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图书情报

从译介学角度看文化意象的传递_《红楼梦》

时间:2011-06-10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译介学简介。红楼梦》两个翻译版本中文化意象传递的分析。文化意象。
论文关键词:译介学,《红楼梦》,文化意象
 

1.译介学简介

1.1译介学的发展

译介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在语言学派的推动下,出现了语言学转向。代表人物有Roman Jakobson, Eugene. A. Nida, PeterNewmark等。20世纪70年代,在Andre Lefevere, Susan Bassnett等人的推动下,西方的文学翻译有了重大突破,文化转向诞生了。从此翻译不再被视为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翻译研究开始重视文化因素,并且审视其文化传播的任务,这也正是译介学的特点。同时也印证了尤金·奈达的观点,他认为:“对于真正成功的译者来说,掌握两种文化远远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文字只有在它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当中才有意义。” [1]110

在中国《红楼梦》,译介学依旧是一个新兴学科。对于译介学在中国的发展,谢天振教授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认为:

严格而言,译介学的研究不是一种语言研究,而是一种文学研究或者文化研究,它关心的不是语言层面上出发语与目的语之间如何转换的问题,它关心的是原文在这种外语和本族语转换过程中信息的失落、变形、增添、扩伸等问题,它关心的是翻译(主要是文学翻译)作为人类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2]

这充分说明了译介学跳出了单纯的语言层面,进入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研究层面,文化在译介学研究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译者的作用也得到了突出。正是这种文化转向赋予了翻译研究更为独立的学科地位。

1.2译介学的重要性

翻译活动长期以来只是被看做语言间的转换,其“创新性”以及翻译作品的价值往往被忽视掉。而许渊冲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目标是成为翻译文学,也就是说,翻译作品本身要是文学作品” [3]101 同时,他指出译者应当“发挥译语优势” [3]64这与法国学者Robert Escarpit提出的“创造性叛逆”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者都强调了译者的主动性以及再创造。“创造性叛逆”这一命题是译介学的理论基础,它使人们认识并重视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强调了译者的创造性及审美标准。从译介学的角度来看,读者应该欣赏译者的创新精神,而社会应该承认优秀译作的独立地位和价值论文格式

2.文化意象

文化意象,通常是悠久历史的产物。它有多种形式,首先,它可以是植物,比如中国文化中的梅兰竹菊,西方文化中的玫瑰或是橄榄枝。其次,它可以是颜色,比如在中西方文化中,红色与白色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意义。同时,它也可以是一种动物,一个数字《红楼梦》,甚至是习语、格言或者典故中的某个形象。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碰撞不可避免,文化冲突与对立必然存在。因此,文学翻译当中,“文化冲突意象”,“文化困惑意象”,“文化空白意象”的出现也是在所难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不同的文化之间没有真正的融合。译者可以通过运用创造性的语言和创造性的翻译方法推进文化间的交流。许渊冲教授曾指出,含有大量文化信息的作品,其翻译通常仅仅是使读者“知之”,想要使读者“好之”“乐之”,译者必须具有创造性。笔者认为文化意象传递的创新不仅体现在语言上,也体现在翻译方法上。

3.《红楼梦》两个翻译版本中文化意象传递的分析

《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它涉及了传统价值观、习俗、宗教、信仰等等,而这些恰恰与西方文化是有巨大差异的,其丰富的文化意象更是给译者带来了巨大挑战。尽管如此《红楼梦》的译文依旧有20多种语言上百个版本。此文选取了广为流行的两个版本:一个是杨宪益和戴乃迭的合译本;一个是霍克斯的译本。通常来讲,前者倾向于异化手法,后者惯用归化手法。至于文化意象传递的最佳手法并无定论,译者所能做的是根据具体语境,以及译文目的等,找出适合的翻译方法,从而使译文更好地实现其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任务。

例1: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第五回)

Hawks’ rendition: Heaven made you like a flower…

Yang’s rendition: By nature fair as an orchid…

例2:

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 , 不但不为新特,且更可厌了。(第三十回)

Hawks’rendition: He was reminded of Zhuang-zi’s story of the beautiful Xi-­shi’sugly neighbour, whose endeavours to imitate the little frown that made Xi-shicaptivating produced an aspect so hideous that people ran from her in terror.The recollection of it made him smile.

“This is “imitating the Frowner” with avengeance,’ he thought, ‘- if that is really what she is doing. Not merelyun­original, but downright disgusting!”

Yang’s rendition: 'If so, she's'Dong Shi imitating Xi Shi,'3 which isn't original but rathertiresome.'

Note:Hsi Shih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Yueh.Tung Shih was an ugly girl who tried toimitate her ways.

例1中,对中国读者来说,“兰”这种花是一个文化意象,意味着“高雅”,杨宪益采用了异化,没有考虑到西方文化。在西方人眼里《红楼梦》,兰花没有“高雅”这一内涵意,甚至,从词源学角度讲,“orchid”这个词源于希腊词语“orchis”(睾丸)。霍克斯用“flower”来替代兰花,从译介学角度看,他的译法并没有完成翻译作为文化桥梁的任务。正如前面所说,相同的文化意象可能会有不同的内涵意义,所以这种情况下就不能简单地采用异化。但是异化基础上,加以注释就可以克服单纯异化带来的缺陷。这种译法西方读者更能接受,而且也实现了翻译文化传播的使命。例2中,杨宪益就是采用了异化加注的方式,这一翻译方法的使用使得其译文既能保留原文文化意象,传播源语言文化,又能为西方读者所接受。同时,例2中,霍克斯的翻译表明增译也是一种好的选择。增译使得译文连贯,自然,且具有可读性。

例3:

平儿说道:'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 (第十一回)

Hawks’rendition: A case of “the toad on the ground wanting to eat the goose in thesky”.

Yang’srendition: A toad hankering for a taste of swan.

例4:

水溶见他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第十五回)

Hawks’rendition: ……the prince observed to Jia Zheng that “the young phoenix wasworthy of his sire……”

Yang’srendition: ……the prince turn to observe to Jia Zheng, “Your son is truly adragon’s colt or young phoe­nix…”

例3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一格言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癞蛤蟆”与“天鹅”这两个文化意象也已为中国读者普遍接受。因此,中国读者能够理解说话者用“癞蛤蟆”来指代贾瑞,用“天鹅”来指代王熙凤,从而嘲讽贾瑞,奉承王熙凤,指明贾瑞的想法就是白日梦。然而,对西方读者来说《红楼梦》,天鹅并没有那么高贵。在他们眼里,天鹅和癞蛤蟆不过是两种普通的动物,因此直译并不能传达准确的内涵意义论文格式。了解中国文化的霍克斯采取了增译的方法。通过增补的词语“on the ground”以及“inthe sky”,“癞蛤蟆”与“天鹅”之间的距离显而易见,内涵意义也就一目了然。然而,例4当中,杨宪益依旧用了异化策略,然而霍克斯在保留“凤凰”这一意象时,删除了“龙”这个容易引起误解的文化意象。由此可见,在异化处理方式之上,增补和删减都是处理文化意象传递的有效手段。

例5:

宝玉道:“......知道你天天萍踪浪迹,没个定去处。”(第四十七回)

Hawks’ rendition:“…and you’re such a rolling stone that no oneever knows where to look for you.

Yang’s rendition:… but you’re so seldom at home,floating about free as duckweed every day,onenever knows where to find you.

例5中,“Floating about free as duckweed”, 这一描述形象生动,对于西方读者是可接受的。然而,西方语言中有这样一句谚语,“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相比“duckweed”,“rollingstone”这一意象更易为西方读者所接受。因此,此例中,霍克斯的译文更胜一筹。由此可见,如果目标语当中的某一文化意象与源语言中的某一文化意象有着相同的内涵意义,那么译者可以使用这一文化意象替代译入语当中的文化意象。这样可以使译文更自然更容易接受,某些情况下还可避免文化冲突。

4.文化意象翻译策略归纳

随着译介学的发展,以及“文化转向”和“创造性叛逆”两个命题的深入人心,文化因素得到了译者更多的关注。鉴于文化意象是富有本民族特色以及深层内涵意义的信息,翻译过程当中,译者理当更加关注文化意象的传递。通过《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译例的分析《红楼梦》,笔者认为对于文化意象的翻译,译者不应局限于归化策略或是异化策略,而应发挥创造性,寻求恰当的翻译方法,最大程度地实现译文的任务。“翻译即交流” [1]116,从译介学的角度来看,译本应完成其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任务,对于文化意象译者应当“尽量传达原文的异质因素,尽量传达原语的异域文化特色,尽量传达原语的异语语言形式。”。[4]因此,在处理文化意象传递这一问题时,为了减少文化亏损和变形,同时避免文化冲突,译者可以采取异化基础之上加脚注,异化基础之上增补或删减,以及意象替代的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2]谢天振,《译介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许渊冲,《文学与翻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孙致礼,中国文学翻译:从归化走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1)。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从文化语境的角度试析翻译解码及其翻译方法_图书馆
下一篇论文:从英汉网络新兴词汇的构成特点浅谈英汉语言未来发展趋势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图书情报
最新图书情报
读者推荐的图书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