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高职院校的《概论》课教师首先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 要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宽广的知识面,通过学习、研究、培训等各种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其次,教师加强科研,以科研促教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系统的科学体系,只有深入研究,才能把握其精髓、领会其实质,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深入浅出;再次,教师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用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科学的世界观,要对自身所教的理论“诚教之,笃信之,躬行之”;复次要研究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教学规律和方法等,讲究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技能。总之,教师的理想信念、理论修养、思维能力、生活阅历、工作经验、精神状态、语言艺术、表达技巧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队伍素质得到了提高,就能使教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可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素。
(五)积极开展和完善实践教学是提升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教学是高职思政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用实践教学形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概论》课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地域性强、开放性大、制约因素多、教学环境复杂、可控性较差,因而,许多学校存在着形式化、随意化、实效性弱化等倾向。要切实提升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做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互补互动,就必须运用系统的教学思想,构建和完善符合高职思政课教学规律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教学和校内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第一,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校外实践,引导大学生到社会大课堂去体会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时代,感受党的政策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巨变,让学生从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第二,围绕校园实际开展校园调查。我们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和课堂,挖掘有教育意义的教学资源。布置好学生的社会调查任务,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给出题目进行社会调查,作为期末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实践教学,既培养了学生观察社会能力、交流和沟通能力以及撰写报告能力,又纠正自己认识上的偏差,加深了认识,使理论知识入耳、入脑、入心。
【参考文献】
[1]王炳林.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讲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做法与体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0).
[2]常春红.提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5).
[3]陈晓燕.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
[4]陈坚良.落实“新方案”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J].理论界,2008,(10).
[5]王桂枝.增强“概论”课教学实效性初探[J].职业与教育,2009,(33).
[6]吴振凡.当前高职高专“概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