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改革实践教学,建设开放式实验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建立“设计制作工作室”是完善实践教学的途径。走进“作坊”,“项目课程”贯穿在教学之中,在具体的实践性的学术过程中,学生收获得到的“知识”远比他单纯读书、做笔记要大得多,因为教学有了针对性和实用性,而且,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的本身,还有实际运用知识的方法,一举两得。与企业联合,建立“设计实习基地”是完成实践教学、延伸设计项目和成果应用的重要途径。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包豪斯提倡的教学形式。把师生的科研成果与社会实际项目相结合,扩大教学资源的共享,可以获得双赢。让设计艺术教育走向社会,走进职业岗位,真正实现“精英型”教育向“应用型”教育模式的转变。
4、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题,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导者,也是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实践者。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就必须具有工程背景和工程意识,并配备高水平的实验室教师队伍。比如,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授就必须在取得博士学位后,先在企业工作3~5年,然后才能够在学校任教。由此可见,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参照德国的做法,我们把教师派到企业去工作半年到1年;或从企业聘请3到4名高级设计师担任专业教授,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专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会学生如何去设计课题、动手实践、分析实践数据和现象、要培养学生如何观察、归纳、记忆、思维等方法,使学生达到主动钻研、有选择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如何用科学的思想观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小结
本文系统探讨了针对独立学院设计艺术专业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如何开创出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应对市场的挑战,提出了一条新的理念与实践途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高等院校实施的素质教育有很多共性的东西,更有独到的特色。面对科技高速腾飞的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开放的头脑、宽广的视野、博大的胸怀,能适应现代化国际社会挑战,真正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带头人的新型人才是独立学院责无旁贷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陈巍. 对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层思考[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7年4月
2 刘华文. 浅析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8年06期
3 叶春生.二十年的实践与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身和发展趋势(第五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 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索[D]:[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6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