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快乐体育的基本内涵入手,通过有效的快乐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产生愉快的心情,在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气氛,使学生以快乐的心情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增强体质,提高跆拳道技术水平,并体会跆拳道运动中真正的“快乐”,培养其终身体育能力。
论文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跆拳道教学,快乐体育
1 快乐体育的内涵
我们所谓的快乐体育,是指从终身体育与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情感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人格教育、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学思想。它重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和每一项不同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并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使大学生能自主地、欢乐地从事体育学习。它不仅把运动和情感作为实现教学目的与任务的手段,而且把运动中内在的乐趣和丰富情感作为目的,因此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有利于发展体力与智力,培养自我育体能力与完美的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 如何在高校跆拳道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
2.1 和谐发展学生个性
2.1.1 精选跆拳道教材
课程内容的安排既要开发学生智力又能对技术、技能方面的掌握,往往是课程设计者们预先安排好的,这一课程设计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影响着对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如很多跆拳道教材内容上太极八章内容及基本技术动作设计很多几乎占居全书的全部,这对于教师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和学期安排受到很大影响,相关资料表明,跆拳道课程内容设计中品势和单纯练习基本技术动作导致学生兴趣下降。由此看来,以学生的需要实施设置课程内容是摆在课程设计者面前的一个难题。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学生需要所赋予课程内容的终极关怀日益受到课程设计者的重视。跆拳道教练应精选跆拳道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学习跆拳道的兴趣。
2.1.2学习跆拳道及相关的理论知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跆拳道课程目标受韩国跆拳道训练思想的影响,以跆拳道基本技术动作的学习为基础,以提高竞技技术为主要目标,强调课程内容结构合理性与系统性,对来自国外的竞技跆拳道运动在我国高校中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人们也逐步开始跆拳道课程在文化、教育、健身与娱乐方面的功能开发,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了解跆拳道以及相关运动的历史、现状及其规则,无疑更能激发他们学习跆拳道的热情,得到一种心灵的享受。
2.1.3 欣赏跆拳道教学、比赛及表演视频
跆拳道运动是一项很具有观赏性的运动项目,超酷的腿法、比赛时激烈的对抗、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无不令人振奋。在跆拳道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 听”、“ 看”来感知技术,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但是,随着体育教师年龄的增长,完成动作的水平一定会下降。长期这样, 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花一部分时间欣赏跆拳道教学、比赛及表演视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统一规范技术动作,创建自主、和谐、自然快乐的学习气氛。
2.1.4 强化“跆拳道精神”在教学中的作用
跆拳道倡导和强调“以礼始,以礼终”,就使参与者在反复、长期的练习过程中对跆拳道的精神认识愈加深刻,对为正义而献身的情感和愿望也愈加深厚、强烈;反过来,深厚、强烈的情感,又能成为加深人的认识、推动人的行动的力量,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从而使跆拳道的精神深深印入人的思想深处,激发人顽强拼搏、热爱祖国和为正义敢于献身的崇高精神。跆拳道“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精神,可以培养人顽强果断、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养成人礼让谦逊、宽厚待人的美德,造就人热爱祖国、勇于献身的思想,为社会和国家练就具有优秀品质的建设者。
因而,在跆拳道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应当从细微处着手,用细小但切实的行动去引导学生,形成行之有效的思想行为教育。从进出训练场的礼仪,到服装的穿着,以及随身物品的摆放都应对学生提出明确细致的要求,利用“鞠躬”等人与人之间平常的礼仪互敬形式来启发练习者自觉尊重他人,养成礼让、谦逊、宽容的高尚的品德。教学中应鼓励同学间积极地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2.2 注重学生在跆拳道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2.1 在高校跆拳道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需要
学生对跆拳道的需要是全面地、有层次和具体的。全面的需要即学生的个体发展对跆拳道教学内容产生的全面需要。例如审美需要自我心理满足需要、表现自我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就业的需要等。有层次的需要体现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因此,考虑学生的需要设置课程内容,不仅是跆拳道教师设置的教学内容是否能让大部分学生感到有“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在观念上,是否承认学生是教学内容的主体,是否承认学生是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之一。如果是肯定的,就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的潜能与价值取向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教师能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并给与必要指导。因此,高校跆拳道教学应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满足对跆拳道的需要,以增强其成就感。
2.2.2 因材施教
随着跆拳道运动的日益普及和发展,高校中的跆拳道练习者越来越多,能够学习和掌握跆拳道的高难技术动作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在这些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利用从实际情况出发,区别对待的原则进行教学根据练习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以及训练条件等实际情况,在教学练习中因材施教。
对领会掌握动作快的学生,要防止学习得不到满足而出现消极的情绪,同时要强调动作的细节,精益求精,在要求动作质量的基础上,增加击打的劲力。对掌握动作慢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多给以辅导的机会,保证其最终掌握技术动作。还可根据练习者的身体素质情况,如柔韧、灵敏、力量、速度和耐力,安排相应的技术作为重点学习目标,以便发挥其特长和优势。例如:对男生要强调动作放松,防止动作僵硬,可加强柔韧素质的练习,同时把侧踢、后踢等作为特长技术;对女生则要强调劲力,防止松懈,尤其要合理安排例假期间的练习,注意加强力量素质的练习,同时把下劈腿、高横踢等作为特长技术。
2.2.3 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教学应体现双边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进行的。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教师设计多种教练方案,使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练习形式。在跆拳道教学中倡导“自己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的“三自”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并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2.3 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3.1 正确处理跆拳道教学中师生在教学内容教学上的关系
在知识上,教师是知之较多者,学生是知之较少者;在社会生活经验上,教师是较丰富者,学生是欠丰富者。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有明显的优势。教师的目的是发挥这种优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和丰富社会生活经验。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