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安全论文

网络主体性困境及其应对策略

时间:2015-11-13  作者:张 伟 东
  2、信息网络技术不利于主体思维能力的发展

 

信息网络技术对于主体思维能力的影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的平面化

赛博空间的信息空间性质和超文本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超大的记忆体,当我们需要信息时候只要通过适当的技术就可以找到所需信息,这改变了传统上的记忆方式,网络记忆取代大脑记忆成为主流。这一改变使得主体思维“平面化”,从而使人们失去思维的“深度”,即降低了大脑记忆在人类理解过程中的作用,就像普遍使用“文字”使人们逐渐忘记了对生活的直接体验一样。早在20世纪中期,海德格尔就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信息技术对于语言和思维的革命性影响。他认为任何触及语言和思维的技术都是基本的技术,必须加以深入反思。他在1967年说:“也许历史与传统将平稳地顺应信息检索系统,因为这些系统将作为一种资源以满足按控制论方式组织起来的人类的必然的计划需求。问题是思想是否也将在信息处理业中走完它的道路。”[1]

当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证实了海德格尔的忧虑。网络思维方式的平面化导致思维深度的消失,信息量的爆炸掩盖了思想的深度贫乏。人类理解力的功用在于认识世界,思考世界,获取知识以技术性地改造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提供“意义”和对技术的运用提供思想指导。而在网络上我们获得的很可能只是“知识”,它往往无法替代我们自己头脑中的思索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提供意义。

(2)思维的技术化

从现代技术出现开始,技术对人类思维的异化就没有停止,网络时代思维的技术异化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人机界面所形成的人机共生思维、主体思维借助于电脑表达都在无形中抬高了技术和机器在思维中的地位和作用,降低人在思维中的地位和作用,导致了思维方式的技术化,丧失其丰富的人性内涵。譬如说,网络时代对创新的要求是无止境的,这就导致了“为新而创”:一味求新求变,不断升级,“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样的结果就是容易丧失思维的连续性和继承性。结果可能是一种“无根”的创造,没有实际价值的创新。

信息网络技术本质上属于一种虚拟现实技术,赛博空间的虚拟性特征也是其主要特征之一,这表明网络主体的思维多在虚拟条件下发生的,带有明显的思维虚拟化,这容易导致思维的空洞化。麦克卢汉曾经警告过,要注意精神可能会离开肉体,被加速运转到能够浮进电子虚空,他称之为“脱离肉体效应”(Discarnate Effect)。“我们自我加速到一个超出我们生存本能的速度,”多伦多大学“麦克卢汉中心”的纳尔逊·塔尔(Nelson Thall)说,“今天,人们醒悟到,电力技术将人脑加速到一个异乎寻常的速度,而人的肉体却原地不动,这样形成的鸿沟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人的大脑被赋予了能够浮出肉体、进入电子虚空的能力,它可以在一瞬间到达任何地方,于是你就不再只是血与肉了,”当我们逐渐进入虚拟化的生存,那些数万年来为我们的本性作出规定的生理边界,越来越快地变得过时了,在虚拟世界里,我们几乎能在任何时候“到达”任何地方,我们的选择不再受到金钱和距离的限制——仅受时间的限制。[2]

(三)交往困境

1、网络既扩大了人际交往范围,又会使主体弱化人际关系和感受性

借助网络技术,人们可以感受许多前所未有的属性和领域。但是,即使在计算机网络发展到了十分先进的程度,人类的非网络交往还是十分必要,人与人面对面的感受性是无法替代的。人类需要今天这种人与人所特有的关系。也就是说,只有人与人这种特殊的环境,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关系”。这样成长起来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具有人的个性和人的“身份特征”的人。在网络上,“人机”对话尽管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广阔空间,但是人与人,人与人群之间的“人性化”交流和人与人的“人性化”体验与移情,不是“人机”所能感受到的。即使计算机网络再发达,再广泛地渗透于人的具体生活,都只是人类生活的工具,而不能替代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人类必备的生活方式及要件。人类的繁衍、生育、儿女情长、含饴弄孙等人际交流和真实的人际感受,决非网络所能够取代。如果用网络交往代替一切,那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人际关系、人类感受性、降低人的直接体验性和感悟性。

2、网络时代人的交往的异化,削弱了人的主体性

网络作为人与人交往的中介,虽然消除了人与人交往的时空障碍,扩大了人际交往的空间,但是,这毕竟是以技术为中介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技术一只手给予,而另一只手则常常索取,技术愈来愈忽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当计算机空间给了我们更大的个人自由的同时,它也破坏了直接交往的亲密关系网。机器的使用使得许多劳动都成为自动化的,人们之间需要互助的事情越来越少,交往成了成了一件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们之间的真实情感减少了,网络空间中的交往成了替身的交往,这种意义上的交往使参与者的身体在场打上了括号,肉体的直接性既可省略也可模糊,似乎人与人之间更加平等了,但在另一种意义上表明人类相遇的质量下降了,“第二位的或替身的身体所揭示的仅仅是我们心理所希望揭示出来的那种东西”。但替身自我永远也不能完全代表我们,“我们越是把虚拟人身(cyberbody)错当成自身,机器就越是把我们扭曲”。与传统社会里人与人面对面的交往有着质的不同,不直接在物理空间中与其他人见面,我们的伦常也就松散了,面对面的交流,人与人长期靠情感支持的温情和忠诚消失了,人们整天与电脑终端为伴,会使人们之间的关系疏远,情感淡漠,个人容易产生孤独、冷漠等情绪,这个也会削弱人的主体性。

三、网络主体性困境的解决对策

网络所带来的主体性困境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我们喜欢与否,它都在对网络主体发生着影响,针对以上的问题,这里提出如下可能的对策性思路。

(一)加强对网络主体的教育

1、教育网络主体应立足于现实社会的交往

保持人对网络的相对独立性,使人自由地进出网络,不能一味地沉溺于其中,使人成为名副其实的符号掌握者和使用者。就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言,这是出于人的本性的一种需要,要教育人们应该懂得满足这种需要是人之发展所不可欠缺的,虚拟交往不同于,也永远不能取代现实社会中的人的交往,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的缺失会造成人性的某种丧失,从而弱化人的主体性,网络主体应该立足于现实社会中人的交往。只有现实社会中的人与人面对面的、直接的交往才能实现人们之间真正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2、引导网络主体在现实世界中展现自我

正是由于计算机这一创造符号的工具开辟了一个普遍数字化的符号世界,人们则更应有意识地将一个丰富的、现实真实世界展现于受教育者面前,引导他们参与其中,用各种方法让他们感受和意识到真实的事物、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他人、真实的关系,归结到最后一点,也就是实实在在感受到人的真实存在,防止他们借网络世界而逃避现实,使他们明白,网络只是他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工具。这样当他进人网络符号化的虚拟世界中时,才能分辨真实的世界与符号世界,明确以真实的人的身份去把握符号,把握符号世界中的一切,成为符号世界的主体,而不至于丧失自我,沦为异化物。

3、加强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教育

鉴于网络社会中人的符号化身份,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在符号这把庇护伞的遮蔽下,人们可以侥幸逃脱舆论和利益机制的制裁,于是进行自主自律性的道德教育就更为必要。

首先,网络行为主体要对自己负责。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议电子商务安全支付协议
下一篇论文:网络安全事件预警系统方法研究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网络安全论文
最新网络安全论文
读者推荐的网络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