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导读::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状况。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论文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产业发展
 
 2007年12月, 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批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简称“ 两型”) 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随着两型社会的建设和湖南省“ 一点一线”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全省经济的腾飞, 作为省域经济重心,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 不仅为长株潭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 而且对全省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自然资源状况 (一) 矿产资源优势明显 目前三市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50余种,主要矿藏有铁、锰、钒、铜、铅、锌、硫、磷、海泡石、重晶石、菊花石、煤等,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菊花石,海泡石储量居全国首位,锰和磷矿生产规模居全省第一。 (二)水资源丰沛 长株潭三市的生产、生活水源90%依赖湘江,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达到2069立方米。但湘江多处水资源污染严重,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存在浪费现象,全省的资源利用效率仅为22%,特别是经常出现季节性缺水,再加上废水处理能力低,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 (三)能源资源严重匮乏 长株潭是缺能地区,全省天然气、石油资源极其短缺小论文,煤炭保有储量为30.45亿吨(折合标煤18亿吨)仅占全国总储量的0.2%,电力仅能满足需求的55%。90%以上的能源都需要从外地调入。 (四)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长株潭地区由于人口密度大,人均土地面积本来就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地规模不断的扩大,对土地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使得耕地数量不断的减少,后备资源不断萎缩,局部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五)资源消耗高,回收利用率低 2008年单位GDP能耗只有长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1),株洲和湘潭都偏,湘潭的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工业增加值中仅钢铁、有色、化工、建材4 大高耗能行业所占比重便高达40%多。同时,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也较大,全省规模工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1.08,不仅资源禀赋较差,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小,资源质量不高,而且资源回收利用率低,循环利用、综合利用水平不高。 2008年长株潭三市能源消费状况 表1   
    
        
            |     | 单位GDP能耗 |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 单位GDP电耗 |  
            | 吨标准煤/万元 | 升降% | 吨标准煤/万元 | 升降% | 千瓦时/万元 | 升降% |  
            | 全国 | 1.102 | -4.59 | 2.19 | -8.43 | 1375.29 | -3.3 |  
            | 全省 | 1.225 | -6.72 | 1.98 | -11.8 | 975.49 | -9.92 |  
            | 长沙 | 0.888 | -6.10 | 0.74 | -13.7 | 549.1 | -5.48 |  
            | 株洲 | 1.390 | -7.09 | 1.54 | -11.9 | 1016.3 | -13.97 |  
            | 湘潭 | 1.816 | -7.73 | 2.88 | -14.1 | 1369.4 | -9.48 |  资料来源:湖南省统计局 二、产业发展状况 (一)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长株潭三市的产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对产业的优化和调整,使得长株潭经济呈现出持续稳步加速发展的态势,均形成了各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体系,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核心增长极。三市主要的产业发展特征表现如下: 1.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快 近几年来,三市GDP始终保持持续较快的增长态势。2001-2008年三市GDP年均增长率达13.6%小论文,2008年,长株潭三市实现GDP总量达4565.31亿元,占全省的40.9%。近几年来长株潭三市GDP增长情况见下表2: 长株潭三市GDP增长情况 单位:亿元、% 表2   
    
        
            |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 全省GDP总额 | 3983 | 4340.9 | 4633.7 | 5612.3 | 6473.6 | 7493.2 | 9145 | 11156.6 |  
            | 全省GDP增长率 | 9.0 | 9.0 | 9.6 | 12.0 | 11.6 | 12.1 | 14.5 | 12.8 |  
            | 长株潭GDP总额 | 1289.1 | 1430.5 | 1578.4 | 1894.1 | 2412.6 | 2818 | 3462 | 4563 |  
            | 长株潭GDP增长率 | 12.4 | 13.1 | 13.7 | 14.6 | 13.9 | 14.1 | 15.7 | 14.5 |  
            | 长沙市GDP总额 | 728.1 | 812.9 | 928.2 | 1108.8 | 1519.9 | 1790.6 | 2190.3 | 3000.9 |  
            | 长沙市GDP增长率 | 13.5 | 14.5 | 15.3 | 16.0 | 14.9 | 14.8 | 16.0 | 15.1 |  
            | 株洲市GDP总额 | 322.7 | 355.3 | 383.1 | 452.5 | 525.6 | 605.3 | 748.7 | 909.6 |  
            | 株洲市GDP增长率 | 10.7 | 10.2 | 11.1 | 12.4 | 11.9 | 12.3 | 15.3 | 13.4 |  
            | 湘潭市GDP总额 | 238.3 | 262.3 | 267.1 | 332.8 | 367.0 | 422.1 | 523.1 | 654.8 |  
            | 湘潭市GDP增长率 | 11.1 | 11.3 | 11.5 | 12.4 | 13.0 | 13.2 | 15.4 | 13.8 |  资料来源: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2001-2008年统计公报 2.第二产业占比逐步提高 近年来,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长株潭在第一产业占比不断下降的同时,第二产业迅速发展(见表3),占比从2001年40.2%提升到52.5%,三次产业结构进入了二三一的演进过程。 长株潭三市三次产业变化情况 单位:% 表3   
    
        
            |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 三市GDP构成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 其中:一产业占比 | 12.4 | 11.0 | 9.9 | 10.5 | 9.9 | 9.2 | 9.2% | 8.2% |  
            | 二产业占比 | 40.2 | 40.8 | 42.7 | 43.3 | 44.2 | 45.8 | 46.9% | 52.5% |  
            | 三产业占比 | 47.4 | 48.2 | 47.4 | 46.2 | 45.9 | 45.0 | 43.9% | 39.3% |  资料来源: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统计年鉴 3.投资规模相对较大 2007年长株潭三市完成全社会投资达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占全省的46.1%;三市投资率达到56.8%,高于全省9.7 个百分点。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20.22亿元,增长29.6%,占全省的41.1%。较高的投资率,不但有利于促进长株潭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也显示了其具有很强的投资吸纳能力,是湖南投资洼地和十分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4.产业基础相对较好 从产业体系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三市初步形成了各自的支柱产业,优势互补式良性发展。长沙的产业体系主体为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株洲的产业体系主体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有色金属、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而湘潭则形成了以黑色冶金、机电及机械制造、化纤纺织工业、化学原料及精细化工为主体的产业体系。 5.城镇就业创造能力相对较强 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增强了三市的就业创造能力。2007年三市城镇在岗职工人员达204.38,万人,占全省的21.4%;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达19.2万人,占全省的25.2%。2008年长株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354元,农村人均纯收入6641元,分别是全省平均水平1.18倍和1.47倍。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总量偏小 长株潭三市虽然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均占了全湖南省近三分之一强,但与其他发达城市相比小论文,仍然有很大差距。一是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从而辐射与带动能力有限。2007年长株潭三市GDP总量(3468.32亿元)仅为杭州的84.5%,广州的48.8%,苏州的60.8%;而从人均GDP看,长株潭三市为2.62万元,分别为杭州、广州、苏州的50.2%、36.5%和28.5%。上述城市人均GDP指标已达到工业化高级阶段水平,长株潭三市在这一指标上与发达地区差距很大。二是与中部地区发达城市武汉和郑州市比较,也存在一定差距。2008年长株潭三市经济总量虽然比武汉市、郑州市多,但作为省会核心城市的长沙却比武汉、郑州少,人均GDP则更低。 2.工业规模偏小 2008年长株潭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311.27亿元、439.5亿元、289.32亿元,分别增长19.2%、16.7%、19.9%。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总量与全国其它重要省会及重点城市相比偏小。2007年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207.75亿元,在全国35个省会及重点城市(含直辖市,下同)中居第13位(见表4),但长沙市作为省会核心城市排名在23位。 全国35个省会城市及重点城市工业增加值情况 单位:亿元 表4   
    
        
            | 城市名称 | 工业增加值 | 城市名称 | 工业增加值 | 城市名称 | 工业增加值 |  
            | 杭 州 | 8350.69 | 长株潭三市 | 1207.75 | 太 原 | 497.84 |  
            | 南 京 | 5791.55 | 武 汉 | 1055.18 | 银 川 | 480.10 |  
            | 上 海 | 5251.05 | 成 都 | 980.50 | 哈 尔 滨 | 472.80 |  
            | 宁 波 | 3433.60 | 济 南 | 930.90 | 合 肥 | 466.21 |  
            | 深 圳 | 3298.57 | 郑 州 | 923.80 | 西 安 | 461.73 |  
            | 长 春 | 2839.10 | 石 家 庄 | 851.70 | 昆 明 | 435.43 |  
            | 福 州 | 2751.70 | 贵 阳 | 843.74 | 南 昌 | 387.68 |  
            | 天 津 | 2644.79 | 大 连 | 806.02 | 呼和浩特 | 301.39 |  
            | 广 州 | 2410.83 | 南 宁 | 699.73 | 兰 州 | 247.92 |  
            | 北 京 | 1992.10 | 沈 阳 | 643.73 | 乌鲁木齐 | 201.30 |  
            | 青 岛 | 1696.81 | 厦 门 | 625.01 | 西 宁 | 138.12 |  
            | 重 庆 | 1234.06 | 长 沙 | 553.25 | 海 口 | 80.48 |  说明:以上资料根据各省会重点城市2007年度资料整理 3.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长株潭的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型农业还占据较大比重。从表6可见,在中部六个核心城市中,长株潭第一产业的比重高达9.2%,远远高于其它城市。二是第二产业虽然在新型工业化中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整体上所处的产业链层次较低,以中低档为主,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少,特别是起龙头作用和打入国内国际市场的名牌产品更少。三是第三产业层次偏低。虽然长沙市的第三产业比重超越了第二产业比重,但主要是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如其中餐饮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就高达40%左右。而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技术、风险投资、现代物流等较高层次的现代服务业还不够发达小论文,比重偏低。株洲和湘潭的第三产业比重还远远低于第二产业比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有企业生产发展需要,也对投资环境的明显改善形成制约。 2007年中部六市三次产业结构情况单位:% 表5   
    
        
            |     | 长株潭 | 长沙市 | 武汉市 | 郑州市 | 太原市 | 合肥市 | 南昌市 |  
            | GDP(亿元) | 3468.32 | 2190.25 | 3141.50 | 2421.2 | 3478.93 | 1334.20 | 1390.10 |  
            | 一产业占比 | 9.2% | 6.3% | 4.1% | 3.6% | 1.0% | 6.0% | 6.0% |  
            | 二产业占比 | 46.7% | 45.0% | 45.8% | 54.1% | 68.6% | 48.8% | 53.9% |  
            | 三产业占比 | 43.9% | 48.7% | 50.1% | 42.3% | 30.4% | 45.2% | 40.1% |  资料来源: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统计年鉴、相关城市交换资料 4.经济外向程度不高 近年来,长株潭对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对外开放在广度和深度上均不断拓展,成为外商投资的一个新的热点。但从长株潭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看,与全国35个省会城市及重点城市相比总体存在经济外向度低,开放竞争力弱。从进出口总额看,2007年,长株潭三市实现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96.9亿美元,虽然占全省65.8%,但进出口总额仅为杭州市的22.3%、深圳市的3.8%、与武汉市基本相当。这表明长株潭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广泛地融入世界经济所要走的路还很长。 5.现有优势产业发展不利于环境保护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钢铁、有色、化工等传统重化工业占有较大比重。2008年重工业增加值占当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只有长沙较低,湘潭超过70%,株洲甚至接近90%。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化工、黑色冶炼、有色冶炼、电力、非金属等几大行业的镉、砷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占三市各类污染物排放量的97%以上,氨氮、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也占三市各类污染物排放量的80%以上,工业废水排放量也占三市总废水排放量的68%。这几类工业是制约长株潭城市群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科技状况 长株潭集聚了全省90%以上的科研人员和80%以上的科技成果,是全省科技人才最丰富、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最集中、科技成果最丰硕的地区,拥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59所高校,两院院士达45人,有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9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不仅专利授权量居全省前列(见表6)小论文,而且在杂交水稻、人类干细胞、复合材料、计算机等研究方面居国际领先。 2008年长株潭的科技情况 表6   
    
        
            | 项目 | 省部级以上项目 | 专利申请量 | 专利授权量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  
            | 全省 | - | 14016 | 6133 | 1098.84亿元 |  
            | 长沙 | 255 | 6314 | 2807 | 345.4 |  
            | 株洲 | 65 | 1476 | 751 | 165.3亿元 |  
            | 湘潭 | 66 | 1410 | 501 | 122.9亿元 |  资料来源:长沙、株洲、湘潭2008年统计公报。 但是,长株潭的科技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高层次人才少。长株潭每10万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口为6242人,分别比北京和上海少10601和4698人。二是科技人才结构存衡。湖南虽然是农业大省,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却只占农业人口的7%;工业领域具有从事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能力的研发人才少,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尤为紧缺。三是人才引进困难。由于长株潭地处内陆腹地,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难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不仅使长株潭引进高素质人才相对困难,相反较长时期内存在人才外流现象,制约了长株潭经济发展的质量。四是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虽然长株潭每年都有许多科研成果和专利发明,但真正在当地产业化的不多,科技成果交易量不足,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四、环境状况 长株潭城市群在近年经济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从表2可知,不仅单位GDP能耗、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和单位GDP电耗的下降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减排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08年底,国家考核的主要污染物指标二氧化硫排放量为84.05万吨,较2005年下降8.57%,完成“十一五”任务的9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88.47万吨,较2005年下降1.15%,完成“十一五”任务的11%。省确定的两项约束性指标,砷排放量为66.21吨小论文,较2005年下降29.2%,完成“十一五”任务的117%;镉排放量为15.42吨,较2005年下降22.55%,完成“十一五”任务的90%。但是随着近几年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环境污染的形势不容乐观,不仅钢铁、有色、化工等资源消耗大、排污量大的产业比重仍然偏高,特别是工业城市株洲的重金属污染区面积达274平方公里。据统计,长株潭三市一年中排放的二氧化硫约3万吨,烟尘1.8万吨,工业废水15000万吨,产生生活垃圾1000万立方米。同时污染源也逐渐增多,噪音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新的污染不断出现,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绿地缩小的问题比较突出,且呈加速态势。 参考文献:
 [1]刘茂松.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湘论坛,2008(02):35——37
 [2]蒋欣.论述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生态经济,2009(09):167——170
 [3]曾昭山.浅谈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四个关键点[J]. 中国集体经济, 2008(05):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