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隐喻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分层应用研究_认知-论文网

时间:2014-03-05  作者:李媛霞

论文摘要:隐喻认知的本质属性及其蕴含的互动属性和文化属性不仅加深了对语言、思维和文化关系的理解,更是给外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将隐喻应用于大学外语教学的各个层面必将促进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加深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外语交际能力。
论文关键词:隐喻,认知,大学外语教学

一、引言

大学外语教学的对象一般已经习得了母语的认知方式和概念系统,但他所要学习的目标语的认知机制与母语的机制有着诸多差异,如何帮助学生认识这种差异并跨越这种差异便成为大学外语教学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大学外语教学大多从句子结构、语法、语言点等语言形式出发,很少涉及目的语的思维方式和概念系统。从这个角度来讲,隐喻性认知机制所具有的互动属性和文化属性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应该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使学习者从偏重语言形式即字面本身的分析转向对语言、社会和文化的积极认知,从而在隐喻概念化过程中实现对目标语的联想加工和深层理解。

二、理论综述及相关研究

随着隐喻研究的发展,人们对隐喻的认识突破了传统修辞学的限制,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认知现象。在隐喻研究里对隐喻认知特征的阐述最早最明确的是Richards。他指出,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传统隐喻理论最大的缺陷就是忽视了隐喻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思想之间的交流,是语境之间的互相作用(Richards,1936)。Lakoff&Johnson的著作MetaphorsWeLiveBy(1980)的发表,使得人们对“隐喻无处不在”这一事实达成了基本的共识,同时也认识到,隐喻是思维的问题,是两个概念域之间固定的、稳定的投射,并认为隐喻是嵌入语言和文化当中的,影响和限制人们的思维(Lakoff&Johnson,1980)。自此,对隐喻的认知功能的研究逐渐发展起来。

Cameron(1999)较早地探讨了具有认知功能的隐喻的应用,建构了隐喻的应用框架:1)理论层面,主要研究隐喻的认定和分类;2)加工层面,主要指隐喻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的作用和解释;3)神经层面,研究处理隐喻时的神经活动。国外对隐喻的认知功能的应用研究已逐渐扩展到很多领域。相比之下,在外语教学领域里,有关隐喻认知功能的应用研究要少得多,而且理论探讨多,实证研究少。Gardener&Winner(1979)最早使用“隐喻能力”这个术语,并将隐喻能力界定为“理解隐喻、解释隐喻和在恰当的语境中运用隐喻以及评判可用于同一语境的多种隐喻性表达之优劣的能力”,并暗示隐喻能力是隶属语言能力的。Danesi(1993)首次将隐喻能力引入二语习得领域,认为隐喻能力是概念流利的下层结构,是讲话和写作过程中辨认和使用新隐喻的能力。Littlemore(2001)认为,隐喻能力是一种独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有助于提高其交际能力。目前,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得出基本一致的结论,即二语学习者隐喻能力差异显著,总体上隐喻理解能力不强,需要大量的努力及教师的指导(Littlemore,2001;Danesi,1993;Deignan,1997)。Littlemore(200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外语学习者在理解本族语者表达态度的隐喻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常会错误判断作者或说话者的态度。Danesi(1993)通过考察外语学习者作文中隐喻密度发现,外语学习者在用目标语写作时,表达的直白程度很高,隐喻使用的数量极少,而且大多是从母语系统的隐喻“迁移”过来的。

国内对隐喻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束定芳(2000)、严世清(2000)、胡壮麟(2004)、王寅(2005)等人先后发表相关专著,从认知角度对隐喻进行阐释,提出作为一种思维范式,隐喻能力和逻辑能力一样是构成人的基本思维能力,并弥漫人一生的心智活动。林书武(2002)认为隐喻研究与语言教学的关系是隐喻研究的七个主题之一。蔡龙权(2005)也提出了把隐喻性表达作为一项外语交际能力的设想。这些研究虽然对隐喻能力的重要性给于极大的肯定,但这些研究成果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却是非常之少。

基于此,本研究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外语教学中隐喻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中的进一步应用探索路径。

三、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分层应用

基于培养学生隐喻意识及提高其隐喻能力的目的,本研究借鉴了孙厌舒(2007)的观点,将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分为三个层面:1)语言层面;2)文化层面;3)交际层面。在这三个层面当中,语言层面是基础,文化层面和交际层面在语言层面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并与之相辅相成。

1)隐喻在语言层面的应用

语言层面的应用主要是指在外语教学中,利用隐喻的认知功能对各种语言现象进行提炼和组织。传统的结构主义观点认为,语言中的每一个单位都与其他词处于一种或是聚合、或是组合的关系之中。由于这些关系相对固定,使用频率高,在使用者的大脑里便形成了一种图式结构。关键词一出现,相关的意象便同时出现。认知语言学则认为,人类语言从整体上讲是一个隐喻性的符号系统。据统计,人类普通语言中大约70%的表达方式源于隐喻概念,所以隐喻是日常语言中极普遍的现象。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广告语翻译中的文化负迁移_文化差异-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论文网
毕业论文分类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法学毕业论文
相关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最新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