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称谓语的作用_语境

时间:2013-01-09  作者:徐海艳

论文导读::称谓系统是人类用于识别身份、指代称呼对象以及交际中角色关系定位的特定的语言符号系统,称谓语是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中不可忽缺的一部分,称谓的选择是一个过程。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一下语言称谓系统在社会语境中的表现。
论文关键词:称谓,语境,权势同聚关系
 

一.引言

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国外的一门将语言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80年代传人国内。它将语言这一社会的交际工具更紧密地与社会联系起来,集中研究两者的互动关系。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目标是揭示千变万化的语言用法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

本文主要从称谓语说起:称谓语指言语交际中,说话人用来指称说话对象的词语。人际间的相互称呼语(也叫称谓语)是日常交往最经常发生的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桥梁,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语音符号,而且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综合体现,暗含着一个民族历史的、文化的积淀。普遍的观点是将称谓语二分,即亲属称渭和社会称谓(或社交称谓),亲属称谓的概念比较固定,我们通常根据普通成人的交往关系和使用习惯及语义特征将人际称谓分为四类,即亲属称谓、社会称谓、姓名称谓及指代称谓。各语言的称谓体系,从一个侧面体现着该社会群体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社会语言学称代系统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社会文化背景中不同称谓形式的社会意义语境,并揭示日常言语交际中人们是如何通过具有社会意义的称代形式的选用和认可,来体现各自在社会结构中的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习俗、宗教信仰、语体差异乃至个人风格的”(杨永林,2004:75)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一下语言称谓系统在社会语境中的表现,并试图通过这种讨论,提示语言形式同社会意义之间的联系,从理论层面上说明抽象的语言形式是如何通过社会因素与语境条件的透析,实现词语社会语义生成和再现过程的。

二.英语称谓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

称谓系统是整个语言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首先为人类语言交际活动的开展发挥了导人作用;同时也为确定交际对象的角色、身份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认知条件。和语言使用的特点一样,称谓的使用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 论文网

“语境因素既社交双方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具体场合。它是由一系列同言语表达与理解密切相关的主客观因素构成的系统。”“语境”这一概念的外延极其广泛,但总的看来,语境因素可分为两大类”言辞语境和言辞外语境。前者即通常所说的上下文;后者则包括主观语境因素(如交际者的年龄、身份、职业、性格、经历、心情等和客观语境因素(如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话题等)。由于语境因素的影响,交际双方会转换称谓,即使是同一称呼在不同的语境中所预设的语用目的也不尽相同。

特殊情况下:

“Mydear Mr.Bennet”said his lady to him one day.“have you heard thatNetherfield Park is let at last ?”Mr.Bennet replied that he had not.“But it is”returned she;‘'for Mrs.Long has just been here,and she told me all about it.’’Mr.Bennet no answer “Do you not want to know who has taken it?” cried his wifeimpatiently.“Youwant to tell me.andI have no objection

to hearing it.’’Thit Was invitation enough.“Why.my dear,you must know? ”

在《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夫妇可谓是耳鬓厮磨,朝夕相处的夫妻。一日,贝内特夫人向丈夫询问他是否知道Netherfield Park开放一事,由此想让他去拜访新来的、富有的邻居。贝内特夫人有求于丈夫,所以称呼格外亲切,相敬如宾。而贝内特先生佯装不知,态度冷淡,故作姿态。对话中要么闭口不答,要么以第二人称代词“you”直呼其妻。由此我们可看到特殊的

一般语境下:

(1)Excuse me(在街上或者商店里)。在英国人们同陌生人讲话时不使用gentleman语境,lady,sir,madam,Mr,Mrs,Miss,ms等称呼。

(2)Mr.,Mrs.,Miss(ortitle)+a surname这种非常正式的称呼只用于认识的人或某个职业人士,在英语中正式场合都用其称呼对方,不论上下、长幼、亲疏关系;在非正式场合甚至直呼其名。但其不用于朋友。如:Thank you,Mr.Smith.

军衔可单独使用,而无需加上姓氏。如:Good evening,Captalr1.

(3)对中小学教师:a,对男教师:Mr.+surname/or Sir;b,对女教师:Miss.+surname/or Miss(在英国无论女教师婚否,都这样称呼。这种传统可追溯到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当时只有未婚女子才能当老师。

对大学教师可用Professor+surname/or Professor;(Dr. +surname:Mr.+ surname

Miss +surname)

总的说来,称谓语的使用有两种模式,即对称性模式(reciprocalpattern)和不对称性模式(nonreciprocalpattern)。美国的社会语言学家Brown和Ford曾经收集了不同职业的人在工作场合交谈的大量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情况下说话双方都采取对称性模式,即双方都使用名字(first name)或者都使用称谓加姓氏(title +last name)来称呼对方。通常朋友之间、关系比较亲密的人之间使用名字,而对刚刚认识的人或关系比较疏远的人使用称谓加姓氏论文网。不对称性模式是指谈话中一方用名字称呼另一方,而另一方却用称谓加姓氏来称呼自己。采取何种称谓取决于两个因素:权力(社会地位)和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社会距离的远近)。谈话中社会地位或级别较低者对上级所使用的称呼是不对称的,体现了对上级的尊敬。同样的称呼如果用于地位相近的人,则体现彼此之间关系比较疏远语境,并且显得非常正式。

从称谓的各种变体中选择适合即时语境的称谓形式,以满足交际的需要。在这一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相互实施着对语境的操纵和语境要素的选择。语境要素的选择是指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双方角色身份的更替,受话人须对发话人选择称谓的形式进行合理的、符合语境的推断。

三、称谓语的社会意义探究

社会语言学家认为称谓语,如尊称、谦称、爱称和贬称等可以反映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等,在此着重分析运用典型的社会语言学方法对称谓语所进行的研究。就以中国古代的一些称谓为例来体现不同时代社会结构及其社会关系的变化:

1. 古代中国称谓问题

古代中国社会中,诸如“寡人”“朕”之类的字眼只能用于帝王的自称,绝对不许他人僭用;“老爷”“大人”既是达官显贵的代名词,也是等级社会中权势的象征;“草民”“小人”是普通老百姓在以下对上语境中的常用自称形式。妇女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社会地位更是低下,所以在称代形式的使用上,礼节更多,等级更严:不但对官府要使用敬词,自称“小女子”或“民女”,称官吏为“老爷”“大人”,就是面对自己的丈夫,也须尊纲守常,恪守礼教,“抑己尊夫”,自称为“妾身”,尊夫为“郎君”。更有甚者,中国古代妇女就是连一个“卿”字,也不敢擅自乱用,其原因在于——妇称夫为“卿”语境,于礼不合;夫任妇称己为“卿”,即有“惑溺”之嫌。诸如此类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代词对称形式所具有的这种“非互换性”(nonreciprocality)是具有明显的社会特征和属性的。

2.称谓的内涵

社会语言学称谓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社会文化背景中不同称谓形式的社会意义,揭示日常言语交际交际中人们是如何通过具有社会意义的称谓形式的选用和认可,来体现各自在社会结构中的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习俗,意识形态,宗教信仰,语体差异,乃至个人风格的。从这里说开去,社会语言学语言称代系统的研究,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语言指称意义上的指示词研究,另一个则是社会功能意义上的指示词研究。前者旨在说明自然语言系统作为人类认识世界,表述世界的一种工具,是如何确定,体现和表达行为者自身同外部客观世界诸事物的关系的——语言称代系统在这里起到逻辑语义上的“定位导航”作用。后者旨在解释在社会语境中,根据社会地位的不同,交际性质的不同,话语场合的不同,传播手段的不同,个人背景的不同。

四.、“权势’’和“同聚关系”在社交称谓的构成中的体现

不同语言中称呼交际对方的手段各异,但大多数语言都普遍存在尊称和通称两种称代形式的对立根据(Fasold,1990:1)。“权势”和“同聚关系”这两个术语是由Brown和Gilman(1972:259)通过考察数种欧洲主要语言称代系统的研究中提出的,概括出代词的两种对立的语义关系语境,分别用V(thepolite form)和T(thefamiliar form)表示,以此来概括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欧洲语言中,第二人称单数有两个称呼代词,它们起源于拉丁文的tu(T)和vos(V)。T—V 开始时具有“权势”语义,即用T 还是用V 取决于双方的地位、体力、年龄、财富、出身、性别、职业上的高低不同论文网。所谓权势指的是:“如果一个人能控制另一个人的行动,他对后者就具有权势。Brown和Ford(1964:237)指出美国英语的称谓语系统中也存在类似的对立,即“名”(FirstName,简写为FN)与“头衔+姓”(Title+Last Name,简写为TLN)两种。汉语普通话第二人称也存在“你”和“您”两种形式。Brown和Gilman,Brown和F0rd的研究重点在于非对称性使用情况,认为“话语双方通过这种非对称性形式的选用,表明各自在等级社会中身份地位的异同,以及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角色的认定”(杨永林,2000:F20)。布朗和福德的研究表明,在美国社会中,其称谓系统存在着下列三种主义模式可供选择:

1) 彼此直呼其名(the mutual exchange of FN);

2) 彼此采用头衔加姓氏的方法(the mutual exchangeof TLN)

3) 非对称性选择方式(the nonreciprocalpattern)

布朗和福德的研究所揭示出一些有趣的现象,可以简述如下:美国英语称谓系统中的语义关系选择和一般意义上的对称形式选择之间有着十分相似之处,都是受权势与同等关系制约的。因受文化的影响,支配非对称性的因素可以是年龄的大小,职位的高低,性别的不同等等。称谓系统中的主义关系选择呈现出一种权势,亦即一方拥有首选权利的互动发展模式。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社会语言学家卡罗尔·迈耶斯—斯考藤同北京大学祝畹瑾教授,针对汉语中“同志”这一词语的一些用法分析了那一段时期内语境,中国人是如何通过采用“同志”一词与姓氏,头衔等修饰语的搭配组合,表示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的,充分展示了不同称谓形式的选用与社会生活变化之间的关系。

五.结语

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的关系往往是错综复杂,而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称谓语的选用因此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称谓语是社会的镜像,它能折射出丰富的社会、文化、情景内涵,如权势差距、亲疏程度、民族心理、交际语境等。要想正确理解和选择称谓语我们不仅要了解该社会约定俗成的角色规范,把握称谓形式的得体性,更要把握住对话的使用语境及潜在的社会语用含义,把握称谓形式的关联性,只要这样才能使言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崔希亮.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议商务英语合同中长句的翻译法_功能对等
下一篇论文:合理开发高职公共英语校本教材_建议
毕业论文分类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法学毕业论文
相关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最新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