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中国文化在春秋战国时代,应该说是最灿烂的时代,但是从那个时代之后,中国文化就被儒家所控制。儒家学说的崇古、保守,他的师承,同样深刻影响着国人的体育观念。
关键词:中国,体育观,探究
行动始于人心,思想主人之心。观念的形成源于行动,同时观念支配和束缚着人类的行动。研究人类的现象,应该探究影响他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那么影响中国传统体育观念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
1、我国传统文化对体育观念的影响
1.1孔儒学说对中国体育观念形成的影响
中国文化在春秋战国时代,应该说是最灿烂的时代,但是从那个时代之后,中国文化就被儒家所控制。
始自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昌于胜唐的科举之制,以及现代的国人思维,无不显示出儒家学说重大影响。
儒家这个“儒”,在春秋以前是祭祀典礼所用的司仪,因为他了解祭祀程序,遇到国家重要典礼的时候,必须有这样的人提供意见,这种人在本质上当然是崇古的。那个时候,没有新兴的礼乐,必须用古时的礼乐,为了维持自身的饭碗,必须先维持他职业的稳定,所以他必须崇古。可以说,儒家的基本精神是崇古的、保守的,严格一点说,儒家不但是很保守的,而且是反对进步的。比如东汉时候,政府有个规定,每一个知识分子的发言、辩论、写文章,都不能超出他老师所告诉他的范围,这叫做“师承”。如果超出师承,不但学说不能成立,而且违犯法条。
儒家学说的崇古、保守,他的师承,同样深刻影响着国人的体育观念。谈到中国体育不得不说武术,可以说对于武术的思想观念基本反映了国人的体育观。传统武术的“尊师重道”、“孝悌正义”、“唯师命是从”等观念,莫不是儒家思想烙下的深刻印记。传统武德中的武术传承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具体表现在血缘化倾向和区域性两个方面。在尊祖师习俗上浓厚的迷信色彩,由此形成的不少清规戒律和续家谱、立牌位等风气以及恪守祖训、祖道的风气。这些观念风气阻碍了武术技艺的健康发展,压抑了武德思想的进步发展,扼杀了体育者的创造能力。
1.2黄老学说的影响
黄老之学起于战国时期。“黄”指战国时的黄帝学派(融合道家、神仙家和阴阳家的思想,伪托黄帝著书,《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且战且学仙”,“仙登于天”),“老”指老子,代表道家的老子学说(《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师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
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史记·乐毅列传赞》称其代表人物有河上丈人、安期生等 。黄老之学继承、改造了老子“道”的思想,认为“道”作为客观必然性,“虚同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见其形”。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上述主张在汉初产生了一定影响,出现了“文景之治”。东汉时黄老之学与谶纬迷信相结合,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原始道教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黄老之学崇尚通过清修(即通过少思寡欲的清心和“心斋”,通过“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见素抱朴”、“返朴归真”以去除肉身和心性的贪欲和妄念、执念)方能够守静、“坐忘”“致虚极,守静笃”,进而能够彻悟“无为”——即真正明了如何才能不违天道行事、应物、待己,如何才能避免人为的乱干预宇宙自然大道的运化之要义,由此能达“无为而无不为”、随心所欲合于“道”的得“道”至地。
黄老学说思想的影响,使中国的传统体育的目标是修身养性,不主张运动竞技,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在中国的体育项目中出现了不少动作缓慢、节奏悠然、蕴涵诗意的非竞技健身强体运动,诸如导引、气功、太极等。
1.3宋明理学的影响
理学产生于北宋,系宋代儒家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的哲学思想。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
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持续时间很长,社会影响很大,讨论的问题也十分广泛。免费论文。
但理学在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愈益起着消极乃至反动的作用。理学家在封建礼教的方面的要求近乎达到非人地步,以至连其自身往往都不能忍受那种压力,导致自己人格分裂,成为言行不符,甚至言行恰恰相反的两面人。理学家所要求的道德,几乎全部都是外销品。因为自己做不到,所以道学家往往一味要求别人在礼教缚甲中受苦。这种心理背景,产生一种愿望,就是对别人的责备永无止境。在这个庞然而坚固的理学思想指导原则下,寡妇被迫活活饿死,也不许再嫁。音乐、戏剧、绘画,一律成为坏人心术的毒品,逐渐被轻视。作诗也属于堕落行为,因为不专心便作不好,专心则就没有时间思念道德和忠君爱国的大事了。其他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之类,看一眼都是罪过。只有低贱的人才去从事体力劳动,圣人系统和准圣人系统──理学家,则必须全神贯注于道德,和道德基础上的“治国”、“平天下”。人们连走路都要有一定姿态,奔跑和急促的步子,都是轻浮下贱。服从传统权威、崇拜古人古事、崇拜祖先,都是最高贵的善。任何改变和抗拒的念头,都是邪恶,必须在念头一起时就予以无情克制。任何发明创造,更都是专门取悦小人和女人的奇技淫巧。在理学这种思想体系下,体育几乎丧失了存在的土壤,更别说发展创新了,以至于连仅仅修身养性的运动也只能心动而不敢身动了。
1.4专制统治的影响
中国历史到战国时代封建制逐渐陷入危机,诸侯兼并而成为七国,都开始建立王权专制制度。到秦灭六国,秦始皇依据法家理论,明明白白地将自己确立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坚决地拒绝了封建制。
专制主义制度是就中央决策而言的,具体指皇帝个人专断,中央重大事务的决断权由皇帝个人掌握。封建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社会秩序,组织社会生产。中国国土过于广阔,集权有利于维护和巩固统一。 专制制度在战国时期提出;秦朝时期确立;西汉时期得以巩固;隋唐完更趋善;北宋对之加强;元朝得到进一步发展:明清则更加强化。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