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关于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对策研究_现状

时间:2011-06-19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而加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文化素质是人才素质中最基础的方面。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的现状。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中文化素质培养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高职,文化素质,现状,对策
 

一、引言

文化素质是人才素质中最基础的方面,文化素质教育开展得如何,关系到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关系到大学生精神境界和智慧水平的提升。

曾经倡导和推动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同志强调:要深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应从“三注”发展到“三提高”,即从“注重素质教育,注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个性发展”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发展到“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广大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自身的文化品位”。因此,文化素质教育应该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主题,而加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面向21世纪,改革传统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的现状

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自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提出以来,在全国高校得到较为普遍的发展,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状,其鲜明的职业定向性和岗位针对性使一些人误解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阻滞了人文教育的实施和延伸。一些人认为,高职院校就是为社会培养技术应用人员或技术工人的,因此只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实用性技术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作为一个全面发展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就出现了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方面的不和谐现象。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技能水平尚好,但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状况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缺乏足够的民族文化积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丰富的民族文化积累,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爱国主义思想。但是,有些大学生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很模糊,对现实世界、现实社会的认识很肤浅,有的甚至连自己国家的地理环境、省会城市都说不出来。显然,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是有很大缺陷的。

第二,知识结构单一。高职院校为满足职业要求的特殊性,过紧、过严、过专的专业设置使学生缺乏对其他专业的了解,导致知识结构失衡。结果是,在毕业生的自我鉴定、求职信等书面材料中错别字不断,甚至连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过关。

第三,思维方式的片面性。许多高职学生由于缺乏直觉、想象力等形象思维的训练,在思维方式上往往带有片面性,考虑问题总是非此即彼,缺乏辩证思维方式。由于社会科学知识缺乏和思维方式的局限,许多人往往形成模式化、程式化的思维定势,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心理承受能力差。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脆弱现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失衡,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差,许多人承受不了人际关系的压力,更承受不了突如其来事件的打击。他们对社会、对事业缺乏热情,对人类、对自然缺乏爱心,对亲人、对朋友缺乏关心。尽管他们有技能、能顶岗,但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能适应工作环境,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三、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中文化素质培养的对策

1.从思想观念上真正重视文化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缺失现状,首先是人们思想上的问题。教育的本质,首先是教会学生做人,而人文是为人之本,科学教育则启发灵性。因此,只有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教育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所以,我们要使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将文化素质教育真正贯彻到教育实际中来。

首先,在科学教育中,要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追求真善美的科学精神,同时在教育方面要善于发掘科学发展过程中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史、哲”,即人文精神。只有从文化学的视野看待科学,从人文学的角度理解科学,才能洞察到科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自我完善中的深层意义,从而充分认识到科学的不可估量的巨大精神价值。

其次,在人文教育中要体现和提高教育的科学性。人文教育的科学性,在于为人们提供社会行为选择的标准;科学教育的科学性,在于为人们提供思想认识判断的标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就是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大学生在对待自然社会和自身发展上树立起认识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标准,也就是“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2.加强和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理论家钱理群先生曾经说过:“未来的教师应充盈人文精神,学识渊博而见解深刻,能独立思考,善于与他人合作,善于营造一种和谐的教育氛围”。因此,提高教师文化素养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前提。

教师与在校学生相比,他们有着更为丰富的生活和工作经历,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与感悟自然要更为深刻一些。如果教师们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读一些著名科学家写成的人文和科学精神紧密结合的文章,如杨振宁教授的《美与物理学》;读一些文化、历史、哲学类的精华,如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或是《论语》、《庄子》这样代表中国文化精神源头的书籍,他们会比学生更快、更深切地体味其中所蕴涵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另外,学校也要给教师创造学习充电的机会。高等职业学院只有首先建设一支具备较高文化素养的教师队伍,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培育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3.构建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支撑体系

用涵盖文、史、哲、经、法、艺术、现代科技、自然科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知识摘要的广博而丰厚文化底蕴的支持。但考虑到高职教育培养特点和各院校的师资情况,课程内容应注意:(1)具有较强的概述性现状,应能浓缩文化艺术的精髓;(2)具有较强的兼容性,使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选修,并从中受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强调人文与科学的自然渗透与融合,以体现人类文化的整体性以及现代科学发展的态势。

4.切实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

知识的积累主要靠学习,而素质的提高主要靠实践,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不能停留在上课、读书、听报告这个层面上,还必须引导和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生活实践、社会调查、科学考察、科研活动和社团活动中自觉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这样,既使学生拓宽了专业知识的外延,进一步提高人文社会科学修养,又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生动而健康的文化氛围。

5.努力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到专业教育的全过程

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一方面,要自觉地把专业课程本身蕴含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另一方面,要把文化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自然地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要自觉地将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传授给学生,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潜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周济.整体推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2005
[2]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http://www.tech.net.cn/,2006
[3]陈春蕾.基于ERP沙盘模拟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商业经济,2011(1)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挫折承受力培养策略_中职
下一篇论文:创新观察技术发展科学思维_素质教育论文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素质教育论文
最新素质教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素质教育论文