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可知,城市化水平和各生产性服务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均是量纲化数据,可直接使用。并且以城市化水平为参考序列,整理得如表5
表5城市化水平和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
年份
|
城市化水平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技术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金融业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005
|
-0.81
|
1.197
|
1.204
|
1.861
|
1.995
|
1.205
|
1.099
|
2006
|
-0.05
|
1.133
|
1.135
|
1.059
|
1.102
|
1.135
|
1.115
|
2007
|
0.86
|
1.359
|
1.366
|
1.290
|
1.368
|
1.367
|
1.306
|
按上述灰色关联基本方法,计算得 0.7366 =0.7349 =0.7265 =0.7040 =0.7346 =0.7528,按其关联度排序 > > > > > 。
从分析结果可知,总体上,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城市化水平的关联度比较大,且都大于0.5,进一步说明了城市化提升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城市化水平最高,其次为交通、仓储和邮政业,这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城市作为生产要素的集聚地,其功能的加强首先体现为解决人口和工商企业对公共设施环境的迫切需求,缓解交通拥堵、加快物流运输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管理水平的改善。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则列为第三和第四。这反映了广州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升级滞后于城市化过程,只作为加工贸易大省的领头羊,所以广州在伴随城市化过程中所吸纳的劳动力,多数是仅掌握简单工作技能的劳动力,对科技技术型人才依赖性不大,所集聚的产业大都是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企业对技术提升服务和信息化管理要求不高,所以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等技术创新能力与城市化过程关系较弱。
三、结论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广州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城市化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由上分析可得,广州的城市化水平总体上促使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进步的关联度系数比较大,说明了广州的城市化水平确实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发展,从而为强化当地制造业企业内部研发、设计、营销等环节,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城市化水平与生产性服务业各分行业来看,城市化的专业化和多样性、人力资本积累等优势对高端的信息产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等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不显著,这与广州市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的产业结构有关。因此,广州市在推进“广佛同城”、“广佛肇经济圈”等城市化进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大城市的集聚效应,积极培育大城市作为创新中心的功能优势,形成知识和信息中心,完善对外交通和通讯网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王学力广东工业大学经贸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
参考文献
1 程开明、李金昌:《中国城市化与技术创新关联性的动态分析》,《科学学研究》,2008年第3期。
2 王永锋、高建华、张智先:《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与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研究》,《城市问题》,2007年第4期。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