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分别从四所高校中抽取2008级和2006级大学生,每个年级随机抽取4-6个班级,对抽中班级的全部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是电视、报刊书籍和学校教育,但是最希望获取知识的途径为学校教育。在调查对象中,24.4%的人从来没有接受过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46.1%的人每年接受一次,23.3%的人每年接受1-2次,6.2%的人每年接受3次以上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
我国自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以来, 艾滋病的流行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目前,艾滋病仍没有有效的预防疫苗,健康教育被认为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 [1]。青少年思想活跃,正处于性成熟阶段,但又缺乏相关防护意识,成为当前艾滋病预防控制的重点人群。大学生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是艾滋病预防控制的生力军[2]。免费论文。为了解昆明市各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以便为高校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9年对昆明市4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昆明市四所高校,按年级进行分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分别从四所高校中抽取2008级和2006级大学生,每个年级随机抽取4-6个班级,对抽中班级的全部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
1.2调查方法
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自行设计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到现场组织调查对象独立、匿名填写问卷,并当场回收。
1.2.3统计分析
对所有问卷进行统一编码,利用SPSS11.5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1831名学生接受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765份,有效率96.40%。1765名调查对象分别来自昆明市的四所大学,其中医学院校学生436人(24.7%),非医学院校学生1329人(75.3%);男生742人(42.0%),女生1023人(58.0%);年龄分布在17-25岁,平均年龄为20.83±1.37岁;大学一年级918人(52.0%),三年级学生847人(48.0%);。
2.2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来源情况
调查显示,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是电视、报刊书籍和学校教育,但是最希望获取知识的途径为学校教育。两者相比较,大学生希望通过医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比例明显高于实际情况(P<0.001),见表1。
表1 大学生实际与希望获取艾滋病知识的途径比较
来源途径 |
实际来源 |
希望来源 |
χ2 |
P |
人数 |
% |
人数 |
% |
电视 |
1393 |
78.9 |
848 |
48.0 |
362.97 |
<0.001 |
报刊书籍 |
1363 |
77.2 |
785 |
44.5 |
397.27 |
<0.001 |
学校教育 |
1327 |
75.2 |
864 |
49.0 |
257.94 |
<0.001 |
免费宣传材料 |
1287 |
72.9 |
746 |
42.3 |
351.33 |
<0.001 |
广播 |
654 |
37.1 |
400 |
22.7 |
87.27 |
<0.001 |
朋友 |
633 |
35.9 |
287 |
16.3 |
175.99 |
<0.001 |
医生 |
364 |
20.6 |
569 |
32.2 |
61.23 |
<0.001 |
其他 |
71 |
4.0 |
49 |
2.8 |
4.18 |
<0.05 |
2.3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
2.3.1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式
在调查对象中, 24.4%的人从来没有接受过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46.1%的人每年接受一次,23.3%的人每年接受1-2次,6.2%的人每年接受3次以上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其中,医学院校的学生较非医学院校的学生接受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频率更高(P<0.001),见表2。免费论文。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依次为讲座(50%)、专题展览(36.7%)、活动(30.8%)、必修课程(17.1%)、培训(6.7%)。医学院校主要以讲座、必修课程、活动为主,非医学院校则主要以讲座、专题展览和活动为主。
表2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接受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比较
学校 |
每学期3次以上 |
每学期1-2次 |
每年1次 |
从来没有 |
χ2 |
P |
医学 |
64(14.7%) |
152(34.9%) |
192(44.0%) |
28(6.4%) |
178.47 |
<0.001 |
非医学 |
45(3.4%) |
259(19.5%) |
622(46.8%) |
403(30.3%) |
|
|
合计 |
109(6.2%) |
411(23.3%) |
814(46.1%) |
431(24.4%) |
|
|
2.3.2大学生对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态度
调查对象中,93.9%的人认为学校很有必要或有必要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4.7%的人认为可有可无,只有1.4%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免费论文。在接受过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1334人中,对于学校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60.0%的人认为一般, 26.8%的人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 13.1%的人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医学院校的学生对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较非医学院校的学生更高(P<0.001),见表3
表3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满意度的评价情况
性别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
非常不满意 |
χ2 |
P |
医学 |
27(6.6%) |
128(31.4%) |
215(52.7%) |
28(6.9%) |
10(2.5%) |
42.20 |
<0.001 |
非医学 |
26(2.8%) |
176(19.0%) |
587(63.4%) |
112(12.1%) |
25(2.7%) |
|
|
合计 |
53(4.0%) |
304(22.8%) |
802(60.0%) |
140(10.5%) |
35(2.6%) |
|
|
3 讨论
调查显示,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是电视、报刊书籍和学校教育,但学生最希望的还是通过系统的学校教育获取相关知识,而且93.9%的人认为学校很有必要或有必要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大学生希望通过医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实际情况。这说明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学校和卫生部门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调查对象中24.4%的人从来没有接受过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非医学院校开展的教育活动更少。尤其是目前学校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主要通过讲座、专题展览、活动等形式开展,而课堂教育开展较少,非医学院校几乎没有。但通过选修课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且容易开展,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因此要利用学校有利资源,采取以课堂教育、大众媒体和宣传栏等手段为主,专题讲座、同伴教育等其他方法为辅的综合方法,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分别建立全面、系统、科学可行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模式[4]。
调查显示,只有26.8%的人对学校开展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结合定性访谈结果发现,缺乏受过系统专业培训的师资力量和规范化教材,开展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限制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专业师资的缺乏成为目前影响非医学院校开展艾滋病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高校应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改善培训方法,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参与式培训,发挥同伴教育在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注重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开展生活技能培训,不断开发各种形式的宣传材料,运用网络媒介的优势开展有吸引力的健康教育等。
参考文献
[1]王湘苏,黄明豪,刘志浩.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7,2(4):46-49.
[2]刘忠华,冷艳,肖征,等.济南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3):192-195.
[3]肖丽君,赵恩宏,闫凤霞,等.我国高校艾滋病教育课程开设情况[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2):187-188.
[4]方卫明,沈敏,吴韶彬,等.武汉市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现状及需求调查[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3(1):49-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