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从消费文化角度解读自然主义作品《嘉莉妹妹》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西奥多·德莱塞是20 世纪美国一位杰出的自然主义作家, 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讲述的是农村少女嘉莉如何从社会的底层一跃成为百老汇明星的经历,笔锋犀利地描写了在当时消费文化的冲击下,人因自身欲望不断膨胀所引起的人性的扭曲及道德的的沦丧。尽管作为美国自然主义的代表人物,德莱塞的观点难免有些偏激,但其作品仍不失为社会现实的翔实写照。鉴于德莱塞作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本文着重从嘉丽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当时盛行的消费文化角度解析嘉莉妹妹的行为。
关键词:西奥多·,德莱塞自然主义《嘉莉妹妹》消费文化
 

1 引言

德莱塞于1899年开始创作小说,其后于20世纪初期发表了《嘉莉妹妹》(Sister Carrie)(1900)。这部小说以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为背景,突出了资产阶级价值观和道德观对人的腐蚀,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物欲横流的丑恶。书中描写了名叫嘉莉·米贝的农村姑娘因羡慕大城市的物质生活来到芝加哥谋生的故事。她先后经历了寻找工作的艰辛、疾病的困扰和失业的痛苦。为了生存,她成了推销员杜洛埃的情妇,后来又与酒店经理赫斯特伍德私奔。在纽约赫斯特伍德也丢掉了工作,为生活所迫,她在一家剧院当上了一名合唱演员。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举成名,挤进了上流社会,似乎实现了朝思暮想的愿望,然而在故事的结尾她依然坐在摇椅里梦想着自己的幸福。《嘉莉妹妹》这部作品更是一部关于女人与城市的关系的作品,物质对于每一个女人都有致命的吸引力。女人和她们的欲望、追求和向往,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的消费,促进了城市的新陈代谢,为城市注入了活力和动力。反之,城市消费文化的不断发展与演进,又逐渐将人异化。嘉莉置身于一个消费文化盛行的美国社会,自始至终都被欲望驱使着,欲望使她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寻找下一个目标,一步步走向异化的自我,以至于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

2 消费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消费文化有其自身兴起及发展的过程。它的兴起不是偶然的,而是各种社会要素的合力作用促成的。这些要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变迁,而消费文化的产生也必然会对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资本主义向高级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内战后,美国经济腾飞,一跃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工商业急剧发展。政治上稳定,工业化和城市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商品非常丰富,以生产为主的意识形态正逐渐被消费意识形态所代替。科技论文。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社会两极严重分化,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另外,19世纪末的美国百货商厦,各种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可以说是商品形式的展览馆。在这里,实际物品的消费已让位于符号形式的消费,商品已不不完全受纯粹的日常生活需要支配,而本身变成了一种美丽的形象系列。百货商厦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一个旅游点,一个消遣的场所。商品的艺术性设计及装饰及艺术性摆设,造成一种外观上的魅力,吸引许多作家和消费者。

意识形态上,19世纪末,达尔文进化论和适者生存理论盛行一时随之,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物质财富的占有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存技能,占有物质财富越多,说明其越是时代的弄潮儿,渐渐地统治美国道德领域主张勤俭,节约的清教伦理遭到人们的唾弃,放荡不羁、大肆炫耀财富、尽情享受的消费思想成为了主流,美国意识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重大转变,。消费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强调商品的展示和摆设,强调商品形象的观赏效果。商品并非在销售它们自己,实际上它们在出售某种特定的消费者,出售消费者的社会地位。消费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主体的就位过程,即人们在社会中获取某种地位的过程。在尼采宣称“上帝死了”的19世纪,商品或消费文化填补了人们心目中信仰的空虚。

2消费文化对德莱塞创作的影响

德莱塞创作《嘉莉妹妹》时,妇女由于其经济政治地位的不断提升,演绎为消费者。她们开始挑战传统的妇道及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她们认为,自己应该打扮得性感,有权享受性生活。这时的妇女认为,性并不仅仅为了传孙接代,而是一种欢娱。这种观念的变化在德莱塞的《嘉莉妹妹》中,被刻画得形象逼真。在这部小说中,妇女,服装,及宽敞明亮的房子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很多批评家认为德莱塞忘记了作家的职责应该反映生活中微笑的一面,规避生活的阴暗面。但他们并没有考虑到,德莱塞这样来刻画人物恰好体现了人物深受当盛行的消费文化的影响,反映了人物对消费文化的追逐。这也正就表明德莱塞对于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持肯定的态度,消费可以带动社会生产的再发展。《嘉莉妹妹》写的正是女人与城市,女人与物质的纠缠。物质对于女人有着致命的诱惑力。物质决定人的命运空间,人对物质的追逐、对日常生活的关注的的确确体现了一种正日趋被人们接受的世俗美学。女性甚至可以在城市的物质关系中物化她的性。科技论文。物质是城市的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是一个不断被书写与反书写的过程。人创造了物质,物质也在创造着人。女性与物质的天生依赖关系导致女性在物质文明面前面临更多的诱惑,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反思。但是德莱塞同时似乎也对生活在消费时代的女性提出了警示,虽然作为性与欲望的符号,女性依然有可能无法摆脱“被看”与自我异化的处境,但是物质不应当变成异化女性主体意识的“刽子手”。

3《嘉莉妹妹》:充斥着消费文化的时代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消费意识形态下,嘉莉是一位消费者,更是消费文化下的产物,她代表了当时时代下人们的群体意识或观念。嘉莉妹妹刚从农村来到芝加哥时,姐姐家穷困潦倒的景象让她发奋早工作。早期,嘉莉的消费看只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爱美,乃人之天性也。对于美的欣赏,使嘉莉渴望拥有漂亮的衣服华贵的装饰来装扮自己。当看到芝加哥城里的少女们穿着各式各样的花哨的衣服从身边擦肩而过时,嘉莉内心是多么渴望拥有这些东西啊!她讨厌自己身上老土的服装,因为自己身上的衣服不够入时而羞愧难当,急切地想要购买漂亮时髦的衣服来装扮自己,以融入大城市的氛围中,摆脱与别人格格不入的局面,摆脱商店售货员的白眼。可见嘉莉脑子里充满了对物质的拥有,期望用这些物品提升自己的价值和社会地位。甚至在她到芝加哥之前,这个城市繁华的景象就已经深深地吸引着她,推销员时髦入时的着装对她充满了诱惑力,使她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到达芝加哥之后,马上就发现她那破旧的衣服和小行李箱使得她低人一等。周围是各种各样的巨幅广告和美丽诱人的物品,她也只能观赏而无力去购买,这使得嘉莉感到痛苦万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嘉莉渐渐习惯并融入了这个城市中,渐渐地演变成一位消费者。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当时的消费观及广告的吹嘘唤起了嘉莉无尽的欲望。当她与杜洛埃过上舒适的生活后,消费欲望在她心中又进一步膨胀,与那些豪华的宅院比起来,她与杜洛埃的居所是多么寒酸,正因为不满足于现状,嘉莉与酒吧经理赫斯特伍德的偷情就显得顺理成章。嘉莉与其说是被酒吧经理的翩翩风度所吸引,不如说是被他所代表的更加富足、体面的生活所吸引。科技论文。嘉莉成了大红大紫的明星后,生活越来越体面,消费能力越来越强,但不知觉中她自己却变成了别人的消费品。因而,即使她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满足了自己的欲望,但却依然感到困惑,迷茫,只能在摇椅中摇来摇去,犹如风中的一叶扁舟,命运不归自己主宰。

5结语

《嘉莉妹妹》作为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德莱塞抛弃了以往先辈以微笑的一面刻画生活的创作习惯,撕碎了绅士面具,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人在现实面前的绝望与渺小。1900年,一个新时代开始了。美国人的思想出现了混乱状态,新旧思想的交替,冲突和整合,摆在美国人的面前,改变了美国的生活面貌和美国人固有的形象。消费文化是对长久以来形成的价值体系及个人信仰的冲击,对于19世纪末美国盛行的清教主义是个强有力的挑战。嘉莉妹妹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是消费文化下的牺牲品。

参考书目:

曹云,《嘉莉妹妹的“欲望”及“自我实现”》[J],文史纵横,136-137页。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208页。

车俊思,《生存危机与道德拯救—论嘉莉妹妹的道德意识与人格魅力》,87-88页。

高树钦,赵莲,月朱丽云《摇椅上永不满足的梦想—解读<嘉莉妹妹>》,85-86页。

何木英,杜平,《美国文学简史与作品选读》,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胡荫桐,刘树森,《美国文学教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229页。

李献民,夏长春译,《嘉莉妹妹》.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402页。

廖敏慧,《从<嘉莉妹妹>看德莱塞的环境决定论》,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110-111页。

刘晓峰,胡宗锋,《“浮萍漂泊本无根”—<高兴>与<嘉莉妹妹>中“无根漂泊者”意象的比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323-325页。

卢秋平,《客观评价作品中的人物—评<嘉莉妹妹>中的嘉莉》,咸宁学院学报,2009年,41-42页。

任燕燕,《对嘉莉妹妹欲望的分析》,潍坊学院学报,2009 年6 月,105-107页。

吴定柏,《美国文学大纲》.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85页。

杨妍,《<嘉莉妹妹>对女性意识的理解》,电影文学,文本研究,2009年第13期,94-95页。

余志远,《英语国家概况》.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从诗人到诗歌英雄—论海子神话的建构过程及其外部成因
下一篇论文:从异化角度看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