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作文教学高耗低效。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命题的无效性。
论文关键词:有效,作文,教学,命题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相反,一些无益于学生积极思维,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教学行为,就是无效行为。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高耗低效,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没作预先的全盘考虑,随意性很大,无计划性可言。有的即使有计划,这计划也往往是局部性的,临时性的。
一、命题的无效性。作文话题大多来自教师,与学生的知识和认识有一定的距离,造成学生作文兴趣不强,作文应付。有时候话题死抠教材,不能放开,不考虑学生的实际。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写作前是要调动学生情感的。学生的情感无法调动,所讲的理论再好,也不能让学生写出好文章来。
二、评改的无效性。一般情况下,作文讲评都是教师讲评学生听。在整个作文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支配地位,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服从地位。老师更是困苦不堪,一般情况下,一位语文老师上一个班的语文课,班上50到60位学生,如果批改每一本作文用的时间是5分钟(包括改错和批语 等),批改完一次作文得用约4—5小时,改完一次老师累得半死,耗时又长,而作文到了学生手中,学生对当初作文的构思主题等等,早已印象模糊,老师费心费力的批改作用不强命题,效果不佳,真可谓“出力不讨好”。时间一长,学生关注的热情会锐减,优点得不到进一步的巩固,缺点也得不到修正。
三、集体讨论的无效性。很多时候动笔写作之前,老师都会做一下思维扩散训练,学生们积极讨论,踊跃发言。而有时先说后写并不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反而给一些学生创造了偷懒的机会。
四、训练过程混乱,没有系统性。学生的写作既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训练过程;既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回到实践不断循环往复提高的过程,又是一个由模仿起步到独立作业并进而创新的发展过程。有些时候作文训练大多没有注意到这个规律,而只是想到什么,便训练什么,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没有具体的、系列的训练程序。学生得到的经验往往是零碎的,互不关联的。或许学生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或是语言,或是结构,或是构思,但不能整体地、全面地并行进步。
那么,如何做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呢?
首先应该进行学情调查,确定合理的训练目标。通过一至两次的写作训练,了解学生在作文的内容方面、形式方面的真实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训练目标和训练步骤,训练步骤一定要越详细越好,因为只有路线清晰了,我们才不致于走错方向。
其次,改变作文的批阅方式,缩短作文讲评的时间论文的格式。以往的作文,教师都是全批全改,这种批阅方式虽然能够发现每一个学生在写作上的优劣,但是因其耗时较长,不能够将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所以教学效果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我们可以采取教师详细批阅四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剩下的由学生互相批阅的方式。我们教师在批阅的过程中将本次作文存在是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从中找出优秀的范文。学生互评在教师讲评作文之后,这样做既缩短了作文训练的周期,使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得到反馈,同时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加深对写作的认识,而评阅作文的本身也是一次再创造的过程。
让学生互评作文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以往都是老师给出题目,学生利用一两节课写完就万事大吉,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批阅评价直至最后的讲评都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静止的接受。教师劳累,学生疲惫,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实行新的作文批改方式以后,学生从写作直至最后的讲评都能够参与其中,学生从局外人的状态一下子变成了局内人,变成了主人,那么他们的主人翁精神自然就会发挥出来。
再次,重写作文。好多学生不重视重写作文,认为写过的作文再写一遍实在没有意思。甚至有些老师也认为重写作文是一种浪费。但我认为适时地让学生重新再写一遍作文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大有好处。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动笔习惯,对于写作文有着一种自然的恐惧心里,除非迫不得已是不愿意动笔写作的,一旦写出来即使老师或同学指出他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他也不愿意改。这样一来,他的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只有让他重新再写一遍,并且一定要将存在的问题解决掉,他的作文水平才会逐步提高。
另外,一次作文涉及了方方面面的问题,这其中包括审题、立意、布局谋篇、材料的使用等。教师在讲评的过程中虽有所侧重,但是学生存在的问题一定会指出来。学生只有重新再写一遍,将自己的问题解决了,才是真正地将知识学会了,否则学生学会的知识理论。不能用于实践的理论是毫无用处的。
当然,重写作文并非一定要全班重写命题,也并非整文重写,开头有问题的可以重写开头,结尾有问题的可以重写结尾。也就是说作文评改后,学生一定要针对自己的情况将自己存在的问题妥善解决。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就会提高了。
再次,根据学生的成长经历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建立作文资料库,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学生的阅读只有和他们的自身的成长经历结合起来,才能使其阅读更加有效,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以提升,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加有效地规范他们的人生道路。同时,可适时地安排一次有关树立远大志向的作文,让学生不但阅读了书籍,积累了资料,还将自己积累的内容用于写作实践。这样将阅读、积累、写作三位一体的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积累的有效性,提升写作水平,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为他们廓清思想上的迷雾,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得以健康地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许多成功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写作的规律,充分凸现以生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激发学生自觉作文的心理需求,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研究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才能切实做到作文教学的有效,真正张扬学生写作个性,锻炼学生写作能力,造就形质兼美的好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