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有关钢琴演奏音色的探讨-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有关,钢琴,演奏,音色,探讨
音色,是指音的色彩。从主观认识角度理解,是由于声音变化使人产生如同色彩般丰富的联想而引起不同层次的对比感受。从客观角度理解,音色是由于起振物体和制动物体控制发音体的振动使其泛音产生不同组合而形成的听觉变化。演奏手法不同会形成华丽、朦胧、如歌、颗粒般不同听觉色彩效果。钢琴的音色变化与弹奏的控制力紧密相连,也就是说任何一种不同的控制力都会做出不同的音色;反之,每一种音色必定要运用某种合理有度的控制力来完成。当我们欣赏钢琴曲――舒曼的《梦幻曲》与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三首》时,所获得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幽雅静谧,使人迷茫遐思;后者激越铿锵,令人慷慨激昂。
钢琴的音色能描绘意境,渲染情绪,揭示韵味,塑造形象,不同情绪的乐曲所要求的音色也是截然不同的,或幽雅静谧,使人迷茫遐思;或激越铿锵,令人慷慨激昂。如何获得理想的音色,不但要了解和把握作品的风格特点,深刻领略作品内涵,同时要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意到形到,神情并茂。比如,我们初次听到贝多芬《月光奏鸣曲》时,那缓缓流动的轻缓柔和的音色,令我们脑海升起静谧的月光和缓缓飘动的浮云,对恋人的思念及对美好的憧憬这所有的意象都是由流动宁静的音符带给我们。犹如在一个神秘的月色之夜,沉思或怀念。又如欣赏《春江花月夜》在跳跃清脆的音色中,我们由衷地感受到:“在那暮鼓送走夕阳,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浆橹添声,山河如此多娇。”
每位钢琴演奏者都以自己独特的感情体验,把握着乐音的式样之间的许多不同类型的关系,选择有音乐潜在性的声音类型,迎接着演奏音乐,而音乐在每个演奏者的感情世界中所激起的回响也迥然各异。音乐对于每个演奏者可能意味着完全不同的心弦和音。演奏者所感觉的就是发出来的声音本身,而这个声音就是演奏者弹奏动作经过钢琴而发出来的。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和听觉能力,从而领会到钢琴演奏中音色美的真谛。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意境的钢琴音乐作品,甚至同一部作品在不同演奏家手中,即使速度、力度、技巧等因素相同,其表现的音色仍有所不同。音色可以说是诠释和表现作品的最终载体。但在钢琴演奏教学中,对钢琴作品音色的感受和把握常常是一个重要却又易被忽视的问题。若只是机械地演奏已经排列好的音符,这样的音乐则毫无生命可言,是无法走进听众内心更不可能打动灵魂的。
理想的音色对于阐述一部作品是如此重要也许很多人都明白,但在演奏时,我们往往容易陷入视谱、节奏、速度、熟练、背谱等问题之中,而无暇去顾及声音的质量,这就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评价钢琴演奏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在于看其手指跑动的有多快、弹奏力度有多大、个人在台上的形象有多出众,而关键在于能否驾驭好音色。钢琴演奏音色的好坏,与很多因素有关,在这里我想谈两点:
1.倾听
首先,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钢琴演奏者必须具备敏锐的音乐听觉能力,才能胜任钢琴音乐的演奏要求。而自身的听辨鉴赏能力对音色的优劣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弹奏中,歌唱与听觉是相互联系的,演奏作品时。内心歌唱要有丰富的感情、动人的音色、自然的语调和语气、连贯流畅的旋律线条、悠长的气息及合理的吸吸。内心歌唱完美了,才能带动钢琴演奏,使其声情并茂。音乐演奏中只有溶进了内心情感,音乐才有生命活力,弹出来的音色才会有灵性。演奏才能达到感人心者之目的。没有歌唱、没有呼吸、没有表情的音乐是苍白无力的音乐。而耳朵聆听即是运用听觉对音色进行鉴析,以修正不足,从而获得正确的有情感的声音。弹奏单旋律时要听是否连贯清晰,弹奏和弦时,要听发出的和声是否响亮、整齐。如弹奏由陈培勋根据粤曲改编的钢琴曲《平湖秋月》,前奏三十二分符的音流柔和地出现,如微风拂过湖面,湖水轻起涟漪。在弹奏时除了强调旋律的歌唱性与触键的良好感觉外,还要用耳朵仔细聆听,否则很难弹出令人满意的效果来。此外,右手旋律的波音是用来描绘水波的。是否弹得像水波声,演奏者要连续不断地用听觉自我检查,以至发出任何生硬和粗暴的声音都会引起内心的反感。听觉的训练与激发内心歌唱是获得理想音色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
其次,开发内心听觉。听声音与发出声音是一种循环反应,愈是用心听,愈能发出心里的声音.对乐音获得或宏或细或粗或精的不同感知层次。在钢琴演奏上,声音的准备并不只是身体上的,而是要演奏者如何去聆听、感觉和思考,倘若只用情绪牵引演奏者去感觉声音是不够的,还要知道如何在身体上去准备声音,在心理上去准备声音。任何一个演奏者都必须具有对声音“准备”有相当水准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钢琴上调整自己所需要达到的要求。日积月累的聆听计划是为了培养将要演奏的作品内在风格上的可靠音响形象,内心音乐理解相对于重复练习有更大的重要性。
2.分析
克劳迪奥阿劳说过:“每个作曲家所需的音质都不相同。艺术家对每个作曲家要求的音质要处理正确。……声音是为解释曲子服务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