的就是:训练过程中必须遵循训练规律,搞好训练的设计,合理的安排训练的时间、内容、方法、步骤和保障,要确实优化训练程序,合理确定组训的形势,坚持循序渐进,最终达到由基础到运用,由技术到战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良性循环。
2.4练就规范动作,训练贴紧实战
实战是检验擒敌术训练唯一标准,而模拟实战对抗是检验和提高技术、战术的重要方法,是总结、积累实战经验的有效措施。对抗时,可由教员或配手模拟不同类型的敌手,进行针对性很强的专门训练。如:模拟进攻凶猛之敌、模拟防守严密之敌、模拟擅长摔法之敌、模拟擅长拳法之敌等。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但可以培养官兵英勇顽强的作风,而且还提升部队战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