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项目管理论文

长株潭城市群高密度特征与城市森林建设初探_建设原则

时间:2012-04-20  作者:周晓芳,吕勇

论文导读::高密度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城市森林现状。长株潭城市群城市森林建设原则。长株潭城市群城市森林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论文关键词:高密度城市群,城市森林,建设原则,对策建议,长株潭
 

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甚至中南地区的经济增长极,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具有较明显的经济示范作用。但三个城市近距离的分布也造成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负面效应,使得长株潭城市群较单一城市面临更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同时,在城市群摘要的经济生态学意义。

1 长株潭城市群的高密度特征与城市森林现状

1.1 高密度城市群

城市群是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于1957年提出的,意指“巨大的多中心城市区域”,具体为“人口规模在2500万人以上和人口密度超过250人/km2的特大城市”。并由此提出当今世界有六大城市群,即大纽约城市群、美加五大湖城市群、大东京城市群、英国城市群、西北欧城市群以及我国的长三角城市群。[1]

本文所说的高密度城市群是指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多个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高度集聚而成的规模庞大、彼此紧密联系的城市网络群体。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城市组团化发展趋势明显,已逐渐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长株潭、海峡西岸、川渝和关中城市群等多个高密度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已成为我国经济最为活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空间。[2]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东经111°53′-114°15′,北纬26°03′-28°50′之间。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建设原则,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从长沙到株洲、湘潭两地约45km,株洲、湘潭两地相距则不到10km。总面积2.824km2,城区面积1382.8 km2,常住总人口约1310万,人口密度为471人/ km2。城市化率达到55.0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属于典型高密度城市群。

1.2长株潭城市群城市森林现状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7.5℃,年均降水量1378㎜左右。区域内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森林植被主要以热带及亚热带的树种为主,其中用材林有马尾松、杉木、楠竹等,经济林有油茶、油桐、柑桔等中国学术期刊网。长株潭城市群连续12年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和森林覆盖率三增长。长沙为国家森林城市,株洲为国家园林城市,湘潭为湖南省园林城市。

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在“两型社会”试点的推动下,湖南提出了将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为“林中有城、城中有林、山水相宜”的生态城市群的发展目标。2009年11月,国家林业局与湖南省政府签署了合作建设长株潭城市群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区的框架协议,计划在2009年至2015年期间投入林业建设资金100亿元。自此,长株潭城市群城市森林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2 长株潭城市群城市森林建设的主要问题

2.1 行政分治依旧,城市森林建设尚未形成合力

在“两型社会”试点推动下,湖南省提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要坚持“统一规划、生态同建”的发展原则,并于2009年编制出台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同建规划》,这为长株潭城市群城市森林整体、系统推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政策依据。但目前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同建”尚处于规划阶段,而且缺乏强有力的保障与支持性政策,因此“城市森林同建”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具体项目的实施。在三市行政分治的现实背景下建设原则,必然产生城市局部利益与城市群整体利益的矛盾与冲突,城市群城市森林建设依然是各行其是,尚未形成合力。

2.2 城市森林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明显偏低

近两年来,“两型社会”试点使长株潭城市群森林建设力度明显加大。2009年,长株潭城市群的林业项目资金为14亿元,占到湖南省林业投入的31%。但总体而言,城市森林公共财政投入依然不足,尚不能满足生态城市群建设的发展需要。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偏低,目前仍然按照国家5元/亩的标准进行补偿,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相称,对土地所有者(集体)和森林经营者(农户)缺乏吸引力。

2.3 城市森林发展不够均衡,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存在致命短板

从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指标来看,湘潭市分别为51.03%、35.76%、8.34m2、39.72%,在长株潭城市群中都处于最低水平,无疑已成为长株潭城市群城市森林建设的一块短板(见表1)。而城市森林建设的不均衡已严重影响了整个城市群的生态木桶容量。

表1 2009年长株潭三市城市森林建设现状对比

 

 

 

森林覆盖率(%)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长沙

53.28

40.68

18.8

42.21

株洲

59.79

39.03

13.1

41.04

湘潭

51.03

35.76

8.34

39.72

数据来源:《湖南省统计年鉴(2009)》

2.4 森林资源空间配置不尽合理,森林结构亟待改善

森林资源空间配置不尽合理。长株潭属于典型的城郊型森林,城市建成区绿地系统多以灌草为主,以乔木为主的林地集中分布在城市远郊,市区城市森林环境营造还很欠缺。同时,森林结构不尽合理。具体表现为:树种比较单一,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生物多样性不足(表2);纯林多,混交林少;人工林多,自然林少;单层林多,复层林少;中幼林多建设原则,成熟林少(表3);小径林木多,大径林木少,古树名木尤其匮乏。森林结构不合理不仅直接影响了森林景观效果,而且严重削弱了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3]

表2 长株潭三市树种结构单位:公顷

 

 

 

杉木

松木

阔叶树

柏树

杨树

桉树

合计

面积

384314.9

430031.7

273565.1

108.3

611.4

633.7

1089265.1

比例

35.28

39.48

25.11

0.01

0.06

0.06

100

资料来源:《湖南省2009年度森林资源统计年报》

表3 长株潭三市森林龄组结构单位:公顷

 

 

 

幼龄林

中龄林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熟林

合计

面积(公顷)

92602.6

262110.7

189870.6

71654.2

12040.8

628228.9

比例(%)

14.72

41.72

30.22

11.41

1.92

100

资料来源:《湖南省2009年度森林资源统计年报》

2.5 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剧人地矛盾,森林资源被不断蚕食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湖南省的政治经济中心,近年来城市化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城市群内的开发区以2-3 km2/年的速度在急剧扩张,土地需求大大超过规划面积和年度规划指标。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城市群范围内土地价格急剧上升,因此不断出现林地被违规开发的现象。目前长沙市三环以内、株洲、湘潭二环以内的所有土地(包括森林、绿地和湿地)都已被征收或拍卖为建设用地,生态基地荡然无存。[4]

3 长株潭城市群城市森林建设原则

3.1 高密度城市群城市森林建设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城市群是由多个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的城市集团。因此,高密度城市群城市森林建设既有单一城市森林建设的一般特点与规律,也有其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政条块化决定了城市群的城市森林建设的难度要大于一般的单一城市。在一个城市群中,虽然内部城市之间联系较为紧密并存在一定的协调机制,但许多城市在行政关系上平级的,这种条块化行政关系使得城市群城市森林建设中容易出现内耗和重复建设,城市森林建设效率大打折扣中国学术期刊网。二是城市空间距离的邻近性与城市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了高密度城市群城市森林建设难度要大于单一城市。城市群中城市之间在空间上的邻近性特点,极易形成生态环境污染的叠加效应。同时,由于受城市经济实力、城市自然资源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虽然同属一个城市群,但其中的城市生态环境水平和城市森林建设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在这两个因素的相互影响下,城市群生态系统就容易出现“生态木桶”现象,即生态环境较差的城市会破坏整个城市群生态系统的平衡,某个城市森林建设的滞后会影响整个城市群城市森林的建设水平。

3.2 高密度城市群城市森林的建设原则

由于高密度城市群城市森林建设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因此其城市森林建设不仅要遵循生态功能优先原则、维持生物多样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合理“生态位”原则、形成“群落自我维持”机制、遵循美学和园林艺术理论等城市森林建设的一般原则,[5]而且要遵循以下两个特殊性原则:

3.2.1 整体性与系统性原则

高密度城市群森林生态系统中,一方面,各个城市森林生态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形成有序并具有一定功能的自组织整体;另一方面,在单个城市森林生态子系统中,城市森林的投入、生产、管理、受益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多个主体、多个客体建设原则,各要素之间又存在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因此,高密度城市群的城市森林建设要打破狭隘的小圈子、小范围概念,突破传统的单一城市森林建设弊端,要把城市森林建设作为一个自然生态复合体,进行系统规划、系统建设和系统管理,实现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建设。

3.2.2 均衡性与多样性原则

“生态木桶”理论认为,组成城市群生态系统(木桶)的那些子系统(板块)只要任何一块短缺,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木桶容量)就会失调,其城市群生态系统安全也就不复存在。由此可见,健康的城市群生态系统的结构应该是均衡协调的。具体表现为两个层面:在各个城市内部,城市森林建设的重点是确保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研究表明,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的能力,是同生态系统的物种及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成正相关的。生物多样性是决定城市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恢复能力以及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的核心变量,是构建健康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在各个城市之间,城市森林的建设重点是要保持城市森林建设水平的相对均衡,即对生态薄弱城市要有针对性地强化森林建设力度,拉长生态短板,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群的生态容量。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长株潭城市群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构想_路径规划
下一篇论文:中国建筑业生产率变动和影响因素研究_项目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项目管理论文
最新项目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项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