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导读::对各开拓掘进工作面29#U型钢支架巷道变形量进行统计。变形量进行了初步统计。对各开拓掘进工作面29#U型钢支架巷道变形原因分析。采取的相应防范治理措施。论文关键词:变形量,统计,分析,治理
 
 由于白坪矿井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赋存极不稳定,开拓掘进工作面在遇围岩松软破碎及煤、半煤岩段采取29#U型钢支架支护后,普遍存在变形现象。因此,对各开拓掘进工作面29#U型钢支架巷道变形量进行统计,查找原因,并从支架设计、施工质量、支护材料和工艺的改进等方面采取有效的防范治理措施,对确保巷道的正常通风、运输及工作面安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对各开拓掘进工作面29#U型钢支架巷道变形量的初步统计 根据支架设计有无外扎角、有无预留变形量、支架架设时间、是否受采动影响以及是否进行喷砼注浆加固等不同情况,分别对中央采区轨道上山、11151掘进工作面上、下顺槽、11131上、下顺槽29#U型钢支架巷道项目管理论文,以及轨道上山上部车场29#U型钢支架+注浆加固段巷道,变形量进行了初步统计,具体情况如下: 1.1中央采区轨道上山(皮轨二联巷以上段) 采取直腿无外扎角设计、预留200mm变形量,施工时采取29#U+椽子、菱形金属网喷砼支护,已架设时间为6个月,统计按每10m一个测点。 单位:mm   
    
        
            |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宽度 | 4900 | 4880 | 4940 | 4560 | 4500 | 4500 | 4430 | 4760 | 4660 | 4900 |  
            | 序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宽度 | 4700 | 4850 | 4580 | 4400 | 5100 | 4900 | 5000 | 4750 | 4670 | 4560 |  
            | 支架设计宽度 | 5200 | 巷道设计宽度 | 5000 | 统计平均巷宽 | 4502 | 变形量 | 698 |  1.2 11151上顺槽(中切巷以外段) 采取直腿无外扎角设计、无预留变形量,施工时采取29#+椽子、塑料网支护,已架设时间10个月,统计按每10m一个测点。 单位:mm   
    
        
            |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宽度 | 3820 | 3820 | 3900 | 3750 | 3700 | 3800 | 3770 | 3770 | 3700 | 3930 |  
            | 序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     |     |     |     |  
            | 宽度 | 3800 | 3900 | 3780 | 3600 | 3600 |     |     |     |     |     |  
            | 设计宽度 | 4400 | 实测平均宽度 | 3776 | 平均变形量 | 624 |  1.3 11151下顺槽(中切巷以外段) 采取5°外扎角设计、预留100mm变形量,施工时采取29#+椽子、塑料网支护,已架设时间10个月,统计按每10m一个测点。 单位:mm   
    
        
            |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宽度 | 4450 | 4400 | 4340 | 4350 | 4260 | 4250 | 4280 | 4260 | 4360 | 4200 |  
            | 序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宽度 | 4400 | 4350 | 4240 | 4420 | 4130 | 4300 | 4670 | 4380 | 4870 | 4620 |  
            | 支架设计宽度 | 4990 | 巷道设计宽度 | 4700 | 统计平均巷宽 | 4377 | 变形量 | 613 |  1.4 11131上顺槽 采取5°外扎角设计、预留100mm变形量,施工时采取29#+椽子、塑料网支护,已架设时间1~30#为2个月、30~35#为新掘,该巷道在掘进的同时受到了11111采煤工作面采动冲击地压的影响,统计按每10m一个测点论文服务。 单位:mm   
    
        
            |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宽度 | 4000 | 4050 | 4030 | 4130 | 4200 | 4080 | 4300 | 4130 | 4130 | 4070 |  
            | 序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宽度 | 3980 | 4130 | 4200 | 4000 | 4000 | 3950 | 3800 | 3950 | 3700 | 3900 |  
            | 序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宽度 | 3800 | 3900 | 4050 | 3700 | 3600 | - | - | - | 4200 | 4400 |  
            | 序号 | 31# | 32# | 33# | 34# | 35# |     |     |     |     |     |  
            | 宽度 | 4450 | 4400 | 4450 | 4420 | 4450 |     |     |     |     |     |  
            | 支架设计宽度 | 4675 | 巷道设计宽度 | 4400 | 统计平 均巷宽 | 1~30# | 3999 | 变形量 | 676 |  
            | 31~35# | 4434 | 241 |  1.5 11131下顺槽 采取5°外扎角设计、预留100mm变形量,施工时采取29#+椽子、塑料网支护,已架设时间2个月,统计按每10m一个测点。 单位:mm   
    
        
            |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宽度 | 4720 | 4600 | 4750 | 4780 | 4800 | 4800 | 4840 | 4840 | 4840 | 4900 |  
            | 支架设计宽度 | 4990 | 巷道设计宽度 | 4700 | 统计平均巷宽 | 4787 | 变形量 | 203 |  1.6 轨道上山上部车场 采取5°外扎角设计、预留100mm变形量项目管理论文,施工时采取29#U+椽子、菱形金属网喷砼及注水泥浆支护,已架设时间3个月,统计按每约10m一个测点。 单位:mm   
    
        
            |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宽度 | 3700 | 3730 | 3650 | 3680 | 3800 |     |     |     |     |     |  
            | 支架设计宽度 | 3976 | 巷道设计宽度 | 3600 | 统计平均巷宽 | 3712 | 变形量 | 264 |  1.7 支架变形量汇总表 单位:mm   
    
        
            | 工作面 名称 | 设计 巷宽 | 支架设 计宽度 | 设计预 留变形量 | 外扎角 | 实测平 均巷宽 | 实测 变形量 |  
            | 轨道上山 | 5000 | 5200 | 200 | 无 | 4502 | 698 |  
            | 11151上顺槽 | 4400 | 4400 | 0 | 无 | 3776 | 624 |  
            | 11151下顺槽 | 4700 | 4990 | 100 | 5° | 4377 | 613 |  
            | 11131上顺槽 | 4400 | 4675 | 100 | 5° | 1~30#为3999 31~35#为4434 | 1~30#为676 31~35#为241 |  
            | 11131下顺槽 | 4700 | 4990 | 100 | 5° | 4787 | 203 |  
            | 轨道上山 上部车场 | 3600 | 3976 | 100 | 5° | 3712 | 264 |  2 对各开拓掘进工作面29#U型钢支架巷道变形原因分析 ⑴轨道上山支架变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矿山压力显现,部分地段为泥岩及砂质泥岩,在造成支架变形的同时也出现局部底鼓、水沟挤压变形、砼皮开裂脱落的现象。此外与施工过程中,帮顶未背实,造成支架受力不均匀,局部受力过大也有很大关系。 ⑵在对11151上、下顺槽巷道宽度进行统计时发现,支架普遍存在耳间隙过大,梁腿下滑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卡缆螺丝未拧紧。此外与施工队伍的素质也有很大关系,掘进一、二队此前一直架设的是矿工钢棚,初次接触29#U型钢支架,施工还较不熟练。 ⑶11131上顺槽虽然与11111采煤工作面留设了10~20m的护巷煤柱,但受到工作面采动冲击地压影响仍十分明显,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造成了支架较大的变形。 ⑷11131下顺槽支架虽然也存在一定的变形,但变形量基本上仍在巷道设计宽度允许误差范围内。 ⑸在轨道上山上部车场的施工中,由于及时对29#U型钢支架巷道进行了预埋注浆管、壁后注水泥浆加固,对提高支架整体稳定性和抗压能力、有效防止支架变形效果十分显著。避免了二次维护。 3 采取的相应防范治理措施 3.1提高施工队伍的业务素质项目管理论文,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管理 ⑴支架梁腿严格按设计进搭接,每班接班后必须对上班支架卡缆螺丝重新紧固一遍,以防止由于卡缆松动,造成顶梁下滑、耳间隙超宽现象。 ⑵支架帮顶必须背紧刹实,防止局部受压。 ⑶搞好后巷维护,及时打点柱、处理网兜、更换断折椽子论文服务。 3.2 采取先进的支护材料及支护工艺 ⑴在设计方面继续推广应用29#U型钢棚腿外扎角设计,并在施工中根据巷道围岩侧压大小,调整合理的外扎角度数。 ⑵在施工类似11131上顺槽受地压影响较大的掘进工作面时,建议采用36#U型钢支架。 ⑶支护材料上更改夹板式卡缆为限位卡。(据了解,限位卡在我集团公司还尚未投入使用,而在永煤集团陈四楼矿,限位卡早已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它对控制耳间隙过大、顶梁下滑效果十分显著。) ⑷积极推广岩巷29#U型钢支架巷道壁后注浆技术。为了减省材料费用,可使用水泥砂浆或粉煤灰代替纯水泥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