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导读::通过人口城市化进程可以进一步把握人口分布和流动的规律。日本学者川岛辰彦提出并发展了用ROXY指数来进行定量研究。论文关键词:城市化,人口发展,ROXY指数
 
 北京市人口总量在不断增长,到2009年已经突破2000万,随之带来了巨大的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压力,探讨如何引导北京市人口合理化分布已经是重中之重。分析北京市人口地域分布特点是寻找解决该问题的前提,通过人口城市化进程可以进一步把握人口分布和流动的规律,从而寻找到缓解北京市人口压力,促进人口均衡化发展的解决办法,真正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北京市人口地域分布特点 (1)北京市人口密度高,且分布不均匀 北京市常住人口及外来人口总量一直在不断上升,到200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1,755万人ROXY指数,比08末增加60万人,外来人口509.2万人,户籍人口1245.8万人,暂住人口874.9万人。与此同时,北京市人口密度也在不断上升,核心功能区的人口密度远远高出平均水平。到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密度1,069人/平方公里(中国省级行政区第4名,次于澳门、香港、上海),其中,首都功能核心区常住人口密度为22,849人/平方公里,城市功能拓展区常住人口密度为6,810人/平方公里(2009年北京统计年鉴)。下图1-1所示北京市2005-2009年常住人口密度图。 
 图1-1 “集中指数(C)”是测量特定的分布现象是集中分布在特定地域,还是均等分布的指标。它可以用以下的式子来表示:C=0.5∑i|Xi-Yi|,这里:Xi表示分布现象统计量的百分比,Yi表示对应部分地域的百分比论文网站。C值越小,越接近于0,则分布现象对特定地域的偏向越小,表示均等分布;相反,C值越大,分布现象向特定的部分地域的集中度越大,表示不均等分布。下表2-1是经计算得到的北京市2005-2009年人口集中指数,全国的平均人口集中指数为50.94%,可以看到,北京市的人口集中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ROXY指数,相比较而言,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的人口分布较为均匀,而城市功能拓展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人口分布较为不均匀。 表2-1   
    
        
            | 北京市集中指数2005-2009年 |  
            |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 全市 | 55.00% | 54.86% | 55.24% | 55.55% | 55.73% |  
            | 首都功能核心区 | 6.09% | 5.91% | 5.67% | 5.42% | 5.29% |  
            | 城市功能拓展区 | 21.36% | 21.45% | 21.64% | 21.47% | 21.48% |  
            | 城市发展新区 | 5.92% | 5.84% | 5.96% | 6.71% | 6.91% |  
            | 生态涵养发展区 | 21.62% | 21.65% | 21.98% | 21.95% | 22.05% |  (2)北京市农村户籍人口不断减少,核心区人口已第三产业为主 北京市人口的城乡构造,若从户籍的角度看,城镇人口大幅增加,乡村人口在原有基础上又减少近一半,下图1-2所示是近30年来北京市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到,北京市农村户籍人口不断减少,根据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和人口普查数据计算立地系数(即某个地域特定工业部门的从业者对全工业部门从业者的比例来看这个地域从事工业的特性的指标),显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人口主要以从事第三产业为主;城市功能拓展区的人口以从事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为辅;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人口以从事第一、二产业为主。 
 图1-2 (3)北京市人口“居住地”与“工作地”分离现象严重 为了进一步分析北京市就业人口的地域分布特点,运用“昼夜人口比”的指标来衡量人口的“居住地”与“工作地”的分布情况。由于第一产业不是城市的功能,所以把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排除在外,这样,一个地区的昼夜人口比可以用下式表示:昼夜人口比=工作地从事第二、三产业人口/居住地从事第二、三产业人口。 表2-2   
    
        
            | 北京市各区县昼夜人口比的估计2008 |  
            | 地区 | 昼夜人口比 |  
            | 首都功能核心区 | 东城区 | 1.47826881 | 1.155336 |  
            |   | 西城区 | 1.64495573 |  
            |   | 崇文区 | 0.7246864 |  
            |   | 宣武区 | 0.77343398 |  
            | 城市功能拓展区 | 朝阳区 | 0.79227697 | 0.7223 |  
            |   | 丰台区 | 0.68840258 |  
            |   | 石景山区 | 0.52261135 |  
            |   | 海淀区 | 0.88590993 |  
            | 城市发展新区 | 房山区 | 0.33693815 | 0.572725 |  
            |   | 通州区 | 0.44674872 |  
            |   | 顺义区 | 0.88155118 |  
            |   | 昌平区 | 0.51209421 |  
            |   | 大兴区 | 0.68629385 |  
            | 生态涵养发展区 | 门头沟区 | 0.49304847 | 0.418055 |  
            |   | 怀柔区 | 0.47046772 |  
            |   | 平谷区 | 0.37974482 |  
            |   | 密云县 | 0.42139105 |  
            |   | 延庆县 | 0.32562459 |  “工作地”的就业人口可以用基本单位普查中的资料,“居住地”的就业人口可以用人口普查中的有关资料。由于数据的限制,在计算夜间人口时,将常住人口按照年龄别比率与就业人口比率的乘积来估算,其结果并不能准确的反应夜间居住地从事第二、三产业人口,但是可以将其特点反映出来。如上表2-2所示。 一般地,一个地区的昼夜人口比大于1,则可认为该地的土地主要作为“工作地”来使用的ROXY指数,这个地区可称为“功能区”,昼夜人口比的值最大之处,该地就可以认为是城市的中心地。一个地区的昼夜人口比小于1,则可以认为该地的土地主要是作为“居住地”来使用的,这个地区可称为“居住区”。昼夜人口比等于1,则该地可以认为是混合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昼夜比大于1,该地区为“功能区”,并且东城区和西城区的昼夜比比较大,为城市的中心地;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均可归为“居住地”。 所以,经分析北京市人口的总量大,而且过于集中在中心城区,分布非常不均衡,并且居住地和工作地的分离情况也会加大城市交通和资源能源的压力,为了更好的促进北京市的协调发展,应当引导人口地域分布均衡化发展。但是人口的分布和发展是遵循一定规律的,下面通过城市化的进程的分析来探索合理引导人口分布的方法。 2. 北京市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判断 城市化可以说是当代典型的地域变化现象,一般的总可以说,城市化指从农村向城市的地域变化,或从农村现象变化到城市现象的变化论文网站。城市化度表示在特定地域和特定时点的城市化程度或城市化水平,最常用的度量方法是在特定的地域内城市人口(Pu)占地域总人口(Pt)的比率,即若设城市化度为U,则它可以表示为:U=Pu/Pt*100。计算北京市1978-2009年城市化度如下图1所示: 
 图1-3 通过长期观察同一地域的由城市化度的年度推移就可以把握该地域的城市化进程,可以看到ROXY指数,北京市的城市化度已经非常高,从1978年的55%上升到2009年的85%,而且1989-1991年间城市化度迅速提高,2004-2006年间也有一个短暂的小幅提高,其它时间市镇人口比率都是在平稳增加的。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但是城市内部人口的动态并不完全变现为集聚过程,在城市化的不同阶段,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20世纪70年代中期,奥地利学者克拉森(L.H.Klassen)就人口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分布动态提出了“空间循环假说”,即空间分布遵循四个阶段的循环规律: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对此,日本学者川岛辰彦提出并发展了用ROXY指数来进行定量研究,该指数是基于人口增长率的加权平均值与算数平均值之比,其表达式如下: 
  :都市区i在t年的人口数;
  :都市区i在(t,t+1)年间的人口年增长率;
 n:都市区数;  :n个都市区在(t,t+1)年间的人口年增长率的加权平均值;  : n个都市区在(t,t+1)年间的人口年增长率的算术平均值。
 相应于克拉森的四个阶段,川岛辰彦把人口变动分为加速集中、减速集中、加速扩散和减速扩散四种形式,用来研究城市发展的空间分布状态。利用ROXY指数分析大都市区域的人口动态和城市化变动的各个阶段如表2-3所示。 表2-3 人口动态与城市化阶段   
    
        
            | ROXY | 动态 | ΔROXY | 阶段 |  
            | 正 | 聚集 | 增值 | 加速聚集 |  
            | 不减值 | 恒定 |  
            | 减值 | 减速聚集 |  
            | 零 | 中和(均匀分布) | 增值 | 开始加速聚集 |  
            | 不减值 | 保持中和 |  
            | 减值 | 开始加速分散 |  
            | 负 | 分散 | 增值 | 减速分散 |  
            | 不减值 | 恒定 |  
            | 减值 | 加速分散 |  运用该指标对北京市内人口动态进行分析,采集2005-200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数据如下表2-4所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