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突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探索构建以小组讨论、分别汇报、个体演讲等教学手段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实施教学设计计划。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全员全程参与教学活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得到提升。
课堂教学过程总体包括下列步骤:
(1)组织指导学生分组、分主题自主讨论学习文本,提出问题并力争在组内解决问题;
(2)学生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分组汇报学习中的问题和解决情况以及未解决的难题;
(3)通过知识点和重点,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出新的问题。
(4)学生再次分组讨论,以答辩的形式解决问题。
(5)以原文复述,演绎,答辩演讲等口语形式重现文本。
(6)以改写原文,读后感,延伸写作,语言评读等书面写作方法对文本进行语篇重现
(7)教师总结,给予学习反馈和评价。
在传统的综合英语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占用了几乎全部的课堂时间,大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越来越重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学生活动”、“教师学生问答互动”、“学生小结”等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参与的时间。教师逐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
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完整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备课阶段,提前安排学生预习、准备相关的信息和背景知识;课堂教学阶段,手段多样,小组讨论(预设问题),大组辩论以及师生问答都是选项,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设定。期间教师分别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地讨论必不可少。正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总结阶段,当然教师的总结不可或缺,而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所得收获或是心得,有时也可让学生进行教学模拟试验,尝试按照自己的构思和设想来进行课堂教学,效果也令人振奋。这样一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全员全程参与,极大激发了学生积极性;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4.改革的初步成效
经过几年教学实践,初步显现出效果。2010届仍处在过程中,而2006和2008两届四个班学生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四个班的就业率均高于同期平均水平,个别班名列前茅,一定程度说明毕业生语言应用能力得到社会认可;同时2006届两个班级参加各种能力考试,特别是英语专业四级通过率位居同期前列,而2008届英语专业四级一次通过率在同期十个班级中位居第一和第二位,并大大高出同期水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王德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 罗立胜.大学英语综合教学模式概论[J].外语界,2001.
4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