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宋代女子题壁词以其多样的载体形式、丰富的思想内容及鲜明的艺术特色,为宋词百花园增光添彩。词中所展示的妇女被掳掠的凄惨生活、被负心人所弃的痛苦遭际,以及抒写的羁旅愁苦、相思离别、思乡怀远等悲剧情思,正是对当时社会妇女总体风貌的真实反映,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论文关键词:宋代,女子题壁词,思想内容,创作、艺术特点,价值及影响
一、多样的载体形式
词体文学始盛于晚唐五代时期,其作品大多书写于纸张上。到了宋代,尤其是进入南宋,国难重重,人民流离失所,大量女子惨遭掳掠,过着四处飘零、寄人篱下的痛苦生活。宋代女子所处的这种灰暗时代背景及悲惨生活状况,使她们常常将词奋笔疾书于各种壁上,诸如驿壁、客舍壁、亭壁、桥壁、宅壁等等,从而使它们成为了宋代女子陈述心声的一道奇异景观。
驿站与客舍题壁 所谓驿壁题词就是将词题写在“驿站”壁类物体上的行为。“驿站”,是古代在驿路上为投递文书、转运官物及供应往来官员食宿的处所。驿站又叫“馆驿”,是文人与官宦赴试与下第、宦游与谪迁的必经之地。驿站的主要建筑是“驿馆”,其他还有驿厩、驿库、驿厅等等。“驿馆”亦称“馆驿”,类似的称谓在当时的文献中还有“邮亭”、“邮舍”、“邮堠”、“传舍”等等。两宋时期,文书递送和过往官员投宿的馆驿从职能上是分开的,馆驿已演变为单纯的官府招待所,也有为普通百姓提供暂居之地的情况。卢氏的《凤栖梧》就是题在泥溪驿壁上的一首词。卢氏在序言中写道:“登山临水,不费于讴吟;易羽移商,聊舒于羁思。因成凤栖曲子一阕,聊书于壁。后之君子览之者,毋以妇人窃弄翰墨为罪。”[1]194经过旅途的颠簸,憔悴不堪的卢氏在驿壁上抒写一路愁苦。在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里,宋代女性聪明才智的发展亦受到压制,因怕自己舞文弄墨的行为受到“君子”们的指责而不安,故言“毋以妇人窃弄翰墨为罪”。蒋氏女的《减字木兰花》是题在雄州驿壁上的一首词,蒋氏为常州宜兴(今江苏宜兴市)人,蒋兴祖之女。蒋兴祖任阳武(今河南原阳县)令,靖康初,金兵犯汴京,经县境,兴祖守城战死,女被掳。“《梅涧诗话》:‘靖康间,金人犯阙,阳武蒋令兴祖死之,其女为贼虏去,题字雄州驿中,叙其本末,仍作《减字木兰花》词。蒋令浙西人,其女方笄,美颜色,能诗词,乡人皆能道之。此汤严起诗,《沧海遗珠》所载。”[2]211王清惠的《满江红》是题在汴京夷山驿壁上的一首词,元代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云:“至元十三年丙子春正月十八日,淮安王伯颜以中书右相统兵入杭,宋谢、全后以下皆赴北。有王昭仪者,题《满江红》词于驿云‘太液芙蓉,浑不似、丹青颜色。常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簪妃后里,晕生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颦鼓拍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减。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痕沾血。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转关山月。问嫦娥、垂顾肯相容,同圆缺。’”[3]39、40王清惠在被掳途中,愁绪万千,在汴京夷山驿壁上题下了该词。词中所反映的往昔之“繁华”与今朝之“落魄”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故所写的风云变幻之时与之后的情与景得以完美交融。文学论文发表客舍壁题词也是非常普遍的, 如淮上女的《减字木兰花》就是题于客舍壁之上的。驿站与客舍对词人来说都是陌生和暂住之地,使其产生凄凉之感。但是在经历了漂泊的艰辛和旅途的颠簸,驿站和客舍又成为了他们歇脚,或一叙衷肠的避风港。所以,驿站和客舍对于词人来讲,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和意义。
亭柱与桥柱题壁 亭壁题词、桥壁题词在宋词中也很常见,比如吴城小龙女的《清平乐令》(又名《江亭怨》)是题于荆州江亭柱上的,“《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第五十八引《冷斋夜话》云:‘鲁直自黔安出峡,登荆州江亭,柱见有词曰: 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2]111该少女怀着难言的哀愁,寂寞孤独地倚在栏杆上,面对暮色笼罩下的群山,泪眼朦胧,遥望故乡。感悟伤怀、思乡之情溢于壁间。杨氏的《沁园春》和《满庭芳》亦题在樟镇清江桥上。刘将孙《养吾斋集》卷七:“大桥,名清江桥,在樟镇十里许,有无闻翁赋《沁园春》、《满庭芳》二阕,书避乱所见女子,末有‘埋冤姐姐、衔恨婆婆’,语极俚。后有螺川杨氏和二首,又自序杨嫁罗,丙子暮春,自涪翁亭下舟行,追骑迫,间逃入山,卒不免于驱掠。行三日,经此桥,睹无闻二词,以为特未见其苦,乃和于壁。”桥,对于流离失所的人来说也不失为一个避难场所,但是,比起驿站和客舍,这种条件要艰难得多:要经受风吹日晒、严寒酷暑。杨氏正是避难于此的女子,她经过此桥,睹无闻翁词,心有所感,乃和词于壁,不仅对原题壁词人的“苦情”有深切体会,而且和题二首,更显此女所历悲剧色彩之浓烈。和驿站、客舍相同之处在于,它们也是供行人歇息和避难之地,题在上面的词也多用于宣泄羁旅之愁、漂泊之苦。
住宅与园林题壁 题于住宅与园林壁的词作与前两类词作相比就有很大不同了,这类词作较为生活化,楚娘的《生查子》是一首题于宅壁的词,《醉翁谈录》乙集卷一,略论:“妓女楚娘适三山林茂叔,林正室李氏稍不能容,楚娘作词题壁‘去年梅雪天,千里人归远。今岁雪梅天,千里人追怨。铁石作心肠,铁石刚犹软。江海比君恩,江海深犹浅。李氏见之,遂欢然式好。”这种题壁词把不便当面说的话题于壁,化解了生活中的矛盾。故“李氏见之,遂欢然式好。”唐婉的《钗头凤》据说是和陆游的《钗头凤》亦题于沈园壁,同样感情真挚而强烈,都是有关恋情之作。
其它随处即兴题壁 宋代女子题壁词有的只知它是题于壁,并不能确切知晓它题于何壁。无论题于何壁,这种“题壁”载体都帮助我们记载了我国宋代女子的优秀词篇,使一些足不出户的女子的作品为大家所知晓和欣赏。在女子无才便是德,以及“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种种教条和戒规的压制下,“题壁”也给了这些女子以勇气,使她们敢于通过题壁来公开抒发自我情怀。
二、丰富的思想内容
词体以婉约为宗,词的内容也大都以恋情相思为主要内容。宋代女子词作虽多是抒写闺中愁苦、恋情相思之作,但宋代女子题壁词的思想内容却要丰富得多:举凡抒写相思恋情、羁旅愁苦,反映当时社会人民流离失所、被掳掠的悲惨现实生活,以及寄托了对故乡、亲友的思念之情等内容均于宋代女子题壁词中得以全面体现。
相思爱恋的倾诉 相思恋情是宋词中较为常见的表现内容,宋代女子题壁词亦不乏此方面内容,但女子在公共场合抒发爱情相思、控诉封建礼教制度等,又使它有别于一般的相思恋情词。如宋徽宗宣和年间女子幼卿的《浪淘沙》曰:“目送楚云空。前事无踪。谩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辜负东风。 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滿袖啼红。”[1]988其序中云“幼卿少与表兄同研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缔姻。父兄以兄未禄,难其请,遂适武弁。明年,兄登甲科,职教洮房,而良人统兵陕右,相与邂逅于此。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云。”[1]988该词不仅描述了自己四处飘零的生活状况,更痛诉自己被负心人所弃的悲哀。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