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谁撩动了她的心弦—从象征视角看《菊》中爱丽莎的“手套”

时间:2015-11-24  作者:郭新辉

摘要:《菊》是约翰·斯坦贝克的优秀短篇小说,其主人公爱丽莎就像一朵菊花,而她的生活却像那套上“手套”的手,得不到自由。本文着眼于“手套”地象征意义,力图从象征视角探讨生活在男权社会中,渴望自由生活的爱丽莎的心弦是怎样一步步被撩动,她那一“戴”一“摘”“手套”的过程又是如何体现她的心灵波动。
论文关键词:手套,心弦,象征

在这篇短短的故事中,到处充斥着象征的手法,而以往大多数评论文章都是关于“菊花”象征爱丽莎本人的象征文学评论。本文也尝于此评论,但另辟蹊径,主要着眼于农村巧妇爱丽莎手上那副“手套”的象征意义,据此探讨她那颗封存着对自由浪漫生活向往的心弦是怎样被一步步撩动,而这撩动心弦的过程又是怎样由她手上的“手套”一步一步展示出来的。通过她戴“手套”,摘“手套”,最后预示着只能重新戴上“手套”的过程来阐释女性被缚生活的无奈。

象征是指“用一具体事物来代表其他事物的表现手法,尤其是用可见的事物来代表不可见的事物,它通常不直接表示某种确定的意义或意思,而是描述一种能够体现意义的事物。”【2】

在《菊》中,“菊花”象征着爱丽莎本人,而她手上的“手套”却是她心灵灵动的体现,象征着她心灵深处不断变化的过程。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处于从属地位,当时的男女关系正如波伏娃所说的“男人的优越在于‘超越性’,可以无拘无束享受自由;女人的劣势在于陷入‘内在性’,受到约束的囚禁,从事重复性工作而缺乏创造力。”【3】

象征主义文论主张“文学更多地展示人心灵的流动,在有限的心灵活动中显示出精神的无限性”(张首映58)、“人与自然及宇宙是一个整体,整体必须和谐和统一,心灵的我与现实的我最后必须融为一体,由一分为二走向合二为一。”(张首映58)生活在男性主导的社会里,爱丽莎的生活注定像“萨利纳斯峡谷”那样被“锅盖”盖起来,注定“心灵的爱丽莎”和“现实的爱丽莎”不能“融为一体”,不能“一分为二走向合二为一”。

“手套”作为爱丽莎心灵变化过程的象征,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戴上“手套”,象征着她的生活就像那被套着“手套”的手,永无明日,得不到真正的自由;摘掉“手套”,重见天日,她的生活充满阳光,心灵的欲望得到最到程度的满足。“手套”的一“戴”一“摘”的张弛过程极大程度上象征着爱丽莎心灵深处的波动。

一、戴上“手套”,保护的不是“手”而套住的是“心”

生活在萨利纳斯峡谷这样封闭落后的环境中,往往囚禁的不仅仅是人的躯体,而更多的是禁锢人的心灵。作为萨利纳斯峡谷的一名居民,一名家庭妇女,爱丽莎自然逃脱不了这种厄运。但她那被禁锢的心灵却对外面的世界时不时有着一种强烈的向往欲望。

这里真的太闭塞了,闭塞的使爱丽莎那颗被禁锢的心要想获取些许信息,些许自由只能是通过观看男人的言行才能实现,“她低头看见丈夫亨利在院子另一头和两位衣帽整齐的男人谈话”、“爱丽莎瞧了他们一会儿又接着干自己的活”、“她每隔一会儿就朝站在拖拉机库前的三个男人看上一眼。”从她的这些行为可以看出,爱丽莎对男人的世界是多么的好奇,多么渴望能像男人一样走出大峡谷,看看外面的自由天空。她甚至把自己打扮成男人的模样,模仿他们“她头戴一顶男人戴的黑帽,帽檐儿低低的挡住眼睛,脚穿一双粗笨的厚底鞋。”

可是,她深知,男人们不可能让她踏入他们的世界,她也只能生活在属于女人的闭塞世界里。这样,她就只能把那颗对外面世界好奇的心掩藏起来,就像用“手套”把她那双灵巧的手套起来一样,“为了保护双手,她干活时总戴着一副厚实的皮手套”。她戴着“手套”,看起来似乎保护了她的双手,殊不知,她却是把她那颗“不安分”的好奇心也一并深深地“套住”,掩藏了起来。但生活中,她的那颗好奇心时而又会溜出来“探视”一下外面的世界,看看能否“逮到”一次机会。在她不经意间摘掉 “手套”时,她那灵动的心就暴露无遗了。“她取下一只手套,强壮有力的手指插进菊根四周的嫩绿苗丛。”摘掉“手套”, 解放出双手,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用手去触摸那些菊花,体验自由的气息。同时她的内心深处也能体味到由手的自由带来的快乐和些许的放任。但是,在这种闭塞的环境中,在男尊女卑的传统下,她不敢完全放开,尤其是在自己的丈夫面前“爱丽莎站直了腰,把手套戴好。”于是,刚释放的那颗心又悄然的被藏了起来。

爱丽莎有一双干农活的巧手,她把家里整理得整整齐齐,房子周围弄得干干净净,而且她最擅长种植菊花了,“我每年都培育菊花,花朵比附近谁家种的都大。”可她的这种天赋却得不到别人的认同,特别是她的丈夫根本就没把她的这种天赋当回事,“但愿你能在果园里培育出那么大的苹果来。”简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这当然使得她非常伤心。因此,在她的心灵深处,可以想象她是多么的渴望得到理解,她的价值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可是,如果她得不到自由,走不出峡谷,摆脱不了“手套”式的束缚,那她也将只能永远过着戴着“手套”的被束缚的生活。

二、 摘掉“手套”,释放的不仅是“手”而更重要的是“心”

戴着“手套”,再巧的手也会受到受羁绊,得不到自由的发挥,。生活在像盖着锅盖的峡谷里,就像是戴着“手套”的手,得不到自由。但是,一旦摘掉“手套”,手就能重见天日,获得新生,能尽情发挥它的作用,游刃有余。而人一旦能够冲破峡谷上的那口“锅盖”,走出峡谷,就能获得自由的快乐,找到生命的真谛。这也许就是隐藏在爱丽莎心灵深处的那根心弦。

得知补锅匠能自由自在地、一年四季穿行于各个地方时,爱丽莎就像是受到电击似的,把“手套”摘掉,“爱丽莎把手套摘下塞进放剪刀的围裙口袋里。”而且她还感慨补锅匠生活的趣味,“这种生活听起来怪有意思的”。摘掉“手套”,释放了双手,不经意间,她那被封存已久的对自由生活向往之“心”也被释放了。她似乎隐约感觉到属于自己的自由生活即将到来,她可以完全把自己给放开出去了。特别是当她的菊花受到补锅匠的夸奖和肯定时,她似乎都忘乎所以,把自己女人美丽的一面也尽情表露出来,“她摘下走了形的帽子,把头一摇,散开一头漂亮的乌发。”无意识间,她内心感觉自己已经完全不是那个封闭无自由的村妇,她也享有跟男人同样的自由了。她竟然连“手套”都抛在脑后了,“她在花床边的土地上跪下,手套也忘了戴,直接用手指挖出一些沙土。”象征束缚的“手套”给“忘了戴”,这样爱丽莎那被长期掩埋的渴望自由生活的心就被彻底释放了出来,她那热爱自由,渴望自由的心弦也同时被彻底的撩动了。

爱丽莎已完全沉浸在这短暂来之不易的自由“心灵”中,她甚至想要走出山谷,获得更多的自由。因为她让补锅匠把她最以为傲的成果--- 菊花,带到外面世界去。菊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爱丽莎本人,菊花被带出山谷象征着她本人获得了自由。

爱丽莎渴望自由,她那渴望自由的心弦完全被补锅匠的自由生活撩动了,这是她欲望长期积累地一次彻底的迸发,然而,迸发毕竟是短暂的,爱丽莎刚被撩动的心很快又被残忍的现实封冻了起来。

三、 残酷现实,预示重新戴上“手套”

爱丽莎那刚被撩动的心弦却被残酷的现实无情地击断了。她送给补锅匠的菊花被他无情的扔掉,而视为菊花的她也将同样遭此噩运,被现实的残酷无情所抛弃。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说书漫谈
下一篇论文:“十七年”小说中的人物绰号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