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农村基本制度不变色、不走样,保证农民不因土地流转生活无着落、居住无定所、就业无保障等现象发生,保证重庆市3200万亩耕地红线不突破,保证土地流转不能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药方”突破土地权益主体化障碍
所谓土地权益主体化,就是要突破农村土地产权“姓公”、“姓私”的传统观念,还权赋能于农民,保障农民承包地、宅基地“用益物权”,使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1、统一认识,明确主体。毋庸置疑,所有权决定经营权,处置权来源于所有权。显然,在土地集体所有的农村基本制度框架下,土地的最终处置权应该是所有者,农户的处置权只能通过经营权来实现。因此,广泛宣传《土地管理法》和《土地流转办法》,结合重庆土地流转实际,修改土地流转相关法规,颁布实施《重庆市农村现代土地制度管理办法》,明确土地所有权归乡(镇)、村和村民小组三级集体所有,农民享有永久土地经营权,变农户单一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的土地经营权为占有、使用、收益、处置“四权统一”的产权关系,赋予农民明确的土地有限处置权,行使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托管等权利,使土地经营权真正成为“独立物权”。
2、普查登记,确权发证。众所周知,前两次全国土地大调查,土地确权仅仅落实在村、社,并未量化到户,宗地面积多以记税面积为准,与实际的地块和面积有较大出入。因此,应对重庆市的基本农田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核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农村房屋产权证》,并按市场经济规则,结合土地类别、区位状况、土地级差、土地承包剩余时间、市民教育培训等实际,拟定土地指导价格。立法规范土地经营、转让、征地程序及规则,增强土地流转的自愿、依法、有偿和公开、公平、公正交易的透明度。
3、建立市场,自由交易。按照土地需求关系,实行土地资本化运作,分别建立市、区(县)、乡镇三级土地交易有形市场。城乡土地交易市场是依法成立的市场中介服务性组织,是连接政府和农民、城市与农村必不可少的经济交流平台。按照有偿原则,以“地票”为轴心,给予农民土地“国民待遇”,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计划异地平衡机制,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由流转交易。尊重市场价征地规则,允许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一样进入土地市场交易,按土地使用性质,以产权市场化推进城乡土地资源市场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潜在价值,确保城乡土地供给需要。
(三)“破题”营造土地流转市场化氛围
所谓土地流转市场化,就是明确土地承包经营者的主体地位,发挥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自动调节土地资源供求关系。政府不能以行政手段干预土地流转行为,但是,要做好土地的宏观调控,为土地流转营造平台。
1、优化农村土地流转环境。非农就业出路是土地流转的关键。为此,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提高农村非农产业水平,增加非农就业机会;重新构建城市化发展战略,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为农业劳动力转移提供充分的空间和载体;通过农业产业化开发,形成非农就业机制。同时,还要规范土地流转申请、讨论、签约、审批、登记等程序,建立土地流转竞争机制,搭建土地流转依法、自愿、有偿、公开、公平、公正平台,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农民的主体利益。
2、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几千年来,农民一直依赖于土地,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失去土地就等于失去了依靠。因此,建立土地流转社会保障体系,必不可少,必须明确界定农民作为土地流转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把转让、出租、入股和抵押的权利赋予农民,积极探索流转地换社保、宅基地换住房、流转金换股金的社会保障新模式,引导和鼓励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切实解决农民流转土地的后顾之忧。
3、大力发展农村土地中介机构。土地中介机构具有土地流转行业性自治规范功能,可以根据土地级差、地理位置对土地质量、土地资源价值进行评估,为土地流转提供客观依据,并为流转双方提供对称信息,为土地流转提供规范的程序,保护农民合法的权益,还可以为土地流转合同的订立及变更进行签证,建立土地流转合同档案,调节合同纠纷等。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农村土地中介服务机构,发挥土地中介机构“媒婆“作用,强化农村土地中介机构建设,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发展。
(四)“标榜”树立土地供求资本化意识
所谓土地供求资本化,就是要把农民从土地恋情中解放出来,通过把农民使用土地所带来的潜在收益予以贴现,进入土地市场交易,建立我国现有制度约束条件下的土地要素流转机制,从而满足城乡土地市场需求,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1、激活土地使用权流转能量。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为土地集体所有,而现行集体所有权往往造成上级以所有者的身份侵蚀农民的使用权和收益权,集体内成员的人人所有导致土地细碎化,制约了土地潜在价值的发挥。如果集体向土地承包的农民收取适当的承包费,弱化集体所有权,强化承包经营权,搞活土地使用权,在不改变原出让合同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组织登记备案,建立土地使用权出售、交换、继承、抵押等机制,土地潜在价值将成倍增长,效益作用将不言而喻。 7/9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