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关于农民工媒体报道的思考_构建

时间:2011-06-18  作者:秩名
(二)避免报道的污名化、妖魔化

新闻媒介是社会之公器,是全体公民窥视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共同管道和从事公共事务讨论的公共论坛,在现代国家的公共领域建设中具有头等的重要地位。[12]在报道中坚持客观公正的专业理念,及时、准确、真实地报道农民工生活的信息尽可能反映出农民工群体在社会总系统中的真实位置,用新闻专业精神,培育公共新闻版图,确保农民工群体新闻镜像的真实性构建,是新闻传媒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这对于缓解矛盾、化解冲突,加快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媒体在农民工报道中应以平等的视角、尊重的心态,正视农民工在城市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真实客观地反映农民工生活的艰辛、在生活中所受到的不公待遇以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的心愿。在当前农民工整体处境艰难的情况下,更需要媒体树立正面的农民工形象。在具体的农民工报道中,媒体应尽量避免刻意强调和突出当事人的社会身份,要注意将农民工与那些从农村流窜到城市的农村犯罪分子区分开来。农民工中也不乏有成功人士,通过对他们的创业经历、对人生、对事业追求的宣传,为农民工树立可追赶的榜样,使他们在精神上有所追求,生活上有奋斗的目标。实践证明,典型人物的树立对某一社会群体的形象塑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正确看待农民工问题,特别是农民工的不良行为和表现。这些问题的产生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农民工自身,而更应该看到造成这些不良影响的社会责任论文提纲怎么写。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的收入普遍偏低,居住条件差,生存压力大,在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上与城市市民存在极大差异,在很多方面受到不平等的待遇甚至受到歧视和排斥。这些现实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工的反社会倾向,诱发诸多越轨行为。传媒起着为我们构建外部世界的作用,但是大众传媒如果为吸引受众注意力,对农民工报道一味以负面和冲突为主,将会影响人们对于农民工的形象构建。对于农民工媒介形象的塑造,媒体尽量多地从主体经验和观念立场出发来诠释和定义新闻事件,增加对农民工的深度访谈。媒体应拓展更富有责任感的深度报道,将新闻客观公正、服务公众的理念内化为从业者自身的道德伦理观念,应该展示农民工的整体社会处境,在整体结构中进行客观而全面的报道。

(三)注重人文关怀

媒体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人文精神的倡导者、体现者以及重要载体。新闻传播中的人文主义关怀,强调以人为本理念,关注人本身,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倡导社会公正与平等,维护和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权益。大众传媒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伟大发明,新闻传播活动说到底反映的是人的活动,传递的是人的价值观,人是传媒关照的主体。因此,传媒要尊重每一个人,对于受众来说,任何缺少人文关怀的报道都是没有意义的。[13]客观、公正、真实、准确是国际新闻界为实践所证明的行业要求、新闻规律和职业道德规范。媒体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构建,而且是人文精神的倡导者和重要载体,理应体现人性的关怀,以充满现代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和法制意识,真切地关注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老百姓的生存和发展。这就需要媒体要从主观上改变意识和认知上对农民工的偏见,以平等的视角审视和关注农民工群体。新闻报道的主体是人,应以人文关怀贯穿新闻报道。同时,传媒还要设身处地,尊重农民工。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报道要从全面综合的观察角度关注农民工的整个生存状态。而且,报道不能总是停留在浅层次上,可以多采用评论、深度报道、连续性报道等形式,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真切地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情况,还应关心他们的精神文化状况,切实关注其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权利,通过新闻报道向外界客观地展示他们的所思所想,为解决农民工问题提供舆论支持。

三、结论

农民工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好农民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解决农民工问题,对于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传媒学角度对农民工这样一个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又处于城市社会边缘状态,正在遭受各种不平等待遇和社会偏见与歧视的群体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媒体在农民工报道中应充分发挥连接社会与国家、公民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充分发挥其舆论导向作用,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利益平衡,以真正实现我国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姬广武.世纪决战[M].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351-352.
[2]裴立新.农民工报道如何避免类型化[J].传媒观察.2007,(5):59-60.
[3]许向东.试论农民工报道中传播者的偏见与歧视现象[J].国际新闻界.2008,(2):40-43+72.
[4]黄鸣刚.经济因素还是文化差异——对农电视节目稀缺现象的深层思考[J].当代传播, 2005,(2):27-29.
[5]陈文高.当前农民工媒介镜像批判[J].学术交流.2007,(5):135-138.
[6](美)道格拉斯·凯尔纳,丁宁译.媒体文化[M].商务印书馆,2004:31-36.
[7]金冠军冯光华.解析大众媒介的他者定型——兼论传播中的妖魔化现象[J].现代传播,2004,(6):4-6.
[8]黄达安.“妖魔化”与权力关系再生产:国内报纸对农民工报道的内容分析[J].西北人口.2009,(3):35-40.
[9]王芳刘海霞李卓琳.大众传媒与农民工的关系研究——以人民日报对农民工的报道为例[J]. 开发研究.2007,(1):45-48.
[10]李彬.传播学引论[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83-85.
[11]彭博彭菊华.二〇〇三年社会弱势群体报道透视[J].当代传播.2004,(3):13-16.
[12]孙立平.城乡之间的新二元结构与农民工的流动[A].李培林.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155-156.
[13]韩燕何雪.“农民进城务工者”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构建[J].新闻界.2005,(4):58-59.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设计及其比较分析:_公共政策
下一篇论文:近年来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综述_毕业论文格式
毕业论文分类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法学毕业论文
相关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最新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行政管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