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导读:目前,许多教科书和有关资料只详述了排球技术的重点、难点和传统教法,而对学生心理状态发展这方面资料却很少。本文根据排球教学中学生的心理观察和有关资料的收集,对排球教学中学生心理状态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及身体状况,也是影响情绪变化的原因。两种心理因素都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关键是教师能否掌握学生的这些心理变化特点,正确地加以引导,并结合这些特点进行教学。综上所述,在排球课的教学中,高校排球课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必要的,心理状态的形成有多种原因,诸如:学习动机、技术掌握等,要重视排球课中学生的4大心理状态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在学习时尽可能处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之下,从而确保排球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排球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心理状态的发展。关键词:排球教学,心理状态,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在现代教育领域中,教学改革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运动心理是教学改革的新型教育,在运动心理教育中,有关学生的学习心理、情感教育、全面心理教育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目前,许多教科书和有关资料只详述了排球技术的重点、难点和传统教法,而对学生心理状态发展这方面资料却很少。本文根据排球教学中学生的心理观察和有关资料的收集,对排球教学中学生心理状态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研究。 1、研究方法和对象 1.1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据统计法和分析比较法及问卷调查法 1.2研究对象:广西部分高职高专排球普修课学生 2、结果和分析 2.1高校排球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2.1.1心理状态关系到排球教学实施 所谓心理状态就是指人在各种情境中产生的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的表现被称为心理状态。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排球教学改革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各种心理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赖于其心理素质提高的水平,如果学生缺乏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力,豁达活泼的性格等良好的心理状态时,排球教学工作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大力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它对于提高学生在排球教学中的适应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和思想的协调发展,提高学校排球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2.1.2学生的心理训练对排球教学的重要性 心理训练是调整良好心态的关键,不良的心理状态不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由于目前大部分地区体育教育薄弱,在上排球课前,多数同学没有接触过排球,认为排球技术复杂,课时又少,担心学不好。为了解除这种畏难情绪,在上第一节课时,首先,要跟他们讲解心理因素与学习技术的关系,帮助他们分析学习排球技术的心理障碍,用语言诱导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给他们讲优秀运动员的事迹,看优秀运动员技术动作录象,使他们羡慕,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2.2心理状态诱因分析 2.2.1 人的心理状态是大脑皮质的技能反应,是主客观刺激使大脑皮质原有动力定型受到破坏而 产生的消极情绪。这一过程所引起的兴奋通过扩散或诱导,使内脏器官活动发生变化同时腺体分泌失调所产生的刺激反馈到大脑皮层,与动力定型的破坏过程结合起来,就导致了心理障碍的产生。 教学中学生临场的心理症状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2.2主观因素引起的情绪变化 2.2.2.1学习动机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学生学习的动机是否正确,目的性是否明确,是引起学生情绪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与学生 *石丹青 女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沈桂萍女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公共课部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促膝交谈,发现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只是为了学会几种动作来应付考试,而不是把它当作一种技能来掌握,练习时往往情绪不够高涨。科技论文。 2.2.2.2个性特征及身体状况对情绪的影响 学生的个性特征及身体状况,也是影响情绪变化的原因。有一部分学生以为自己身体条件比较好,素质好,技术水平稍高,把自己估计太高,沾沾自喜,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还有一部分学生总认为自己素质较差,运动能力薄弱,天生就笨,对学习动作缺乏信心,不愿意努力,更不主动自觉地去学习,产生自卑心理,更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表1、排球教学中心理状态及其影响   
    
        
            | 内容 | 心理状态及表现 | 直接影响 |  
            | 基本技术教学 | 注意力不集中,反映迟钝,烦躁 | 起动迟缓,动作变形,容易形成错误动作的定型 |  
            | 战术组合练习 | 犹豫不决,动作失控,领悟迟钝 | 缺乏合作,节奏紊乱,积极性不高 |  
            | 身体素质练习 | 懒散,惰性,动作不规范 | 节奏紊乱,积极性不高,肌肉动员不充分易受伤 |  表2、客观因素引起情绪上的变化调查统计表   
    
        
            | 影响因素 | 积极练习 | 练习不太积极 | 比赛保持冷静 | 比赛情绪变化 | .保持锻炼 | 气候差不愿活动 |  
            | 人数 | 134 | 14 | 73 | 149 | 101 | 162 |  
            | % | 51 | 0.53 | 27.8 | 56.7 | 38.4 | 62 |  表3、主观因素引起情绪上的变化调查统计表   
    
        
            | 影响因素 | 学习目的明确 | 被动消极 | 素质好自信 | 素质差自卑 | 技术好情绪高 | 技术差情绪低 |  
            | 人数 | 110 | 153 | 98 | 72 | 96 | 69 |  
            | % | 41.8 | 58.2 | 37.3 | 27.4 | 36.5 | 26.2 |    2.2.2.3技术掌握的程度对情绪的影响 学生本身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也对情绪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观察发现:凡是技术掌握好而快的学生,对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对技术掌握得慢而效果差的学生,情绪低落,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有时甚至是为了应付老师而被动的练几个,但老师稍不注意就会偷懒懈怠。 通过表1、表2表3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压抑、懊恼和不满足的心理体验,产生这种体验的诱因很多,学生学习过程产生的各种体验可能发展成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同时也可能发展成为消极的心理因素。两种心理因素都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关键是教师能否掌握学生的这些心理变化特点,正确地加以引导,并结合这些特点进行教学。 2.3专业排球课时,学生具有的4大主要心理状态 2.3.1积极型心理状态 具有积极型心理状态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自觉性强、兴奋性高,善于动脑动体,掌握各项技术动作较快。但积极型的学生出现兴奋过高时,往往会表现出盲目蛮干,如在发球时抛球不稳定,击球不准,手法不正确,表现为多次发球出界,不能准确控制力量和落点。像这种心理状态的学生应采用心理诱导、语言暗示、注意力转移等方法来调节学生过高的兴奋性,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使之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避免错误动作的产生。 2.3.2消极型心理状态 消极型心理状态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主动性较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情绪低,往往想逃避练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过度紧张、心情不安、沉闷、失去信心,致使动作怠慢,反映迟钝,提不起精神,缺乏完成技术动作的勇气,产生怕苦、怕累、怕伤心等心理现象,导致错误动作出现更多。 因此,在排球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调节和提高此类学生的心理状态,使他们向积极型的方向转变。如采用表扬与鼓励,振奋起精神,引入竞争机制,激励奋发向上,排除不良信号刺激,消除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率等。 2.3.3恐惧型心理状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