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城市化建设的扩张对城市资源压力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市资源压力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呈现逐年增大趋势;目前北京市城市化与城市资源压力两系统尚处于不协调状态;在各类资源压力中,水资源压力和土地资源压力正日益成为制约目前北京市城市化建设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结论,在文章最后提出了缓解北京市城市资源压力的几点建议。
论文关键词:城市化,城市资源压力,灰色关联分析
作为国家的首都和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发达的特大城市,北京的城市化步伐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截止2008年,北京的城市化率已达到93.10%,接近基本实现城市化的目标(张文茂,苏慧,2009)。然而,北京同样是资源十分短缺的城市,其水资源承载能力仅为1218万人,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人均土地面积0.152公顷,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5,平原区仅占市域面积的1/3,可供城市建设的后备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能源资源极为有限,本地自供能源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100%的天然气、100%的石油、95%的煤炭、64%的电力、60%的成品油均需要从外地调入(陈剑,马晓红等杂志网,2005)。随着近年来北京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城市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区城市建设和城市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此背景下,如何协调缓解城市资源压力与加快城市化进程之间的矛盾成为北京市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构建城市化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引入城市资源压力指数,对北京市1998-2008年11年间的城市资源压力指数与城市化综合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并试图藉此衡量后者是对前者影响程度的大小,以期对政府政策制定者有所启示。
1城市化的内涵及其测度
1.1城市化的内涵
城市化(Urbanization),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人口、地域空间等诸多方面的复杂过程,在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上对其有不同的定义。一般认为: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过程[2]。其内涵至少应包括:①人口的城市化,即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并向城市聚集的过程;②空间的城市化,即城市在空间数量上的增多、规模上的扩大、功能和设施上的逐步完善和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的不断优化;③经济的城市化,即第一产业人口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人口不断增加,各种非农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市不断集聚,以及城市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经济总量不断扩大;④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城市化,主要指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向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这四方面内容。
1.2北京市城市化水平的测度
在以往对城市化的研究中,人们往往使用人口城镇化率,即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测度城市化水平。不可否认,这种测量方法直观且数据易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的城市化发展状况。但是,由于受到诸如城乡户籍的严格管制和城乡就业的分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单一的以人口指标来测度城市化发展水平往往难以全面反映城市化的内涵,甚至有可能低估某一区域的城市化的实际水平,为此,许多学者提出以多项指标综合衡量城市化,以期从多方面综合地反映城市化进程。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要遵循综合性、主导性、层次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原则。接前文对城市化概念及其内涵的分析,本文分别从经济、人口、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空间城市化4方面入手杂志网,共选取15个指标,构成城市化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城市化水平指标体系及其层次结构表
目标层
|
准则层
|
变量
|
指标层
|
单位
|
综合城市化水平
|
经济
城市化
|
X1
|
人均GDP
|
元
|
X2
|
人均居民消费水平
|
元
|
X3
|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
|
元
|
X4
|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
%
|
人口
城市化
|
X5
|
城镇人口比重
|
%
|
X6
|
城市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
|
%
|
X7
|
非农业人口比重
|
%
|
X8
|
市区人口密度
|
人/m2
|
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城市化
|
X9
|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元
|
X10
|
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人数
|
人
|
X11
|
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
|
人
|
X12
|
人均城市居民生活用电
|
千瓦时
|
X13
|
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
|
辆
|
空间
城市化
|
X14
|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
m2
|
X15
|
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
m2
|
由于所选的城市化指标之间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为了为克服多指标变量间信息重叠及人为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观性,根据主成分分析原理建立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数的测度模型:
(1)
式中:Xt为第t时期综合城市化水平指数;Wi为第i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Zit为第i主成分得分。由于主成分计算得到的数值出现负数,为了便于后面的计量经济分析,根据统计学中的3σ原则,利用公式 ,进行坐标平移来消除负数的影响,最终得到可用于分析的综合城市化水平得分时间序列Xt。利用SPSS软件包,得到北京市1998-2008年的综合城市化水平指数曲线(图1)。从图1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北京市综合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进入新千年以后,其综合数值提高很快,呈现出指数增长的态势,表明北京市已经整体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图1 北京市综合城市化水平时序曲线(1998-2008)
资料来源:根据各年《北京统计年鉴》整理计算。
2城市资源压力及其测度
城市资源,广义上指属于城市和城市居民的所有资源,包括有形的、无形的、共有的、私有的;狭义的城市资源是指属于城市,或直接为城市服务的公共资源(周冰,郭捷,2008)。本研究中所指称的城市资源是狭义意义上的,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资源,如电力、交通、供水、环保等,以及城市人力资源,如城市人口及其素质等。
城市资源压力指数表征某一城市经济发展产生的资源压力杂志网,其数值越大,表示城市资源所承受的压力越大。本文借用卫海燕,王威等(2008)在研究西安市城市资源压力时所使用的城市资源压力测评指标体系,来分析北京市的城市资源压力状况。其计算方法如下:
(2)
式中:Y为城市资源压力总指数;W1、W2、W3、W4分别为这四个分指数的权重,考虑到北京市“常住人口逐年增多,城市资源严重短缺,”的事实,取W1=0.16,W2=W3=W4=0.28。
人力资源压力分指数(Y1)用城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与城市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比例来衡量。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凡是比率大于等于1时,城市人力资源无压力;
用电资源压力分指数(Y2)用人均生活用电量来表示。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当人均生活用电量大于等于600Kwh时无压力;
土地资源压力分指数(Y3)用城市人均拥有的土地面积来表示,即用建成区土地面积与市辖区年末总人口的比。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凡是大于等于250m2/人时,城市土地资源无压力;
水资源压力分指数(Y4)用全年城市供水总量与市辖区非农业人口的比率来表示。按照国际通用的惯例,凡是人均持水量大于等于250 t时,城市水资源无压力。
各分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3)
式中:i代表年份;j代表分指数;Yij表示第i年的第j个分指数的值;Xij表示第i年的第j个分指数指标的实际值;max(Xj)为所有第j个分指标实际值中的最大值。
利用公式(2)(3),计算得出北京市1998-2008年城市资源压力指数,结果见表2。
表2 1998-2008年北京市城市资源压力指数统计
年份
|
人力资源压力分指数/Y1
|
用电资源压力分指数/Y2
|
土地资源压力分指数Y3
|
水资源压力分指数/Y4
|
城市资源压力总指数/Y
|
1998
|
42.11
|
24.12
|
44.07
|
97.48
|
53.12
|
1999
|
44.47
|
27.33
|
41.10
|
87.96
|
50.91
|
2000
|
47.58
|
37.41
|
44.58
|
78.45
|
52.54
|
2001
|
46.44
|
58.87
|
67.06
|
100.00
|
70.69
|
2002
|
46.88
|
62.81
|
98.16
|
89.64
|
77.67
|
2003
|
53.82
|
69.69
|
97.04
|
82.98
|
78.53
|
2004
|
70.25
|
63.38
|
95.87
|
94.24
|
82.22
|
2005
|
74.15
|
83.76
|
95.75
|
88.26
|
86.84
|
2006
|
82.35
|
88.96
|
98.62
|
84.61
|
89.39
|
2007
|
83.85
|
97.75
|
100.00
|
80.61
|
91.36
|
2008
|
100.00
|
100.00
|
98.39
|
79.83
|
93.90
|
资料来源:根据各年《北京统计年鉴》整理计算。
3 城市化与城市资源压力的灰色关联分析
北京市1998-2008年综合城市化水平得分与城市资源压力指数状况见图2(为了表达的直观性,图中城市化水平得分总体向上平移10个单位,以消除负值)。从图2可以看出,城市资源压力在2001年出现个较大的波动,城市资源压力指数激增了18.15个点数。这是因为20世纪9O年代以来,伴随着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逐步明朗,北京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张杂志网,城市人口快速增长,迅速加大了对各项城市资源的需求,尤其是大量的土地资源转变为商品住房,相应的城市资源压力突增。但从城市化水平得分曲线看出:2001年北京城市化水平得分仅仅增进了0.24个点数,增长率同比往年下降了18.56,这说明盲目的粗放型资源利用发展模式不但不能加速城市化进程,反而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成为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到2003这种不利的局面迅速扭转.2003年北京市城市资源压力指速仅仅上升了0.86个点数,是10年来增幅最小的一年;相应的,城市化水平得分也稳步增0.25个点数,增长率同比往年增加了2.41,是是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图2 1998-2008年北京市城市化水平与城市资源压力的变化
从图2可以观察到城市资源压力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确实存在很强的关联,但就此构建城市化水平与城市资源压力之间的确定函数是非常困难的。基于此,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北京市城市化水平与其城市资源压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评价。与传统的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相比,灰关联分析方法对观测数据要求不高,计算过程简便,而且分析结果真实可靠,可以有效避免系统特征数据之间共线性问题。该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的紧密性。曲线越接近,则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设定 表示城市化综合水平, 表示城市资源压力总指数, 表示人力资源压力分指数, 表示用电资源压力分指数, 表示土地资源压力分指数, 表示水资源压力分指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