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称谓语。。通过探讨汉英称谓语翻译中的优势竞赛原则。称谓语翻译中优势竞赛的三个原则。本文以杨译《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为例。
论文关键词:称谓语,,优势竞赛,原则,《红楼梦》
一、引言
翻译等值论(equivalence),在近百年来,一直是中外翻译界讨论最广泛最深入,同时也是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之一。因为在一个复杂的全景式的动态翻译系统中横跨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从而达成一种规约性描述性的完全等同是极有难度的,甚至可以说是绝对的翻译等值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早在1959年,当代著名语言学家雅各布逊(Jakobson)基于各语言之间的非对称关系和翻译完全对等的难度之上,提出了“差异对等(equivalence of difference)”(Jakobson ,1959:232-239)。德国学者赖斯和弗米尔(Reiss& Vermeer)也明确指出 “由于源语读者和目标语读者分属不同的语言文化区域,译者的设想显然不同于源语文本作者的设想。这意味着译者不可能提供和源语文本同质等量的信息……译者在翻译中只提供他们认为对目标文本接受者最适宜的信息并采取他们认为对目标文本接受者最适合的方式” ((Reiss& Vermeer,1984:123)。基于翻译理想和翻译现实的实际差距,许渊冲先生指出“忠实并不等于保留原语表现形式。文学翻译更要保存原作艺术魅力。译者要尽可能利用最好的译语表达方式,以便更好传达原作内容。这就是我的竞赛论和优势论” (许渊冲,2001:51-52) 。同时,王宁、谭载喜、孙迎春、王克非等教授对翻译的等级优化策略展开了大量思辩和论述,但是,从汉英称谓语翻译角度研究优势竞争的研究尚不多见。
称谓语《红楼梦》,是人们用来表示彼此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人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等所使用的名称,是人们彼此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及所拥有的身份、职业、地位等在词汇中的具体表现(曹炜,2003:166) 免费论文网。因此,称谓语,作为血缘关系和社会身份的区别标志,深刻地反映了各个历史时代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乃至地域环境、民族归属等众多因素,成为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杨译《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为例,通过探讨汉英称谓语翻译中的优势竞赛原则,来阐释汉语称谓语在英语翻译中优势竞赛理论下的应用。
二、称谓语翻译中优势竞赛的三个原则
翻译不仅涉及两种语言文化的语码转换,同时也是目的语语言文化对源语文化的过滤取舍、不断优化的过程。翻译既要忠实原文,完成交际需要;更要译文求优,尽可能利用更好的译语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传达原作内容,以达到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共鸣与合奏。称谓语时代性鲜明,与社会结构的变迁关系紧密,反映着特定的社会制度及文化。这些特征使得称谓语的翻译成为优势竞赛理论的重要研究素材。一般来说,称谓语翻译的优势竞赛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 准确性最优化原则
翻译中的准确性原则(accuracy)指尊重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在目的语中力求准确表达源语内容。汉语亲属称谓数量很多,名目繁杂且指称具体,而英语称谓语数量稀少、分类简单且指称含糊,两种语言在称谓语方面没有大面积的一一对应关系,例如,英语中cousin一词,在汉语中就与八个对应的称谓词,分别是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可见,在汉英翻译中,做到译文准确,表达忠实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红楼梦》第十八回宝玉惹黛玉生气后:
例[1]:
(黛玉)说着,赌气上床,面向里倒下拭泪。禁不住宝玉上来“妹妹”长“妹妹”短赔不是。(Yang,Xianyi & Gladys,1999:466)
She(Daiyu) flung herself tearfully down on her bed with her face towards the wall,wiping her streaming eyes. In desperation, Baoyu leant over her begging, “Dear cousin,dear cousin, do forgive me!”(ibid:467)
宝玉是贾母的亲孙子,黛玉是贾母的嫡亲外孙女。他们之间虽然称谓上以“宝哥哥”和“林妹妹”相称,但并非是同父母的嫡亲兄妹,而是表哥与表妹关系《红楼梦》,因此,宝玉对黛玉的“妹妹”称呼并不是指亲妹妹,而是指“表妹。”所以在翻译中,要尊重人物之间的事实称谓关系,将这个“妹妹”翻译为“表妹(Cousin)”。
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归属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某个词汇在一种语言中会有多层意思,这就要求我们通过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该词汇的真实所指,从而做出精准翻译;否则,译文就会失真、走样,成为误译。以杨译《红楼梦》中一处绰号误译为例:第二十四回贾芸从舅舅家受气回家撞上倪二,倪二道:
例[2]:
“不妨不妨,有什么不平的事,告诉我,替你出气。这三街六巷,凭他是谁,有人得罪了我醉金刚倪二的街坊,管叫他人离家散!”(ibid:658)
“Never mind. Tell me who’s been bullyingyou. I’ll settle accounts with him for you. If anyone in the three streets orsix lanes near by, no matter who he is, offends a neighbor of the DrunkDiamond, I’ll see to it that his relatives are scattered and his homedestroyed.” (ibid:659)
“醉金刚”是倪二的绰号,是他人给予该人物性格特征和为人处事的评价。首先,《红楼梦》中贾芸对倪二的评论“虽然泼皮无赖,却因人而施,颇颇的有狭义之名。”([5]660足以印证这个绰号的价值。因此,这里的“金刚”称谓,侧重的是中国文化中,守卫天庭的四员猛将;这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还有有印证:“可巧王夫人见贾环下了学,便命他来抄个《金刚咒》唪诵。”(ibid:682)可见,这里的“醉金刚”是指人们常说的“四大金刚”,而非金刚钻石Diamond,因此,将“醉金刚”翻译为“Drunk Diamond”是杨译本的一个误译,建议直译改译为:“Drunk Jinggang (one of the fourBuddha’s warrior attendants)”或者,借用当今国际大片《金刚》中男主角金刚King Kong的名字,意译改译为:“Drunk King Kong”再如:《红楼梦》第六回介绍打抽丰的刘姥姥家家境中提到:
例[3]:
王成近新亦因病故《红楼梦》,只有其子,小名狗儿……(ibid:166)
Recently Wang Cheng too had fallen ill anddied, leaving a son Gouer……(ibid:167)
刘姥姥的女婿“狗儿”只是是一个小名免费论文网。所谓小名,与大名相对,是人们小时候不正式的名字。小名一般比较随意,甚至不避鄙俗粗野。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人们常常认为取名太娇贵就不易养活,而取名愈贱就愈易活。《红楼梦》中的“小名”也有这层用意。例如在第五十二回:麝月反驳坠儿娘为何虽是背地里,丫鬟们也敢直呼宝玉的小名中,说“……便是叫名字,从小直到如今,都是太太吩咐过的,你们也知道的:恐怕难养活,巴巴的写了他的小名儿各处贴着,叫万人叫去,为的是好养活,连挑水挑粪花子都叫得,何况我们!昨日林大娘叫了一声‘爷’,老太太还说他呢,此是一件……”(ibid:498)所以,小名作为一个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途径,在翻译中更应侧重其内涵意义,而不是直接按照拼音翻译法翻译为“Guoer”。如果改译为“Puppy”,则通过这样一个小名,既能体现狗儿父辈遵循“名贱寿长”的风俗,对他的殷切期望,又能体现其供人驱使的村野出生。
2. 充分性最优化原则
翻译中的充分性原则(adequacy)要求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努力做到翻译内容从字面意义到内涵意义的饱满度。它包含两层意义:一方面,不遗漏必要的信息,特别是源语暗含信息,另一方面,不添加多余信息,特别要注意目的语中某些词汇的自带意义。例如:《红楼梦》第三回王熙凤第一次见到林黛玉:
例[4]: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红楼梦》,竟是个嫡亲的孙女……(ibid:68)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ve set eyes onsuch a ravishing beauty. Her whole air is so distinguished! She doesn’t takeafter her father, son-in-law of our Old Ancestress, but looks more like a Jia. (ibid:69)
王熙凤是贾府当家孙媳妇,自然能从贾母对黛玉每日口头的念念不忘中揣摩出贾母对这个外孙女的喜爱,一方面,她要高度赞扬眼前的这位表妹,但是,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在场的三位贾家嫡亲孙女的感受。所以,她把黛玉说成是嫡亲孙女,而对于嫡亲孙女,贾母自然是各个都爱的。这里,杨译本没有把“嫡亲的孙女”直接翻译为“your own granddaughter”, 而是翻译为“a Jia”,一个贾姓家庭成员,不仅让孤苦无依的黛玉有了浓浓的归属感,也让在座的所有人有了家族人气越来越旺的喜悦心情,充分表现出王熙凤这个人物的能说会道、八面玲珑的一面。
这样的翻译堪称经典,但是,英语和汉语并不存在完全的一一对应的一致性,同一词汇可能存在不同的联想意义,要充分表达出源语的词汇内涵,需要译者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推敲耐心。例如:《红楼梦》第六十五回兴儿向尤二姐介绍贾家的四个女儿时说: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