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这个熟人社会中,我们的选择无时无刻都在受到那些不相干的可选方案存在的影响,几乎没有例外,这是中国的社会心理特征决定的,短时期无法改变。因此,这个假设条件没有任何意义;④非强加性。大规模“农转非”的过程如果纯粹出于自愿,那么社会集结所有社会成员的个体偏好,可以得一个选择的排序。如果不是自愿,而是某种力量强加的,就不能得到一个选择排序,没有大致排序的判断,转非的过程就变得盲目许多,各种福利损失也难以计算。
(二)”农转非”的典型案例:一个博弈模型解说
在大规模“农转非”的事件当中,我们使用了福利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对其阐述,尤其是现行的典型案例(既包括已发生的事实,也包括文件、规章、制度等规制的、可预期的事件走向);把福利经济学的三大定理糅合到典型案例当中,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给予解说。
1、农民福利能改进吗?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渝办发(以下简称《通知》)[2010]269号)中①“关于转户居民子女就近入学的问题”中说“转户居民子女可在就进的普通学校插班入学”,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符合福利经济学的第二定理,但却没有具体下文,如果被各种形式的理由拒绝就近入学怎么办,归属哪个部门管辖,解决路径是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以文件形式准确表达,百度中关于“农民工子女上学被拒”(把转户的农民真正视为市民还需要很长一个过程)的话能找到相关网页约153000篇,足以说明问题的所在,也是转户中农民抵制该工作的根源之一。②“关于自留地的处置问题”中“对已纳入承包地的,可按承包地进行处置和补偿”,众所周知承包地的补偿标准是往往落入地方政府的陷阱,众多与征地用地有关的纠纷恰恰就出在这个标准上,这是个鸡肋、软肋和容易被利用的边缘地带,也是损害农民利益的“枢纽”,农民对此了然于胸,深有体会,他们会禁不住问:如此这般,我们的福利在哪里?③对他们非常关心的土地现值与预期收益问题,《通知》的回答是“农村居民只能申请一处宅基地”、“对承包地或者宅基地没有权证的农村居民,可以先行转户,待确定权后在进行退地补偿”。更不用说土地现值计算的实施细则和土地未来收益的预期增值,这些最核心的问题被蒙蔽,从福利经济学上看是相当一部分人利益受损,行政主体收益,社会总福利是否增进还是未知,“可是取消农业户口又变成‘利空’或令农民‘利损’的政策,就是因为在当前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还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却单方面的强制取消农业户口,这样的取消其实对农民不会带来多大的好处。要取消农业户口,首先要改变相关社会经济政策”。
2、谁主导福利再分配格局?当福利经济学以市场均衡、行为非强加性和农民(包含在人之内)正向反应、无关方案独立性为假设条件时,由市场决定的社会福利分配自然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直至帕累托最优。但规模巨大的“农转非”是否能实现市场均衡,这个均衡要求大量农民对转户有强烈的欲望驱动,政府又具备引导农民转户的能力和城市就业、配套设施;同时,市场可以自发地调节农民转户到何城镇、何地域,这样才能构成转户的福利经济学的均衡要求。可是在“应转尽转”的“自愿选择”胁迫下所有补偿均由“各区县(自治县)自行确定”,一个必然要产生:各个区县的标准都是合理合法的,即使差别巨大。不难发现在这次大规模的“农转非”过程中市场不是均衡的,是人为创设的;行为不是自愿的,是具有一定强加性的;转户的走势是一种负向反应(正向反应的对立面)和无关方案非独立性。一个原因可以概览:本次福利的划分主导者是基层政府,而不是重庆市政府;任期经济色彩和区域经济实力驱使基层政府执行“农转非”事件造成市场不均衡、强加性和负向反应、无关方案非独立性成为必然,“城乡结合带失去土地的农民遇到了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迎来了转变身份“由农民变市民”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失去土地保障以后能否融入城镇居民行列、获得相关福利的风险……,土地被征用后的失地农民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不能亦工亦农、亦城亦乡,必须放弃对土地的依赖从事非农业生产,属于迁移城市的非自愿性的非经济性的强制性的政策性移民”。
3、农民偏好与福利函数并非对位。福利经济学认为对于任何一套给定的个人偏好,存在一个与之相应的社会福利函数。也就是说,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社会福利函数与之对应,相当于个人偏好与特定福利是一一对位的关联。在转非之前,农民以对应着农业、农村、生计、恬静等社会福利,但是在二元社会体制中,转非之后的农民的医疗、就业、社保、住房、子女教育等等各个方面在短期内无法正常转换信息与生态,信息与生态不能正常“转户”的情形下,他们的偏好与某种特定福利就失位了,这时的所有偏好几乎都找不到对位的福利收益,或许就业岗位的变革能够得到暂时的满足。可是一旦综合到吃穿住用行,最初的偏好满足也会被弱化,除非大宗商品、医疗、教育、社保等确实无忧,否则一定会产生偏好失位,“失地农民向往城市,偏好城市生活胜于乡村,但是当他在城市的福利‘生态’尚未形成时不如在乡村快乐……,失地农民最初知道农地将被征用因此可能实现自己成为城市人的时候,偏好城市胜于乡村,但是结果却正好相反,当他真正失去土地走进城市之后却因为不能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的快乐不如以前在乡村时快乐”。 4/7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